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想要搞个国家编制,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如果你祖上就是军户,那一出生就算编制内,当然这个编制应该打个双引号,混不到一官半职,军户的编制也就只剩被欺压的命。
不过军户只要武艺好,肯拼命,还是有通过军功晋升的渠道,当兵打仗是刀头舔血,并非每个人能不怕死。
文武两班,想混个有品级的文官那就更加难了,科举之路是千军万马独木桥,先要考上秀才,也就是府县里的诸生,然后每三年成千上万人拼一个通过率百八十人的乡试,等成为举人之后才算是搞到了正式编制。这条率通过率最低,但最为体面,因此但凡有点钱能供书教学的人家,都会让自家孩子读书,拼个出身。
当兵打仗能搞到编制,但这是真要玩命的。
如果你既没武艺,又没文化,那就与国家编制无缘了吗?那也未必。
在大明,有一种国家编制的职业,既不需要你去挤科举的独木桥,也不需要你边关杀敌,拿命来博。是不是很容易?但这份工作就是……有点疼。
太监又称阉人,就是在宫里面服侍皇帝一家子的没了命根子的男人,抬举他的时候称太监,损他的时候称阉人,又或者叫宦官。
大明的太监虽然不如唐朝前辈那样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但也出现了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巨阉。
在明朝,太监是普通老百姓最直接进体制之路,因而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还曾引发了应聘的阉人,因为没被选上而包围礼部的骚乱。
明朝的太监算得上中国历史中太监的高光时代,出现了像王振(正统皇帝)、刘瑾(武宗正德)、魏忠贤(熹宗天启)这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虽然没了根,但大明老百姓对此一直趋之若鹜,特别到了明朝中后期,太监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职业,老百姓为此是想方设法,削尖脑袋往里钻。明朝第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王振
大明朝创始人朱元璋对太监管得很严,所以朝代最开始的时候,太监并不显眼,也夹着尾巴做人。
坏就坏在明成祖朱棣闹革命,他打天下时,太监部队是立了大功的,像三保太监郑和就是跟他尸山血海杀出来的。
从明成祖开始,明朝太监就开始了高光时代,几乎每一朝都有权势显赫的明星。
太监相当于皇帝的家奴,既有可能成为明星,也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被叉出去乱棍打死。所以,这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兼容的体制内职业。
但纵然如此,它仍然让人趋之若鹜。没错,挥刀自宫,想起来都疼的事,是不少大明朝爷们儿,削尖脑袋都要趟过的独木桥。
比如天启初年,皇上登基,一般会开宫门,扩大奴才队伍。这次皇宫给出的编制是3000人,但没想到,人民群众很热情,一下子来了2万多人,1比7的淘汰率,由此可见,这是当时最热门的职业了。
那么一般在大明朝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太监呢?一般而言有三种途径:
挥刀自宫,是非法途径,最初的时候,内官队伍人不多,这种途径并不显眼,但仍然为官家禁止。
帝国早期,如仁宗年有长沙府民自宫求进宫当差。仁宗非常反感,说这种不孝之人,自绝于父母,怎么能留在身边伺候呢,判为戍卒流放边关。
但即便如此,自宫仍然屡禁不止,到了英宗朝,对自宫求进的管得特别严,犯者都流放戍边。
景帝时,皇上知道民间自宫的很多,还曾发榜明谕,但凡自宫的都要以不孝的罪名遣戍。
弘治年间,有军人马英妻罗氏,把自家儿子马五阉了,送入宫中。东窗事发后,罗氏本来被判处斩,刑部郎王嘉庆等三人改议杖罪,
谁知道这事被孝宗皇帝知道了,皇上雷霆大怒,说虎毒不食子,这妇人蛇蝎心肠,竟然亲手把儿子给煽了,岂能饶你一命,于是马罗氏仍然处斩,徇私枉法的官员贬谪出京。
这些自宫者如果无人接引,如何能进宫?前面那些例子里,见到的只是处罚自宫的人,却没见处罚接引的太监。
这就相当于,行贿的人有罪,受贿的没罪,逻辑上就没解决这种事的因果。
这些主动自宫的,大多是成年人,能下得去手的都是狠人,所以这类型入宫的太监,经常出“人材”。
如万历年间著名的税监,也就是收税太监高淮,这位老兄是北京人,年轻时也是混社会的,一开始他走通了体制内的路子,在崇文门收费站混了个临时工,协助政府进行过路费征收工作。
这份工作存在巨大的寻租利益,高淮也没法独吞,留了自己的,交了集体的(孝敬上官),剩下来才是国家的。
干了几年,高淮深深体会到体制内的好处,但他一没文化考不了科举,二没更铁的路子当不了公务员,最多只是个临时工,怎么办?
