Redian新闻
>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自由?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自由?

公众号新闻

作者 | 吴在天

来源 | 不懂心理

ID | bddpsy



有位网友说,看过不少关于育儿的书籍,都提到说要给孩子爱和自由。

她也希望能够给孩子爱和自由,毕竟自己从小是被管大的,觉得自己的天性都被压制了。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成长.

所以在养育孩子时都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会过多地约束孩子。

只是现在她很困惑,她遇到了一个难题:

开始上小学的儿子,非常喜欢看电视,每次她跟儿子说别看太久电视,儿子都不予理会甚至还会哭闹。


她说,看到心理学的文章说要给孩子爱与自由,孩子能很好的成长,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可是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子。


她也尝试过通过强硬的办法,控制孩子看电视,但是孩子一闹,似乎又没辙了。


要么就以冲突收场,但是每次打骂了孩子,自己内心也很崩溃。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自由?





看过一则新闻,说是有一家人开车出行。 


他们家的孩子想坐在副驾位上, 因为觉得坐在后排就看不到路上的风景了。  


孩子是不能坐在副驾位上, 

因为这样很不安全,甚至会受到交通处罚。 


父母其实都是知道这个常识的,

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又是哭又是闹。 


最后他们妥协了,冒着风险让孩子坐在副驾位上。


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不仅是容易发生交通意外,还让孩子知道了父母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更关键的是,这对父母,他们在孩子面前,没有了自己的界限。


过度的爱,是父母的溺爱;

过度的自由,是父母的无力。



因为父母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跟孩子构建应有的框架边界


父母缺乏力量,不能去拒绝孩子,也不能去面对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不能具体的去和孩子说这件事情、不能去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父母常常就会用另外一种方式。


比如对孩子说:


“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也可能会有恨意产生,但是却不能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的父母,是很无力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懂点事。

 

但是当你对孩子表达的这句话,孩子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感受到你的爱。


因为这句话里,很可能是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怨。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可能是:


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还想怎么样?






什么都妥协于孩子的需求,父母给孩子的自由,就像是在讨好孩子一样。


讨好,是害怕对方的离去。


很多父母,是对孩子有依赖的。

 

这种依赖,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妥协,从而不能与孩子建立边界。

 

当你的情感只能通过孩子来获得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可能会有担心:


你害怕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会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而这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依恋。

 

而孩子很容易会感受到父母的潜意识,所以孩子学会了对父母发出威胁。


比如有的孩子会对父母说,如果不让看电视,就离家出走。

 

因为父母害怕失去,所以产生了依赖。

 

尤其是,夫妻关系并不稳定的家庭,孩子往往成了维系父母情感的纽带。



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任何一方缺位,另一方与孩子的亲密特质,就会变得更严重,而趋向粘稠的关系。

 

过度粘稠的关系,会把爱变成恨。


恨,是为了拉开相爱相杀的距离。

 

所以,我们要去看自己,看看你是真的在爱孩子。在给孩子自由。


还是说,是因为你内心的恐惧、焦虑而去爱孩子的,


如果是的话,你其实真正爱的是你的恐惧和焦虑。





没有框架和边界,也就没有了各自的空间。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父母亲对孩子的适当的恨,实际上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拉开距离,让彼此不仅有共同的空间,还有各自的空间。”



正如文章开头那位妈妈所说,她的成长是被管大的,她没有了自己的空间。

 

也许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缩影,因此我们在养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希望孩子的成长被压制。

 

这恰好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需求。


这是我们成长所缺乏的东西——


我们缺乏了自己的空间,我们的个人空间被压制了。

 

活力和天性是好东西,但它的表达,也需要尊重规则。


一旦破坏规则,你的自由也许就入侵了他人的空间。


我们都渴望做自己,做自己没有错。


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你要失去你自己。

 

家庭,就像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环境,其实是一个共同的空间,就像社会环境一样,是属于大家的空间。

 

共同的空间,是由所有人共同来构建的。



所以,在共同的空间里,并不是只由你来说了算,而是大家相互协商而产生的结果。


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规则:


