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恐婚恐育的年轻人,激辩梁建章
大家好,前两天看到热搜,说携程宣布给每个生孩子的员工,补贴5万元。
虽然对生孩子是杯水车薪,但携程梁博士为了促进生育,真愿意出血。
是什么推动梁博士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对我这样一个“不婚不育”的年轻人,他会说什么?我很好奇,于是和梁博士聊了一期。
注:这篇是我从一个不婚不育主义者的角度,和梁建章(一个催生派掌门人)的交流,尝试理解对方,也尝试被说服(杠来杠去)。
本文不客观,不理性,十分自我中心,客观记录版请点今天发的第二篇文章!!
PPS:梁博士出品的科幻影音互动剧《永生之后》7月中旬在上海上音歌剧院。这部话剧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有兴趣的朋友到时候看看!
约梁博士时,他在硅谷,和我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双方一上来都有点懵,稍微客套了几句之后,我们直奔主题,开始聊生育。
梁博士上来就给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人多就有创新、人多了就有消费,人多了就有生产,人多了就有综合国力?
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强调这个问题:一个社会的年轻人越多,能够创造的未来价值也就越大,有规模效应。
就像微信一样,用微信的人越多,微信就越强大,同时一个地方如果年轻人少,就不行了,恶性循环。
所以梁博士认为关键不是更多的人,而是更多的年轻人。
不过,创新力下降,综合国力下降,对我来说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什么我要用那么遥远的一个东西,去交换现在的幸福和快乐呢?
生育可能是宏观问题里,最特别的一个。经济蓬勃发展大家是能感受到的,落实到个人身上,是工资增加,可能是开好车,住大房子,个人能实际感受到。
但是生育给国家带来的蓬勃生机,大家感受不到。发展跟多生孩子有多大关系?前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是因为生的多?不是说“只生一个好”吗?
第二个,生育给个人的痛苦是非常实在的,分娩的疼痛,纸尿裤,学区房,辅导班。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说服我作为一个个体去生呢?
当生育作为一个经济学话题时候,它非常的大。但当他落实到个体上的时候,又非常的惨。他会成为当代人最大的消费、最大的痛苦、最大的折磨来源。所有的中年悲剧都和房子孩子有关系。
甚至只有房子都没那么惨。因为房子起码是资产,孩子纯纯的负资产。纯消费,而且不断失血的那种,房子你还不起房贷了,还可以把房子卖了。
孩子供不起了,扔到大街上吗?所以孩子比房子更让人望而生畏。
梁建章对此的看法是,得靠国家花大价钱补贴生育,多大呢?每年GDP的5%~8%。(这个数字大概是每年6万亿~10万亿人民币),最后要达到每个母亲每个月几千块钱的补贴的水平。
未来,生娃就是英雄,生娃就是半个公务员。
听到这里,我也摊牌了!我不是因为缺钱而不生小孩,我们是没有时间精力,你每个月都给我发几千块钱,我也不会因此生小孩。
梁建章自己那本书里头写,青年人,20到40岁的青年是创业的黄金期,也是创造力最强的一段时期。我和斯斯要拍摄,要写文章,要管公司,这段时间拿去生小孩,是很大的浪费。
这里我有点困惑,梁博士一方面强调,青年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所以要生更多的小孩,让他们成为青年人。
那问题是生的也是谁靠谁生呢?还是青年人。逮住一只羊在这薅。
30岁,我既是生育的黄金期,同时也是事业的黄金期,这怎么办?
梁博士嘿嘿一笑说,找!保!姆!
保姆可以让抚养的痛苦大大减少,把生育中的照顾的绝大多数精力分出去。
现在大城市保姆太贵了,1万多一个月,他建议国家引入菲佣,把保姆的价格打到一个月3、4000,让大城市白领普遍用得起保姆。
我估计咱国家体量,光菲佣不够,可能得把老挝、尼泊尔、柬埔寨全薅过来,才勉强可以。
我说梁博士,这也不是我的核心,我不是缺一个保姆,我需要一个理由。
迄今为止,梁博士都是在告诉我,生小孩的代价可以降低,可以缓释,但没有告诉我,生一个小孩好处是啥,为什么要生小孩?
