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给孩子讲道理?| 李镇西公众号新闻2023-06-20 07:06我注意到最近网上对“家庭教育中应不应该给孩子讲道理”的讨论——不,应该是争论得很厉害。我觉得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讲道理天经地义呀!毫无疑问,“身教重于言传”是一条教育的原则,当然也包括家庭教育。但“重于”只是意味着“身教”更加重要,而不意味着“言传”就不重要。我曾经去于漪老师家里拜访她。谈及自己受过的家庭教育,于漪老师对我说:“我母亲没什么文化,并不懂得什么家庭教育的理论,就是做好人,我们跟着学。她告诉我们,第一,要善良;第二,要宽容,多想着别人。就这么简单。”看,一方面母亲“做好人,我们跟着学”;一方面母亲也“告诉我们”一要善良,二要宽容,多想着别人。“告诉我们”不就是“讲道理”吗?所以,我认为与其争论该不该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多琢磨一下,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第一,通过故事讲道理。讲道理不等于空洞的说教,寓道理于故事中是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有效方式。回想一下,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最早接受的道理都在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中。《小猫钓鱼》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龟兔赛跑》告诉我们不可小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匹曹诺的鼻子》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当然,故事不一定来自童话或寓言,也可以是父母的经历。会讲故事,是家庭教育的“常规武器”,也应该是优秀父母的“标配”。第二,通过规则讲道理。按说规则是拿来遵守而不是拿来讲“道理”的。叫你做就做,有什么道理可讲的?但规则背后所蕴含的尊重精神和共存意识,则应该让孩子明白。独自一人无所谓“规则”,可一旦进入公共场合,涉及到与人共处和交往,就必须靠规则来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为什么上课不能乱说话?为什么不能闯红灯?为什么看演出时不能站起来?为什么买东西得排队?……孩子小时候往往因不懂规则而违反规则,这时候就是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最佳时候。通过父母对规则的解说,小到学校纪律大到国家法规……渐渐都印在了孩子幼小的心里。第三,通过共读讲道理。“亲子共读”,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讲道理的过程。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让孩子在感动中领悟真善美;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让孩子体会苦难中的坚韧与崇高;傅雷的《傅雷家书》,让孩子思考人生、走向成熟……包括低幼孩子的绘本,都可以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获得道德启蒙。所以,共读不只是“读”,还有说,还有议,还有彼此的交流与分享——善良与正直、勤劳与坚韧、自信与包容、伟大与崇高,都蕴含其中。如果这些美好的品质,离开了共读而抽空了给孩子讲,显然是不会奏效的。第四,通过写作讲道理。这里的“写作”主要是指写信。作为父亲,我爱给女儿写信;作为教师,我爱给学生写信。写信的时机往往是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比如新年,比如孩子取得了什么重大的成绩,比如孩子和父母闹了别扭……通过书信,父母敞开胸襟,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心,同样的道理,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比面对面地“说”有时候更容易走进心灵。无论是给女儿的信,还是给学生的信,我都要抄一份底稿,这是留给未来的记忆,让长大的孩子重温父辈和老师当年的教诲时热泪盈眶,而信中的道理将再次“发酵”。所以,我当校长也提倡学生家长定期或不定期给孩子写信。第五,通过进步讲道理。孩子入队了,入团了,当三好生了,被选为优秀学生干部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了,以往一直头疼的学科一下突飞猛进了……每一次进步,都是父母“讲道理”的契机。当然,这里的讲道理依然不是空泛的“你真棒”的鼓励,或“千万别骄傲”的提醒,而是在和孩子分享喜悦的时候,帮助分析总结进步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继续向上的具体做法。重点是分析进步的原因——和以前比有哪些改进?有什么方法可以继续?通过这次进步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发现的优点?自己还有哪些潜力?……这时候讲道理,孩子最容易听进去。第六,通过错误讲道理。孩子犯错也是讲道理的好机会。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有些道理给孩子说多少遍,他都当耳旁风。而当孩子遭遇挫折——违纪了,考差了,吵架了,甚至打架了,或者惹出更严重的祸事了,孩子可能悔恨不已,也可能满不在乎,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态度,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给孩子讲讲道理,引导孩子汲取教训,认识到错误的危害,也要弄清犯错误的原因,以免在同一个地方跌两次跤。特别重要的是,父母千万不要一味指责,而要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是在帮我”,进而振作起来。第七,通过对话讲道理。应该提倡亲子之间围绕一些话题平等交流和讨论。学校大事、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国际局势……都可以成为对话的内容。父母和孩子虽然长幼有序,阅历有别,但面对真理,人人平等。这种家庭沙龙式的对话,也是一种“讲道理”。当年“9.11”事件发生后,正读初二的女儿回家和我讨论,她的看法不乏幼稚,思考却非常真诚。我在尊重她并耐心倾听她的同时,也坦率地说出我的看法,以拓宽她的视野,提升她的认识。我一直主张,家庭一定要有思考的氛围,家庭教育一定要有思想的含量。亲子对话是激发思考、点燃思想的途径之一。第八,通过餐桌讲道理。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平时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不多。即使是“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后孩子回家更晚。所以每天的晚餐时分,便成了亲子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也许有朋友会说:“连吃饭也要教育孩子?累不累啊!”其实,孩子如果信任父母,吃饭时必然同时滔滔不绝地说学校或班里的见闻,父母也会情不自禁就事论理地插话。正是在这自然而然的氛围中,父母可以“言语不多道理深”地对孩子进行 引导。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餐桌聊天,父母表达的道理一定要语言简洁,点到为止,尽量淡化教育痕迹。第九,通过小路讲道理。我曾经在我班的家长会上说:“希望爸爸妈妈们,无论多忙,都能够尽量争取每天和孩子拥有‘一段路’‘一席话’和‘一盏灯’。”这里的“一段路”是指饭后和孩子散步,“一席话”指的是散步时的聊天,“一盏灯”是指散步回家后一家人灯下共读,孩子做作业,父母也在读书。所以,我这里的“小路”也是借代,代指休闲聊天。教育效果取决于信任关系。如果孩子给你说悄悄话了,你的教育就开始成功了。因为信任,在心灵舒展、精神放松的小路上,孩子什么都愿意对你说,而你说的孩子也爱听,包括你给孩子闲聊时的“讲道理”。……当然,给孩子讲道理还有许多方法。但无论怎样讲道理,教育者必须遵守三条铁律:第一,不能仅仅讲道理,还必须有教育者的示范。我曾经对老师们说过:“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家庭教育也如此。如果父母们只有言而没有行,再好的道理都是苍白的。如果说教育者讲的道理是真理,那么最好的注释便是教育者的行动。第二,给孩子的每一条道理,都必须是教育者真心信奉的。最虚伪的教育,就是教育者自己都不相信的道理却偏要要孩子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无异于欺骗。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如何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托马斯·潘恩)第三,在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不急于把道理强加给孩子,要允许孩子反驳,乐于和孩子一起争论;也允许孩子暂时不接受,给孩子以自己消化的时间,和思考的权利。要相信,只要孩子真正善良正直,他总会选择真理的。 2021年9月24日 于成都至临沂的航班上作者:李镇西,图片、文章均来自:镇西茶馆— END —教育的改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为了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邀您参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月捐计划”点滴行动,让教育的改变发生👇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