规则保护自由,自由是在规则里面产生。

 

给孩子爱与自由并不是问题。


问题是,


我们似乎把规则赋予了禁止的意味,而且把自由和规则对立起来了。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①规则不是禁止,规则的制定是双方的博弈而制定的。

 

你可以和孩子商量,订下具体的规则细节,越具体越好。


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具体到每天什么时间看,看多长时间。

 

说好的规则,不要仅停留在说好的阶段。


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选择性的忽略和遗忘。

 

可以试试把你和孩子说好的规则文字化、图片化


这不仅是让规则可视化,也是间接地在培养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双方协定的规则,父母就需要在家里放下,说了算的权力自恋



比如孩子可能会提出看一小时的电视,但是父母不能一票否决。


你可以表明自己可承受的底线,比如只同意30分钟。

 

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讨价还价,坚持底线。


同时适当灵活,比如故意让孩子在谈判的过程中赢得某些权利。


这个过程,既是在培养孩子的界限,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即家里的规则是共同商量的,并不是父母一手制定的。


这也意味着,规则不仅要一起协商,更要一起遵守。

 


②当孩子想突破规则的时,守住约定的规则底线,并表达对孩子想法的尊重。

 

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仍然可以对孩子的想法表达尊重,而不是去指责孩子。

 

比如直接对孩子说:你希望今天可以多看一集电视,但是我们已经约定好了只能看一集。

 

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你没有从情感上拒绝他。


你只是遵从了相互之间的约定,这样也不容易造成情感的冲突。

 

边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我们成年人的身上,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边界的问题。

 

如何有力量的拒绝,如何有弹性的接纳。


这些,最终都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他心灵的边界和力量。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微信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缓解父母的育儿焦虑

用支持和爱给孩子提供缓冲

心理咨询开启养育新视角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英国留学生毕业10大问第1问:该不该申请PSW签证?工作五年存款90w,我该不该留在上海?眼科医生靠做手术年入600万婚姻,该不该为了孩子凑合?人类该不该暂停研发先进人工智能?五十年代初, 回老家当省人民政府主席的不止程子华一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没钱?”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回答,就看看这篇文章TF证券门前被贴大字报讨要债务?公司内部发的理财到底该不该买?福布斯发布2023大学财政评分!普林斯顿实现财富自由?怀疑室友出轨了,我该不该说?IoT无线连接技术百家争鸣,该不该给Zigbee泼冷水?温哥华人夫求助:我老婆给我戴绿帽,我该不该相信她?该不该给老百姓发钱加州居民实现买房自由?0首付+0利息,政府免费补助最高20%首付!网友吐槽:钱只够资助几千套……该不该跟儿女到美国移民?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父母该不该帮孩子付大学费用?美国孩子十八岁被赶出家门,不用赡养父母?娜扎露个假内裤边就吓晕网友?穿衣自由到底该不该嘲?赵昱鲲:孩子犯了错,该不该惩罚?再温和的惩罚也不该做单身,该不该让假?澳女吐槽:前同事有娃,找领导逼我让出复活节假期刘擎|技术最后的诱惑:虚拟世界能否让我们自由?李镇西 | 为什么有的老师恐惧自由?什么是自由?茅台到底该不该提价?|氪金 · 大事件AIGC教程:如何使用Stable Diffusion,实现PBR材质纹理自由?“课堂上,一个学生睡着了七次,我该不该第八次叫醒他?”——一位老师的提问重访葡萄牙(5)-王国的书香之城七绝 球场不是桃花源被自助结账机“情感绑架”!在店员炙热目光下,小费到底该给多少?孩子要报新闻专业,到底该不该把他打晕?怀孕30天,29岁老公突然在凌晨去世:该不该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匹脱缰的野马!老公是大厂高P,开始家暴我,我该不该离婚?到底该不该教训一个半夜不睡觉的小孩?孩子挨打,该不该还手?看完你就不纠结了!年化跑赢创指6%,“聪明资金”和FOF都在买!历史“地板价”该不该入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