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行业观察|施耐德电气尹正:理念、能力和生态圈,企业“双转型”的三重突围

行业观察|施耐德电气尹正:理念、能力和生态圈,企业“双转型”的三重突围

公众号新闻
文|刘亚杰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双转型”正扑面而来。


据咨询机构IDC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将在2016年基础上增长10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正在颠覆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也在有序推进,包括出台一些行业或者地方政策,形成压力和动力。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达到峰值,2060年前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面临新趋势,企业必须打通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任督二脉”,转危为机,实现长远发展。“数字化与可持续结合得越早,积累的经验越丰富,产生的效益越高。”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双转型”的飞轮效应


事实上,企业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远比想象中更快,这从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结果中可见一斑。2021年,90%以上企业管理者认为绿色转型的压力来自政策法规;2022年,66%以上企业已转变理念,主动将“绿色”、“低碳”、“可持续”作为优势和发展方向。


促成转变的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更符合时代的进步。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双碳”目标的引导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消费市场对绿色低碳产品青睐有加,也让企业看到了转型后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技术不仅能提升业务韧性、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工具,绿色发展则为数字化指明了方向。”尹正表示,两大转型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节能减碳和提高效率等举措后,又能进一步推进‘双转型’,从而形成旋转上升的‘飞轮效应’”。


先行者示范:理念、能力和生态圈的三重突围

尹正表示,面对“双转型”的实践,企业面临方向不明、能力不足、协调不力、回报不够等种种挑战。为此,企业必须完成理念、能力、生态圈的三重突围,切入 “双转型”的快车道。


理念的转变如同“起步”,需重点完成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重新理解“双转型”的内涵与外延,而不仅限于部署技术;一方面翻新内部文化土壤,促进战略引领、管理落地,为“双转型”顺利推进营造环境。这是“双转型”的先决条件。


能力的建设等同“加速”,将绿色低碳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在技术、制度、商业模式等各环节全面创新。同时,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重技术的加持下,全面推进降本增效。


生态圈的建设则是“换挡升级”。“双转型”是系统工程,并非一家之力能够完成,企业需要跳出自我武装的“小我”格局,加入“数字化生态圈”和“绿色生态圈”,站在系统全面转型的立场,协同生态“大我”力量成就共同升级。


面对理念、能力、生态圈的三重突围,施耐德电气可谓经验丰富。理念层面,早在2002年,施耐德电气已将可持续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推出一系列战略目标和顶层设计,层层分解到各个业务区域和部门,形成了包含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在内的端到端价值链。施耐德电气已承诺,2025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零碳就绪”,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净零排放。


能力层面,除了不断提升员工的技能之外,施耐德电气积极利用技术力量,尤其是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早在十多年前施耐德电气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近几年更是加大力度,如今数字化收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50%以上。尹正介绍,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能效、促进新能源的发展,还能加快产业链减碳。随着数字化等能力的提升,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碳排放也在不断下降。到目前为止,在中国22家工厂和7家物流中心中,已经有18家智能工厂和物流中心、17家零碳工厂,以及15家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


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集智能工厂、零碳工厂、绿色工厂于一身


无论是数字化还是绿色低碳,都是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施耐德电气已建成了“数字化”和“可持续”两大生态圈,通过发起帮助中小企业创新的“创赢计划”、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减碳的“零碳计划”,以及集结更多生态伙伴的“减碳大师”等项目,都在赋能和带动价值链上的各家伙伴共同推进“双转型”。

 

赋能者的力量


重塑理念、强化能力、建设生态圈,对中小企业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仍需要借力先行者的赋能。尹正介绍,施耐德电气不仅是“双转型”的“践行者”,更是“赋能者”,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从顶层战略咨询到落地执行的全程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转型。


“合格的赋能者,首先必须是践行者。”尹正表示。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双转型”层面成绩斐然。数字化业务为其全球营收贡献了50%的份额,同时其全球总营收的70%以上已成为可持续影响力收入,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