也算高淮是个狠人,一想到当太监很威风,又看自己老婆孩子都有了,人生总要有点更高的追求吧,于是把心一横“挥刀自宫”,再通过关系打点,进宫当太监去了。
类似高淮这种情况还不少,除了他之外,武宗朝的刘瑾,天启朝的权阉魏忠贤也是成年了,结婚生女之后才萌生了入宫的想法。
终明一朝,通过对自己挥刀进宫的路子始终没有堵上,主要原因还是经受不住成为高淮、刘瑾、魏忠贤的诱惑吧。金士杰老师扮演的魏忠贤,其他都很好,就是服装有点扯。
大明朝经常跟少数民族打仗,打了胜仗,俘虏了蛮族孩童,放回去不合适,改天长大了还来报仇;杀了吧也不合适,毕竟杀俘不祥。
像英宗天顺四年,镇守湖广贵州太监阮让,阉割了俘获的东苗孩童1565人,但沿途病死329人,为了凑足人数,阮让又买来一批,阉了送入宫中。
正统间,福建总兵宁阳侯陈懋,进净身幼男108人;景泰间,镇守福建右监监丞戴细保,送净身小孩59人进宫。
这些蛮族幼童里也有得了大出息混成权阉的,最出名的莫过于宪宗朝大太监汪直,据说他天生神力,能和熊打架,于是得到了皇帝青睐。
顺带说一句,明武宗的妈就是与那些蛮族小太监们一起被送进宫的宫女,也是一个苗女。这也说明,在宪宗到武宗朝,大量这些蛮族女男女进了宫闱。
最后一个进宫途径,就是打开宫门正式招聘。这类招聘,定好了名额,由礼部给事中亲自挑选,由于是正途出身,公开报考,因此一有机会便人山人海。
万历元年公开招聘了3250人分拨各监局应役,礼部觉得这玩意也太吓人了吧,跟皇帝讨价还价,最后两边说好,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但过不了几年,万历六年,皇帝又觉得人不够用,再度开门招聘3570人。
最痛恨太监的文官看不下去了,皇帝这几千人几千人地招工,啥时候是个头啊。
礼科左给事中李天植上锍劝阻,上次已经说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怎么几年不到又招来这么多人。开门招工,导致民间想通过此门的佞幸增多,对民间风气也不好啊。
但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大量闲杂人等跃跃欲试,给事中考虑到如果断然收回成命,就怕酿成骚乱,不如先收一半的人,等个五六年再完成另一半编制的招收。
在大臣们的极力阻挠下,总算把大规模招收太监停了下来。
到了天启朝,宫门再度开放,招收3000净身男子。想想也是,距上一次招工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万历初年招收的太监,怎么也得五六十岁了,宫里必须补充新鲜血液。
于是大内张榜公示,再度公开招聘,时隔四十年大内重新招聘公务员,这还了得,把心一横、挥刀自宫的人,如潮水一般涌来,便有了前文所说的2万多人挤3000个名额,1比7的淘汰率,太监这个有编制的职业到了晚明也是卷得不行。
这种情况是经手太监收取贿赂的好机会,管这事的太监王添爵公开纳贿,让招聘现场成了大型受贿现场。
只是这种应聘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招工的时候,要求自己净了身才有资格,但竞争者太多了,很多人未必能选上。
毕竟僧多粥少,那些没钱贿赂,或者没有选上的,且东西已经没了的群众不干了,大呼不公,把负责选人的礼部给围了,引发了一场因招聘太监而起的骚乱。
兵科给事中尹同皋晋言道:人家宫也宫了,如果应聘不上宫里差事,在乡亲们面前脸都丢没了,很多人走投无路只能自杀。皇上开恩,不如增加一些编制,再把一些人送给分封的亲王,也算给他们一条生路啊。影视剧里的明朝太监总是武功高强,其实他们依靠的武力是锦衣卫。
皇帝没辙了,只能下旨,朕刚刚当上皇帝,宫中典礼浩繁。见今各衙门缺人数多,实在不够用啊。昨览兵科给事中尹同皋所奏,朕心生怜悯,准再收1500人。
然后,大内还对人员进行了精简分流,把其中2690人,分拨到各地亲王、郡王府上当差。
废了老大的劲,朝廷总算把这场因为招收太监引发的骚乱平息下来。
明朝的太监规模自初年只有几百,经过两百多年人数逐渐增多,不仅北京、南京、凤阳、承天府,各地藩王宫里也有着大量太监,有说太监总量在十万人以上。
到了大明灭亡,一些人随着他们的主子消散了,但还有一拨人把头发一剃,继续留在宫里伺候满清的主子。
END
PS:老熊恳求朋友们支持,转发、点赞、在看走一波。同时,为防失联,请加熊叔备用号,非常重要,直接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