就好像现在有一款商品,你告诉我今天可以打7折,明天买一赠一,后天可以满100减50,但我还得花钱不是吗,只要花钱,我就要问,我为什么要买它呢?花这个钱意义在哪里?
应该先把这个产品的卖点告诉我,再告诉我它有多少折扣,是不是?
于是,我跟梁博士讲了自己养猫的故事。
我以前养过的一只猫,那只猫我领养花了300块钱,治病花了十万。得各种绝症,放其它猫身上得死好几次了,那两年,我各种给他在北京寻医问药,终于治好了。但是它并不回报我,经常把我挠的血乎刺啦的,每次它挠我我都很生气,感觉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对于一只猫,我可以把它关到阳台上,可以送人。那如果是个性格恶劣的小孩呢?我又不能退回去。
梁博士比较乐观,他说猫比人类省心,有可能,但人比猫恶劣,不太可能。毕竟人类是有智力、有灵性,可以交流、可以沟通的生物。不像猫,驯化程度很低,也无法理解你。
而且人类小孩可以继承更多属于你的东西,你的智力,除了你的基因之外,你的见识、你对世界的看法什么的。这种快乐你不能从猫身上获得,猫又不能够从你身上学到东西。
到这个时候,梁博士终于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给我讲讲,为什么要生育?
第一,后代有意义感。
人之一生,在年轻的时候可以专注于事业,专注于游戏、专注于旅游,专注一件事情很长时间。但时间久了,很容易空虚,需要寻求意义。
一小部分人,可以做一件事情做的很厉害。社会最杰出的人,可以为了一件事穷其一生,但可能对普通人来说,他的工作给不了足够多的意义。
到这个时候,孩子就是一种意义,因为一个后代承载了无限的可能性。
梁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宋朝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他可能很平庸,但他的后代到了几千年之后,就成为了钱学森的祖先。
有了一个后代,就有了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机会。
梁博士也不否认,一部分人自己创造的意义比生娃的意义大。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孩子是他们接触到意义,接触到永恒的一种方式。
我被他说动了,我现在醉心于事业,是因为我还幸运,处在上升期,既没有被网暴,也没有被封号,还接得到广告,也还可以去发展新的业务。
有没有一天,我会感到疲劳,会失去动力,或者是说感到迷茫。比如说明天,咱突然得了个什么大病,怎么办?是不是会想一些更远的事情?
孩子是人生的第二曲线,或者不想再追求这些曲线,想追求一些别的东西。
就好像很多企业家,他到晚年之后转向灵修,宗教,牛顿也不例外。
不仅仅是普通人,像杨振宁这种顶级的物理学家,他也会产生困惑,当他发现一些物理学的定律,感觉到好像有设计者的存在,当他已经站在人类物理学研究的巅峰,时刻还能看到外面那么浩瀚的宇宙,还有那么多未经探索的,而且在他看来根本无法解释的东西。他也不由得怀疑崇高意志的存在。
所以当梁建章说到这里时,我真的动摇了。
就像斯斯跟我也探讨过生孩子的问题,我们现在都不想要,也许过了之后的想法会变的。我们现在精力分配跟得上,可以去做这样那样事情。等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我们年老色衰,精力也跟不上了,每天早上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冲动和野心。是不是就会改变想法?
第二个,梁建章说:孩子,是当你在老了之后敞开的一扇新世界的门。就是当你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身边跟你都是相同年纪的人,年轻人也不会和你讲真话,因为你也听不懂。所以其实会感觉到,和年轻人有代沟。
就像前两天和一个实习生吃饭的时候,一直在说,我们I人,E人,我能听懂这个梗,但听她那样轻车熟路的这样使用,还是有一点惊诧。我自认为和互联网热点离得很近,但也不会这样说,我担心这样写读者看不懂。
也许我和读者们也到了30岁这个年纪了。我前两天看我们的后台数据,我们的读者,26到35岁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5岁以下的读者人数了。
而四年前,我们18到25岁的读者是遥遥领先的,也就是说,读者也长大了,跟我一样。
我也可以想象,我们到了一定年纪,也会脱离信息的前沿,而除了孩子,我们其实并没有和年轻人去真诚沟通的渠道。就像我们经常嘲讽的一些流量明星,或者“黑话”,也许那就是我们衰老的证明。
梁建章说,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已经上了大学的男孩,还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他告诉了我孩子带给他的启发和快乐,在上大学的孩子身上,感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他的孩子会给他推荐游戏,他会给他孩子讲一些人生的道理。
而在那个六岁女儿的身上,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宝贵的快乐回忆。
听到这里,我恨不得现在就去备孕。
但我突然一想不对,我说梁老师,咱这个话题聊的特好,咱俩搁这一顿暴说,把这个屏幕说的它锃光瓦亮,说的他口沫横飞的,但咱俩没一个能自己生的!
