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企业人才培养优质内容及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
分享嘉宾:高茂源,量子教育特聘讲师,第三代创新体系CODEX创始人。
高级笔记达人 | 归一
责编 | 啸天
第 7503 篇深度好文:5527 字 | 22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一、认知障碍阻碍创新发展
如今的我们,都非常关注创新。
但是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项因素对创新影响非常大——认知谬误。
只有打破认知谬误,才能有更好的创新。
这就是“打破心魔”,也叫“言灵”。
什么是言灵?
言灵出自日文。信者认为,在言语中,有着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比如,你说出那种语言,魔鬼就是消失了。
在很多情况下,用好言灵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打破创新的认知障碍。
什么叫认知障碍?
创新,就是输入与加工的过程。同一个信息,如果是不同的输入,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由于认知障碍的限制,当我们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候,可能会运用错误的创意结构。因此有两种创新障碍,认知偏差和加工偏差。
认知偏差是Cognitive
bias,是指对信息的理解对不对。认知谬误是Cognitive Fallacy,是指加工信息的方法对不对。
认知偏差,影响我们理解世界。认知谬误,影响我们制定方案。
认知障碍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不断地通过经验和现实世界的信息,用有限的精力进行理论的过滤,最后做出判断。而这个过滤空间就是我们的心魔所在。
二、如何打破认知障碍?
只有去掉心魔,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
1.破除感知障碍
第一个要破除感知障碍。
① 定义及形成原因
什么是感知障碍呢?就是我们不能感受到生动而鲜活的真实存在,认识不到真实事物,受框架思维的局限,不能触类旁通。
举个例子,疫情之后我问过两个问题。
第一,人们更关注什么了?
很多人受媒体或者某些想当然的观念影响,会回答“健康”。这是经典的感知障碍。
实际上,你真的有更关注健康吗?除了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你还有其他更关注健康的行为吗?比如早休息。
再比如,你有没有为健康多花了钱?大部分人没有,只是我们觉得是“健康”。我们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知。
第二,今年中国企业的销售额是不是都会大量下降?
很多人说是,因为有企业倒闭的数据。事实上,今年大部分中国企业的销售额上升了。
为什么你没有真实地感知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创新不连接现实。
任何技术的产生,凡是只能看到技术直接效果的,一般都赚不到钱。只有看到技术产生之后,是怎样影响了交易行为,才是能真正赚钱的人。
举个例子,5G对你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只是看到5G数据特别快,但5G真正带来的,是我们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有流量了。
这就是创新障碍中首先要破除的感知障碍。我们要连接现实,去感知现实。
② 心魔的影响
在感知障碍中,我们都有哪些心魔呢?
框架效应,又叫框定效应。
在框定效应实验中,其中有一个例子。面对突发事件,共有600人,采用a方案,会有200人生还;采用b方案,600人生还的概率是1/3,无人生还的概率是2/3。你们会选择a还是b?
这是经典的框架效应。实验表明,大部分人会选择b。
就像你与别人怎么谈判,都会受框定效应影响。你想让别人冒进,就跟他谈损失。比如,你要这么做就会丢这么多钱,你要赌一下,这样可能一分钱都不会丢,甚至还能赚很多钱,他就会跟你玩;你想让他保守,就跟他谈收益,比如你至少能赚这么多钱,要么就会血本无归。
所以,以上两个方案是一样的,但问法变了,选项就变了,这就是经典的框架效应。
获得谬误,是会夸大自己最先想到的信息,堵塞其他的创新想法。很多人出现一个想法之后,基本上会被这个想法左右,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想法,但会轻易放弃其他想法。
谈判也是这样,你不要轻易让用户说出“我不买”,一旦说出“我不买”,即使是开玩笑,他也很难再改变了。
近因效应,是指以最近发生的事情,作为理由依据,又叫个案鲜活性效应。
比如,假设你最近给某个公司做成功某个项目后,你向用户夸大你的成功,就会有很多人跟着你走。
现状偏见,是损失厌恶效应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认知;
避免改变倾向,是人倾向于保守,拒绝改变;
注意力偏差,就是顾此失彼。
要打破以上心魔,其创新要点是什么?就是通过连接现实,在提取特征中,实现转化内化。
③ 破除心魔的言灵句式一:打比方
要想打破创新障碍,就要用“打比方”的手段。当你描述的事件无法连接实际时,你就打比方,它能迅速让你突破心魔。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练习,才能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创新性。
比如,如何改进饮料的产品包装?可以让“蜡烛”帮忙产生创意。假设这个饮料相当于一根蜡烛,我还能给饮料增加哪些特性?比如想到浪漫,可以开发一款情侣可共同喝的双饮管饮料,可以用家庭包,可以用可变颜色,可以用酒杯包装等浪漫创意。
2.破除经验障碍
① 心魔的影响
第二个要破除的创新障碍是经验障碍,它是凭直觉和经验,固执保守,认识不到客观事实。过去的经验会阻碍创新,这是经典的路径依赖。
我有位朋友,开发过一款很成功的产品,第一年他就赚了几个亿。
去年我问他:你一直在最领先的信息技术领域,后来出现如马云、马化腾、史玉柱等成功人物,你是如何完美地错过后来的所有商业机会的?
