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高工锂电等
作者:Alex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欧洲全体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的结果,压倒性通过了2022年12月与欧洲理事会达成的一项关于《新电池法》的协议,以全面改革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近日,欧洲全体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的结果,压倒性通过了2022年12月与欧洲理事会达成的一项关于《新电池法》的协议,以全面改革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新电池法》规定,自相关时间节点开始,未来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必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才能在欧洲经济区销售,同时对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也作出了相关要求。按照立法流程的规定,该法规需经欧盟理事会的批准,并在欧盟官方公告上发布,法规将在其后20天生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新能源的崛起,我国目前已拥有全球最成熟的锂电产业链。如果要求更为严苛的《新电池法》生效,势必将对包括我国电池制造商出口产生影响。那么针对于此,国内企业如何评估?又如何应对?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监管的提案——也就是《新电池法》的雏形,该法规充分考虑了该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未来挑战,是一部贯穿从设计到电池报废全生命周期的法案。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统一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临时政治协议,使得该法案的具体内容得以敲定。如今《新电池法》顺利通过,根据最新修订的法规显示,对进入欧洲经济区销售的电池产品的可持续性等指标,新法规均作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具体来看: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新电池法》要求,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企业需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新电池法》规定,便携式电池的回收目标到2023年达到45%,到2027年达到63%,到2030年达到73%;对于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目标在2028年达到51%,在2031年达到61%;锂电池材料分别为到2027年50%,2031年80%;自法案生效后的8年起,新电池中包含回收的钴含量为16%,铅的含量85%,锂的含量6%,镍的含量6%;法案自生效后13年起,新电池中包含回收的钴含量为26%、铅的含量85%、锂的含量为12%、镍的含量为15%。提供电池二维码和数字护照:《新电池法》引入了电池标签和信息披露要求,以及电池数字护照和二维码的要求,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产品的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物等信息。《新电池法》要求法规生效48个月,委员会应建立通用的信息交互系统,而每个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电池应具有电子记录,即“电池护照”。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出口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数额接近3426.5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835.26亿元增长86.7%。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仅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就达到272.97亿元。因此, 欧盟《新电池法》的尘埃落定,势必会加高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有相关评论表示,欧盟《新电池法》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动力储能电池进入欧洲市场将不得不直面“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是成本上涨,为了满足该法案要求,中国电池企业出海欧洲的成本将大幅提高。比如欧盟新电池法规对于进口电池的一系列限制,将影响电池企业在原材料选取及采购、电池生产技术工艺和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多方面的决策,进而提升电池生产成本。短期内电池成本的上升,也可能会进一步传导到下游产业。面向全球化的竞逐,零碳转型也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第二是商业模式颠覆,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的应用,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比如在回收端,法规制定了明确的回收目标,不仅会导致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需求增加,还对其回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机厂、电池企业与回收企业的关系将更为紧密,融通“生产端-应用端-回收端”的新商业合作模式或将诞生。第三是产业链企业要求更高,要做到产业链信息精确可追溯,从采矿到原料,再到电池材料、电芯、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企业都要被纳入到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管理系统中,这也使产业链相关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比如在制造端,配合电池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零碳转型需求,装备企业在技术上将向着高效率、低能耗、绿色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在生产端,对于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光伏等绿色能源应用的诉求将进一步提升。事实上,欧盟《新电池法》自2020年底首次提出以来,就引发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多位电池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建言中提出相关诉求。比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连续两年在两会提案中提议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零碳转型,包括建议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在2023年两会提案中建议,组织制定行业能耗、污染、碳排放标准,支持企业加强新材料、新工艺、高效装备等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完善行业管理规范,构建国家层面统一标准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均已提前布局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领域,并率先付诸行动。其中,宁德时代于今年4月发布了当前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的碳中和规划,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围绕此目标,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环节实现技术降碳。同时,宁德时代在供应链上广泛开展CREDIT(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审核计划)项目,与合作伙伴全方位掌控碳足迹。另外,宁德时代也在参与电池护照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推动行业供应链透明和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的实现。蜂巢能源计划到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蜂巢能源的首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签约四川达州。这是蜂巢能源使用全绿电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70亿元。通过该产业园,将聚集矿产、正极、电解液、铜箔、CNT、硅基负极、材料回收、储能装备等一系列产业链企业。除此之外,中创新航、孚能科技、欣旺达、远景动力也在纷纷加快步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欧盟《新电池法》要求,我国锂电池产业链在电池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领域仍存诸多挑战,一方面需要锂电池产业链继续保持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人才、技术、供应链、商业模式等方面继续创新和沉淀,立足现在,瞄准未来。1.《欧盟新电池法案影响千亿出口,中国企业早已布局!》,维度系列
2.《欧盟新电池法尘埃落定,中国数千亿产业出口有何影响?》,环球零碳
3.《欧盟新电池法落地 锂电产业链影响几何?》,高工锂电
本周上海MWC展,由于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过去几年,我们很难在线下进行交流。但这回:智次方・物联网智库诚邀产业伙伴们一起在相聚MWC展,共话各家新品、落地案例、行业洞见,有价值的分享我们会在活动结束后以合适机会传播,也欢迎更多商务传播合作。期待见面!线下交流,内容负责人微信/电话:18612809251发布合作,商务负责人微信/电话:1831070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