子宫不在咱俩身上,咱说这么多有啥用呢?我咋能说服我对象生呢?
梁建章给我的建议是,首先来本我的书给你对象看看。
我心里想是这东西恐怕不是很有用,我难道跟斯斯说,宝贝,根据人口战略,咱国家25年内如果再不有新的人口出生,那恐怕咱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会下降。咱再看一看这个印度的人口曲线,尼日利亚它到了个什么位置,咱抓紧为国无套啪啪?
我觉得斯斯不太能接受这件事情。
我就所以我觉得这第一个办法没用,梁建章说第二个办法:
多做家务,多带孩子。
此时正在给猫剪指甲的斯斯此时乱入:你连猫的指甲都让我剪,还能指望你做家务?
我:不是,那罐头不是我开的吗?那屎不是?
斯斯:阿姨铲的。
我:(正色)所以说引入菲佣还是很舒服。
然后就说到这次采访的由头,梁建章写了一个科幻小说,还改编了话剧,虽然还是跟生育离不开,但很有意思,跟大家说道两句。
未来有国家,研制出了一种能让人的寿命变成1万岁的药。
有些国家没有这个药,世界格局就因此发生剧烈的变化。
寿命是1万岁的国家,干啥事儿都不急了,没有进取心了,也不创新了,风险也不想承担了,更不愿意生娃了,只想着享受人生。而没有1万岁寿命的国家,还是跟过去一样,疯狂创新,疯狂搞钱。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大家都能活1万岁,就会特别害怕风险。以至于在长寿国里,机动车都被禁止了,害怕车祸。而在无法长寿的国家,为了增加效率,整出了时速几千公里的高铁,撞死也不怕。反正也就少活那么几十年。
但如果本来能活一万年,撞死,少活九千多年,太亏了。
梁建章想表达的是,人的个体的生命,在人类这样一个种群中,就像细胞一样,如果更新速度太慢,对人类整体是一种拖累,就比如说你身上有个细胞老赖着不死,它会变成什么?就是癌细胞啊,不停的吸收养料。
所以他也觉得说人到一定地步要死的,为人类的后代留下空间,留下希望,也保证一种思想,一个阶层不会那么长久的去霸占人类的可能性。
我就说,你要是能多活50年,愿意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他说,人大脑有限制。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可能他那个细胞就变得停滞了,或者是脑子转的很慢了,就没有意思了。还说人要是不能生育了,那也没有意思。
我感觉那意思是,只要还能生孩子,然后大脑还能继续运转,那他多活几年也行哈哈哈哈
那最后我就问梁博士说,那你能要多活100岁,你的人生你会有什么别的选择?
他说想要去开启新的人生,游环游世界这个事情他已经做过了,他毕竟是携程董事长,世界上地方都去过了,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梁博士是不是在这个地球上,经历丰富度超过 99.999%的人了?
绝大多数人,无非是财富的巅峰,去的地方的巅峰,或者某一个领域的,学术的巅峰。
大多数人财富自由之后想的是什么事情吗?环游世界?见证了足够多的文化、种族、风景,他现在还是一个学术的领袖,斯坦福的经济学博士,现在北大光华的经济学教授,顶级的人口学者。那学术巅峰他也站上去了。学术、财富、见识,名望,都站上去了。
那除了生孩子以外,还能创造什么无限的可能性?
当然我觉得最搞笑的是,梁建章说,
如果再能活100年,他要去变性当女人,自己去生个孩子,这样催生,就更有说服力。
他也知道作为男的,催生说服力会减弱。
最后我们的会见就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当然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大家不愿意生,有多少是因为收入的原因?
一个月补贴多少,可以让你从不生,转向生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