他说就是因为路径依赖。所以,经验障碍往往影响的是成功过的人。
比如锚定效应,是把以前的创新成果作为后面的依据;
比如信念偏差,夸大自己信念支持的事物或者创新,看不到新的可能;
比如光环效应,被一个事物的优点掩盖了缺点等。
② 破除心魔的言灵句式二:不妨……
遇到经验障碍,该怎么创新呢?就是反僵化、反刻板。怎么做到用数据的方式找到最成功的创新呢?它的言灵句式就是“不妨……”。
什么叫不妨?就是当人特别固执的时候,你可以学会第二句话:“我不妨试一试”。
举个例子,直播带货的李佳琦,很多人说他是小鲜肉。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和我们那个年代的认知不一样,会觉得这个年代人心不古,居然有这么多人捧他。
其实我们都在犯一个错误,就是当一个新鲜事物产生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判断其对错。这时候不妨对自己说:不妨我先接受不同,看一下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
比如,我第一次参加一位80后的婚礼时,整个婚礼现场都在放蝴蝶,每个人都觉得很浪漫。我当时想:完了,中国没希望了,这群年轻人真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中国四大悲剧之一就是化蝶,婚礼上放蝴蝶多晦气呀。
这就是我的思维僵化,迫不及待地先判断对错。正确的做法,一定是先接受不同。所以当你着急判断对错的时候,你就有问题了。
比如,我帮企业做区块链改造的时候,他们意识中的区块链就是割韭菜。我就用这个句式跟他们沟通:不妨先看一看,慢点判断对错。
3.破除维度障碍
第三个要破除的创新障碍是维度障碍。
盲人摸象,维度单一,是无法认识和理解结构复杂的事物对象的,这是我们常见的心魔。
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任何维度的,是零维的。但当我们试着看一件事物的时候,就多了一个解释,也就多了一个维度。
从没有维度到1维,从1维到N维,当对事物有了充分了解,就又回到了零维。这就是维度障碍,很多人看不到事物有其他角度的可能。
比如,男士和女士的沟通,就会常犯维度障碍的错误,一般女士沟通时可能表达的是感受,而男士喜欢讲道理,这就是维度不同带来的误差。
① 心魔的影响
维度障碍有哪些心魔呢?
