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都北京到贵州县城:一个中年关于青年的随想文化2022-07-15 14:07 昨天,忙到整整一天。晚上11点,才回到家。洗漱一下,已经十一点半了。打开一天都没有登录的读者微信,收到一条留言。那是一位从某所985高校毕业已经几年的北漂青年给我发的信息。拖了半天,我才看到,过意不去。赶紧趁着睡觉之前,回复人家。不想,她还没睡。于是,我们聊了一阵子。我们的聊天从买车切入。她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几年了,驾照考过几年了,还没买到车。她虽然没有明说为什么不买车,但是,我猜测,可能是东部大城市高房价挤占了家庭绝大多数可支配收入,以至于她不方便再腾出钱来消费汽车(不是买不起,而是房价占用了太多资金)。我说,北京不需要车,地铁太发达了,出行非常方便。紧接着,我跳过这个话题,转向文化消费。2012年夏天,我到过北京。当时,我去了国家大剧院。看着每个月提前排好的演出剧目,我心里非常羡慕,因为我喜欢看芭蕾舞,北京国家剧院几乎每周都有上演。她摇头叹息道,在北京工作几年了,根本无暇享受这些艺术盛宴。每天挤地铁,两点一线地忙碌着。只有生存,没有生活。总而言之,北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己却根本没有闲情享受。我想起了我读博士做助教期间带过的几个浙大本科生。他们大都到北上广深工作。大城市白领的标签,看去风光,却背负着几百万房贷的巨大压力。虽然工资收入高,但是,基本上都还给了银行,手头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的少。三十年之内,根本不敢主动辞职,更害怕失业。所以,只能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无暇享受一线大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生活质量太低,压力太大,很多人被迫离开,然而,去其他地方却找不到好的工作机会,更别说回到家乡四线五线小城市。这是不少高考考上985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的生活状态,那么,大多数高考考上地方二本的学生,毕业之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景象呢?我正好在西部地方二本任教。我的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主要的归宿便是,从县城来,回县城去。由于缺少现代产业,无法吸引到外来人才,贵州县城(以及省会)房价出奇的低。它和东部县城最大的区别便是,几乎所有在乡镇体制内上班的人,都会在县城买房子。因此,贵州小县城成了容纳基层就业大学生的重要容器。由于房价极低,大多数人都可以腾出资金购买小车。因此,在外省人眼里非常贫穷的贵州,县镇家庭小汽车拥有率却非常高,甚至高于大多数东部城市和县镇。所以,“贵州奇观”之一便是,经济越落后,房价就越低。房价越低,私家车普及率反倒越高。只要在那里工作三年,房子和车子都不是问题,二本学生轻轻松松就可以成为当地“社会精英”。没有人才聚集,人均文化程度注定非常低,中产阶级市民文化无法发育。因此,县城虽然没有生活工作压力,却几乎毫无精神文化资源(本文所指的“文化”非少数民族文化)。一个个县城,堪比文化荒漠。几年前的夏天,我独自漫步在贵州最繁华到县城赤水街头。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不禁陷入沉思:在这里过一辈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精神追求,都会感觉非常孤独,几乎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为了逃避孤独,很多人便主动选择让自己变成和周围的人一个样,直至淹没在人群中。(注:贵州省会贵阳也差不多。它的体量是大城市,气质却是小县城。在我眼里,堪称“全国最大的县城”)因此,可以说,在贵州县城,大多数人的状态,和北上广深一个样: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因为真正的生活需要精神维度的支撑。读到这里,你不禁要问了:难道他们之间没有区别吗?不,区别大着呢。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因为房价压力太大,无暇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终日为物质生活忙碌。贵州县城的年轻人,没有生活压力,却因为社会环境闭塞落后,无法享受到优质精神生活,不得不活在物质层面。如果放开自由选择,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北上广深。至少在那里, 你可以假装浸泡在现代文明中,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和眼界。要让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享受生活,房价必须降下来。要让贵州县城的年轻人享受生活,现代产业必须发展起来。两者都需要时间,苦的只是现在的年轻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