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建国:宏大叙事与“背光的另一面”|自由谈
全文共2104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那场独立战争本身的军国大事,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反而不多。甚至于,后世建构的宏大叙事,很多要依托于“国父们”的个人光环。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克之
责任编辑|陈斌
长期以来,美国的建国史都是全球范围内广为传颂的叙事神话。无论是《独立宣言》的铿锵字句,还是费城制宪的积厚流光,都成为“美国梦”宏大叙事的一部分留传至今。
但若是仔细观瞻就不难看出,美国革命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恰恰是《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这些“后见之明”回溯印证的“制度遗产”。那场独立战争本身的军国大事,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反而不多。甚至于,后世建构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很多要依托于“国父们”的个人光环(比如“华盛顿的樱桃树”这种已经证伪的神话)。
时至今日,英语世界对美国建国神话的还原、解构与批判已经硕果累累,但这些工作主要还是从后现代主义叙事出发,针对美国独立战争本身的阴影,着墨不算太多。在美国建国的宏大叙事里,英明神武的华盛顿将军率领一群未经训练、一盘散沙的民兵,团结一心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十三州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精诚合作,立下了共和民主的标杆。
但在美国历史学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看来,“真实的美国革命是如此艰辛和离奇,以至于当战斗结束后,那一代人尽了最大努力,消灭了所有真相的踪迹。无人想要记取:他们如何在勇敢地宣布独立后,迅速失去了前进的道路;他们的爱国热忱如何陷入了怀疑主义和自私自利。”
幸好,北美留下的大量公私史料仍然充沛可用,今人仍然可以从中勾勒出美国革命“艰辛离奇”的曲折历程。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美国独立都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首先,大陆军在军事上的成绩实在是乏善可陈。除了那场成功把握战机的特伦顿大捷,华盛顿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1776年的纽约保卫战一塌糊涂,唯一战果是全师撤退;1777年的布兰迪维因之战布阵失败,一枪不放又丢了费城;一整个冬天躲在福吉谷里高挂免战牌,丝毫不敢与英军正面接战;1778年的蒙茅斯之战又贻误战机,不胜不败;从1778到1781的三年时间里,华盛顿仅仅是驻军哈德逊河上游,一路走来都在苦撑待变,不敢与英军主力决战,也未能主动收复沦陷的大城市。
其次,大陆会议的政治效能也屡屡瘫痪。美国革命一度陷入最深的低潮,没人愿意为自由付费。大陆会议代表了真实的民意——不想纳税,不想当兵,甚至不愿给大陆军出军费,不愿应征入伍保卫十三州。1776之后的艰难岁月里,华盛顿带着溃军甚至无处容身,不少乡野草民拒绝支给军饷与粮食。
美国独立的成功,在于外交策略、顶层战略,还有领导人的韧性。
外交上,美法联盟是美国最终取胜的关键,“美国国父路易十六”的美称后世耳熟能详。但新生美国的外交成功不仅仅是美法联盟,普鲁士教官施托伊本在福吉谷对大陆军的操练,波兰裔将军卡其米日·普拉斯基的冲锋陷阵,都代表着美国从旧大陆移民那里汲取的强大力量。
后人也许难以想象,在独立战争的几次低潮里,华盛顿曾经陷入怎样的绝境。1776年夏天纽约失陷、大陆军败退之后,华盛顿的副官约瑟夫·里德差点就夜奔敌营降英,甚至还在私人信件里谈论投降;1777-78那个冬天,在福吉谷里劳心劳神筹措军需的华盛顿,还要面对大陆会议“军事独裁”的指控,险些就被撤换;1780年,华盛顿信任有加的大陆军二号人物阿诺德在西点要塞司令投降英国……
虽然军事能力不突出,但华盛顿的强悍之处在于政治能力和个人素质。超乎常人的韧性、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洞烛人性的睿智,让他挺到了最后。他执行了一套合适的顶层战略:整训军队,保障军需,把大陆军从散兵游勇改造为一支正规军;运用“费边主义”(Fabian)的军事战略,不与英军打消耗战,利用北美大陆的广袤腹地拖死磨死对手;他深知人性的幽微本质:英雄豪杰也有老婆孩子,也要挣钱养家而不是无条件付出,所以他会屡屡请求大陆议会拨款改善士兵待遇;他洞悉大陆会议那些政客的嘴炮本质,但决不在台面上与之争辩,而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一点点挫败撤换他的“康威密谋”……经历了五年之久的反复争夺,在希望与绝望交织、胜利与失败交替之后,华盛顿率领大陆军终于熬到了英国人的失误:1781年康华黎率部投降,让英国人不得不就此止损、减计已经失去的沉没成本。
从1774到1789年,查尔斯·汤普森一直担任大陆会议的秘书。各州代表齐聚一堂、指挥推进独立战争时,汤普森都在那里。1789年7月宪法已成、华盛顿已上任之时,汤普森退休。他撰写了一部回忆录,记述他耳闻目睹的美国独立历史。但在这部名为《阴谋、激烈争吵与争执:大陆会议记录》的一千页手稿完成以后,汤普森意识到他的大作将与“所有重大革命事件的历史相抵触”。他痛下决心销毁了手稿。
两百多年过去了,汤普森对子孙后代美国人的赠言,仍然值得品味。
(作者系译者、互联网从业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