比如错误因果,将两个连续发生的事件看做具有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有两位员工在公司里吵架,第二天其中一位员工被举报了,他会认为是昨天和他吵架的员工举报了他,但其实这个举报事件有多种可能性。这就是人受错误因果的影响,而产生了认知谬误。
比如从众偏见,就是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法找到创新路径。
比如潮流偏见,就是跟随潮流,无法超越引领创新等。
这些都是维度障碍常见的认知偏差,我们要创新需要怎么做呢?就是感知维度、创造维度、变化维度等。
比如开饭店,怎么创新呢?常见的维度是找个卖点,口味好吃?价格便宜?地理位置好?送餐便捷?网上订餐等等。
如果你做这种创新,你可能就会落入维度障碍中。你应该推出新维度,比如卖食材的独有性,99%的食材来源于大西北;卖工艺的独有性,比如老字号;卖人群的独有性,儿童餐厅、情侣餐厅等;还有卖主题、卖关系、卖档次等。
当你知道维度如何变化的时候,基本上你就掌握了某种蓝海创新的策略。
② 破除心魔的言灵句式三:这件事,分三个部分……
遇到维度障碍,最常见的言灵句式是“这件事,分三个部分……”。
为了克服维度的无知,你可以试着用这个句式说:这件事情,不妨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分几个步骤,第二个方面分几个层次,第三个方面分几个环节。
当你坚持让大脑用树形结构来表达一件事情时,你的思维就开始被迫从不同的角度来想问题,这是打破维度认知障碍的最好捷径。
比如鼓励员工创新,可以从个人成就、奖励方式、工作类型等方面进行鼓励。
4.破除知识障碍
最后一个创新障碍就是知识障碍。
① 知识诅咒
这个年代不缺知识,但有一个创新论,一方面我们认为创新需要很多知识、很多体系,但是又发现有很多知识的人,反而在新时代、新经济里难做出创新。
曾经有个企业的总经理开玩笑说,我参加了所有MBA、EMBA的教程,听了所有大咖的课程,学了很多先进的理论方法,终于把公司搞倒闭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知识陷阱。知识太多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得到转化,学的东西反而阻碍了思维的发展。
做创新,不要轻易定义创新类型,因为一旦说出定义,你的知识就会启动。
举个例子,摩拜单车一开始被称为共享经济,但其实共享经济根本解释不了摩拜单车,它成功的要点不是共享。所以当用共享这个知识体系来套模式时,你就找不到创新的点了。
又比如拼多多,有人说是便宜。一旦说出便宜,那么关于便宜的所有知识就会跳出来,影响你对它的解读,你也就做不出新的创意。
所以,有时候那些没有学过那么多理论知识体系的人,反而更接地气、更实在,更能找出新的结果。
② 破除知识障碍的言灵句式四: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在于什么
如何破解知识障碍呢?人为知识所累,它让人无法提炼现象,缺乏预测能力,无法寻找关键节点。信息越多,越是无法产生新的点子。
我们不缺知识、信息,但我们都会有迷失的现象,如何从知识陷阱中摆脱出来,才是我们破除知识障碍的关键节点。
马斯克(埃隆·里夫·马斯克,特斯拉(TESL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接手电动车时,很多人提供电动车的想法,是传感器、高科技、人工智能等。
但马斯克根本不管这些信息,他把电动车的所有部件拆开,看哪个东西最管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5年到10年,电动车真正起作用的核心部件是电池。
电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电池上有所突破?特斯拉无法超越东芝的锂电池。那怎么办?不着急,再想。
所以,别人的建议,他都不去看。他在想,在电池上还可以做什么?原来用的都是大电池,他就想能不能做成很多个小电池,便于维修、拆卸,而且能得到更好的性能。后来他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又做出一套电池管理系统。
这就是特斯拉创新的关键点,把电池问题解决了,在市场上一下子成为了具有代言性质的产品,垄断性特别大。
马斯克由此提出了一个做事方法,即:做事情,先要找到这件事的第一性。
第一性是什么?就是最关键的点,用关键点的思维来破解知识诅咒。
比如盲目乐观偏差,很多人相信自己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比如回忆偏差,它倾向于把现在作为过去和未来的真相。
举个例子,你认为原来抖音的创新点在哪里?在于它的口号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这就是它的关键点。后来抖音的第一性变了,变成“记录美好生活”。
这件事情的关键点在哪儿,就是破解知识陷阱的言灵句式。
三、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4句言灵句式。
第一句是打比方。
创新没有思路时,不知道应该怎么想时,试试用这种方式。你随便去找其他的任何一个物体,尤其是自然界的东西,用打比方的方式,你就会得到无穷的灵感。
孙正义最早的创新方法就是这种。每天他从词典里找出三个词语,把这三个词语放到一起,看互相类比能得到什么样的创新提示。他用这种方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来卖,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句是不妨……。
我们太依赖过去的经验,尤其对待新生事物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被年轻人认为是僵化的代表,已经过时了,这时候怎么办?面对新鲜事物,不妨先接受不同,再去判断对错。
第三句是这件事情不妨分3个方面。
当你面临一件事情,思维有可能走入小巷,只想其中一方面时,你可以在大脑里用这个句式“这件事情不妨分3个方面”。接下来再想到底是哪三个方面?这样就能让你有了一层维度感。
第四句是这件事情最关键的是什么?
当我们面临很多复杂的知识,比如现在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这么多知识、技术的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时候怎么办?
“这件事情最关键的是什么?”,可以帮到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自2017年成立以来,成功打造知识IP2000+,在线课程累计曝光120亿+,已为35000+企业提供优质在线内容、特色线下面授、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创新解决方案等人才培养创新服务。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