其次是不断的创新能力。“双转型”意味着在管理文化、技术产品、业务运营、业务模式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双转型”的引擎。施耐德电气不断在各个层面推进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迭代需求。在业务模式方面,推出精细运营、咨询服务等创新模式;技术产品层面,越来越数字化和绿色;运营层面,打造端到端绿色价值链,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一流的创新能力,中国成为了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目前,中国研发团队已超过2000人,拥有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无锡五大研发中心,形成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和技术能力。


施耐德电气上海研发中心


再次,优秀赋能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生态圈。“单打独斗”无法解决所有痛点,生态共建才能达到共赢。施耐德电气与包括政府机构、上下游伙伴、高校、用户在内的各类伙伴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从供应链、产业链,再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态圈,共同推动“双转型”目标的达成。


“施耐德电气之所以能形成上述的能力,与我们的‘中国中心’战略密不可分。”尹正表示,作为最本土化的全球企业之一,施耐德电气在赋能本地团队和区域管理自主权基础上,以人才为基础,建立了涵盖研发、产业链、合作伙伴等在内的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从而更快、更好地贴近中国市场,还能持续输出更多中国智慧,赋能全球。


事实上,“中国中心”战略是施耐德电气“多中心”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施耐德电气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中心’战略,让听见炮火的人进行决策。”尹正介绍说,“中国中心”战略为施耐德电气推动“双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创新融生态,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施耐德电气坚持“中国中心”战略 赋能双转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客户在施耐德+默克任职招聘相关工作,取得了澳洲VET的招聘顾问职业评估,当天免背景调查直接通过!晨跑—-You can never win三大名牌手机苹果、三星、华为到底哪个好谷雨有感施耐德电气:从设计出发,创新不设限携手施耐德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Bang Link助力无锡城市产业创新…| 6月创业邦活动速报行业观察 | 洋河股份领跑白酒行业碳中和Z世代观察|费列罗:加速数字化转型,更贴近年轻消费者普华永道联合《商学院》杂志发布《汽车行业营销数字化行业观察》白皮书,探索车企营销数字化八大挑战 ​行业观察|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均超20%,茅台逆风飞翔行业观察|2023领航者高端论坛,共话AIGC时代产业变革之路行业观察|​施耐德电气徐韶峰:创新驱动、软硬兼备,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跑”行业观察|大模型的“京东模式”行业观察|施耐德电气乐海雯:文化生根方能基业长青中国足球,战略不行校招 | 施耐德电气23春招供应链新星计划补录已开启,21-23届可投,起薪15k,世界500强,女性友好!行业观察 | 云巨头的生态江湖:给“鱼”还是给“渔”?行业观察|吴晓求等大咖亮相恒昌财富论坛 纵论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行业观察|后疫情时代海外收入翻倍,中国硬科技凭什么打动欧美顶尖医院?行业观察|营收跨越700亿,五粮液业绩稳健增长社招 | Schneider施耐德电气低压配电事业部招聘!往届可投,起薪15k,世界五百强,留学生友好!行业观察|善本金融—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金融价值时代四十岁以上女性减脂的误区,你中了几个?游戏行业“经营难”的这道坎,开放生态的微信游戏圈意味着什么?行业观察 | 百模大战当前,企业如何选择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 | 丹青绘低碳,水墨映创新行业观察|透视中国人寿半年报:保费收入新高、换档新动能行业观察|新华三发力私域大模型,为什么,怎么做?施耐德、书赞桉诺、宝马、村田、赢创、博世、高通的100+场景需求,Bang Link助你一步链接行业观察 | 华泰证券:向新而行,用专业能力创造长期价值行业观察|火山引擎,不做自有大模型的逻辑和打法校招 | Schneider施耐德24届校招开启!女性友好,起薪15k,世界五百强,留学生友好!行业观察|​樊纲、吴世春等大咖齐聚 恒昌高端财富论坛“指引”资产配置新风向​欧莱雅:打造可持续生态圈,实现“敢为,敢超越”奥飞娱乐: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链生态圈,构筑内容创作企业护城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