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考证热”: 对“中年危机” 的一种预判性应对|自由谈
全文共1794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中年人多已进入人生的下半场,抵御风险的重要性更显著。不盲目投资、不“无知无畏”地创业、不过多增加“可买可不买”的消费项目……是很多中年人的感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伍里川
责任编辑|陈斌
“中年人的艰难”从来就不是一个今天才有的话题,但在今时今日却变得让更多人关切,并引起某种共鸣。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老”有四位。若是“老”至衰病状,而“小”又撞上青春期,两方都不能帮衬自己,孩子还时不时给自己出点难题,那这样的中年人就最尴尬。
在底层打拼的中年人,逢命运转折之际,能够腾挪的空间实在不多,而此时既不能消极厌世,也不能“高歌猛进”,毕竟全家的生计还在自己肩膀上扛着。而中年时,精力不济的问题也渐渐凸显,“欲求不满”时时困扰身心,因而心情的复杂苦闷可以想见。
我年少时和大人看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就觉得压抑无趣,对于大人观众的深沉状不以为意。倒是在中年时分,看老年潘虹近期演的电视剧《老闺蜜》,反而有羡慕的感觉。无他,人到老年,大体不再为谋生犯愁,未来的日子也有了定论,但中年正在喘气穿越野山的未知树林,虽风光不远,但常被荆棘刺破,被岩石挡路,被同行者落下,被孤独的心境影响,怎一个“苦乐年华”可概括?
身在职场,既有意气风发的得意时刻,也有失意之时,这是人生常态。一个职场人士总能春风得意,那只适用于少数行业少数人。“35岁门槛”和“中年危机”,常态化地为“在路上”的中年人带来各种压力。从进入职场,到面临职场的“洗刷刷”:被毕业、被优化、被边缘化,是很多人亲历的样本。这个时候,原来是白领现在去卖苦力,许多人拉不下脸,但也有心态好的,去送外卖、去开网约车,贴补贴补家用。
前一段时间,“中年人考证热”引来关注。至于所考之证,注册会计师、期货分析师、建造师、设备监理师……应有尽有。每一个梦寐以求的证都印刻着“技(证)不压身”的字样。
我的发小、同学兼战友大雁,在刚刚进入中年时光的时候,便开始考二级建造师,而后又考上了一级建造师。为此,他推掉了很多饭局,减少了很多休闲时光。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就说过“多一份底气”。我深以为然。
有人更把爱好和兴趣“做”成职业,给自己多了一条路走。须知,爱好和兴趣,往往就蕴藏着“立身之本”。朋友老魏,在部队时就玩摄影摄像,转业后,他就自己创业,开了家影像公司,十几年下来过得悠哉游哉。
我十三岁时“无师自通”地用砖瓦刻章,年轻时在报刊上发过不少作品。我和朋友们开过玩笑,若有一日,我坐一小凳,路边刻章,立等可取的那种,你们不要奇怪,而是要大力支持我的生意。
刻章还真的是一门谋生技术。二十岁时,我在中原一个小镇上遇见一位摆摊刻章的中年汉子,与之攀谈加“测试”,发现他的水平有点“洼”,不仅连“篆刻”的“篆”字都读错,刀法也不通。他退伍后,在家务农,所获甚少,于是出来“找钱用”。那一刻,我就明白,“技不压身”这事,“技”的合格性是第一位的。
刻章似无证可考,但刻章也有“段位”的,例如,要是入了西泠印社,刻点小众化的闲章也润资大涨——我想说的是,不管哪个行业,不管有没有证可考,都存在着某种考核与选拔,以让平凡的人借此契机获得水平和境界的“升华”。这是“考证”在更大范畴内的演绎。
在我看来,有备无患,不至于在命运转折期束手无策,是中年人的必要“修行”。旧时看“桥段”:少爷落难,只能去码头扛大包,这就是吃了“技穷”之苦。若是多一个技能,多一个博弈的机会,在新的打拼场重新立足的姿态就不会难看。
从“中年考证”可以洞察这样的人生态度:及早动手,给自己一份包括钱财和技能在内的“储蓄”。年轻时、有余力时,加强储蓄,不要钱到用时慌了神;而一路走来,永远不要淡忘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做大自己。
当然,中年人多已进入人生的下半场,抵御风险的重要性更显著。不盲目投资、不“无知无畏”地创业、不过多增加“可买可不买”的消费项目……是很多中年人的感悟。这个感悟有时是惨痛的教训换来的。总之,在经营自身、重新规划的时候,“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并不多余,也不丢人,毕竟,我们不能忘记自身的“脆弱尾巴”。
(作者系媒体人)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