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破除对消费的“偏见” |《财经》社评

破除对消费的“偏见” |《财经》社评

财经
 

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面对当前市场需求有所不足、内生动力有待增强的压力,发改委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作为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极,消费一直被赋予重任,当下更因出口下滑和社会投资乏力而被寄予厚望。但长期以来有不少人更看重投资和生产,或多或少轻视消费,认为消费属于消耗性行为,对提升消费力的举措更是不以为然。他们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知不足,对消费在创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是认识不到位。

对于一个市场经济体而言,除了战争时期以外,为消费而投资和生产实属天经地义。从当期效果而言,消费所产生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的前提。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没有开工率,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各个配套环节和供应链上的人等就无法领到工资,以形成进一步的需求。当前中国面临基建阶段性过剩叠加地方债务承压,从消费入手,是进一步激活经济复苏动能的关键一招。

消费是引领和成就创新的前提。卖出去的商品才能带来回报,才能为进一步发展攒下资本。消费是实现量产、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当年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艾尔弗雷德·斯隆在其自传里就对第一批购买汽车的富人赞誉有加,认为要不是他们出于好奇和炫富为那些尚有许多缺陷的早期汽车买单,大众消费者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汽车还要等待很多年。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在“讨好”消费者的过程中加快创新。当人们为OPPO手机停止造芯而唏嘘不已时,这何尝不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进阶呢?之前谁能想到一个国产手机厂商能够进化到主动要去斥巨资研发芯片,而不是靠外观新型设计乃至“镶钻”“装皮套”这种曾经泛滥一时的低段位竞争手段呢。

放弃是因为有成本考虑,如果不惜一切代价估计也能造出来,但是过不了成本关,必然无长久的市场竞争力。在美苏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中,轻消费重军工的苏联一方之所以败下阵来,缺乏成本考量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更偏重消费导向、更有成本意识的美国,军民融合的效率则更高,一方面经过市场充分检验的民用技术可以大力反哺军品,一方面军品的技术可以有力提升民品的竞争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也充分表明,凡是把消费放到更适当位置的阶段发展就会更顺利一点。1972年为解决老百姓的所谓“吃穿用”问题,斥43亿美元巨资从西方引进了成套化工设备,以大规模生产化纤和化肥,史称“四三方案”。结果不仅解决了吃穿用问题,大幅提升了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还在设备引进、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改革开放进行了预演,后来不少参与“四三方案”的业务人员都成了对外开放事业重要的技术骨干。

拉长历史的视界可以发现,由加大化肥等物资投入叠加土地承包责任制导致的粮食生产倍增,更是为将农村生产力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世界工厂后备军发挥了关键作用。消费活,万物生,并非一句空话。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初即使面对种种意识形态的束缚,中央依然大胆突破将搞计划经济转向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为商品经济必然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经济,这也为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埋下伏笔。

国家发改委在这一波拉抬消费的举措中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中之重。在业界看来,这次汽车颠覆性变革的底层是电动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这些恰是近年中国发展状况良好的新兴领域。通过这些领域广泛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才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回头看,这些领域都是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如若当年无视迫切的消费需求,总纠结于整车制造能力、电脑自制水平,及互联网平台是不是过于虚拟经济等,不仅各个单项领域会贻误商机,诸领域耦合式和协同式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总之,与其总在既有的技术轨道内憋足劲儿弯道超车,不如换个思路通过消费引领顺势而为创造更多的创新动力,并增大跨领域跨行业耦合式创新的可能性。坚定围绕消费拉动内需,以消费引领和成就创新的信念,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可持续新动能。
 



责编 | 肖振宇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促就业稳预期于补民生短板|《财经》社评川普或以独立人身份参选科技巨头阴影下的美国传统社区生活|《财经》书摘统计型世界观的危机及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转向|《财经》书评农管,到底管什么?|《财经》特别报道驭变求新,创变谋赢,《财经》年度对话2023成功举行文革记忆 -- 红小兵追疯子都快想退休了,才发现/觉得我入错行了!一张表,了解大奖的世界后疫情时代的日本“格差社会”及其走向 |《财经》书摘部分地区财政承压,扩大中央债务能否破局?|《财经》特别报道深圳国企改革有何不同?| 《财经》书评京东20年,骨感与梦想 |《财经》封面重塑小微转型升级生态|《财经》社评金融崩解的“齿轮”——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危机|《财经》书摘​让人工智能向善|《财经》社评苹果供应链外迁越南真相 | 《财经》封面空巢日记摘要2005中国商人掘金沙特|《财经》特稿新旧汽车城攻防战,谁是赢家?| 《财经》封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发展驱动力|《财经》书单更充分发挥民营经济重要作用 | 《财经》社评消费时代、模仿欲望与企业增长策略|《财经》书单中特估风起|《财经》封面愿用理性抚平焦灼,用建构对抗失序 | 《财经》年度对话2023存款利率下调也“赶”不走存款 | 《财经》特别报道承初心,致未来|《财经》年度对话2023与它的25岁青年人“失业”自救:执着考公考研,主动延迟毕业|《财经》特别报道话媒视点(80)|无法消除的偏见——《偏见的本质》读书分享会​中国经济如何重装上阵|《财经》社评助推及其超越:如何成为一名好的选择架构师|《财经》书单金融科技与货币的未来 |《财经》书摘全球化的下一阶段 |《财经》书摘人民币汇率走弱,有必要担心吗? | 《财经》封面中国算力,雄心与软肋|《财经》封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