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理学,崇祯的人格让明朝走向速亡历史2022-07-03 08:07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最近看了三本书,都是关于明朝的,一本是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一本是杨照的《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还有一本是樊树志的《崇祯传》。看完后,对崇祯皇帝是不胜唏嘘。崇祯死前说诸臣误我,觉得责任都是大臣的,自己没半分责任,但事实恰好相反,明末的能臣何其之多,是崇祯皇帝将他们一个个逼向了绝路。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刻薄寡恩,急于求成将大明王朝推入了深渊。崇祯年间的明朝,绝不像很多明粉吹的那样绝望。政治上,崇祯握有绝对权力,文臣武将,想杀谁杀谁,想关谁关谁,其他王朝末期出现的地方割据,明末根本不存在。军事上,虽然卫所制度已经败坏,但凭着家丁制度,明朝仍有着几支堪用的精锐,尤其是辽东的边军,虽然野战打不过清军,但凭借坚城利炮,也能拼个五五开。经济上,虽然西北、中原糜烂,但江南仍然烈火烹油,国家的财富远未耗尽。明朝的税收制度虽然落后,但也足够维持明朝的统治。大明王朝这艘船,虽然已经千疮百孔,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套体系,再延续个三四十年完全没问题。但崇祯皇帝,只用了十七年,就把大明王朝搞崩了。他的性格缺陷让他在每一个关键决策上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崇祯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刻薄寡恩。下属的一点小错,都会被上纲上线。崇祯年间,先后换了50多个阁臣,臣子稍有问题,就被罢官治罪,可谓最难伺候的皇帝。崇祯的刻薄寡恩,集中体现在对袁崇焕,孙传庭的处理上。袁崇焕是崇祯一手提拔,最终却被判凌迟,崇祯为何记恨袁崇焕,原因很多,一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虽然袁崇焕是用的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但崇祯仍然认为他飞扬跋扈,没收皇权。二是北京城下,袁崇焕没有与皇太极硬碰硬,崇祯认为他养寇自重,与皇太极勾结。三是袁崇焕曾经夸口五年平辽,结果不仅没能平辽,敌军反而兵临城下,崇祯认为他犯了欺君之罪。袁崇焕有没有错,有,但罪该致死吗,不该,你杀了袁崇焕,还有更好的人选吗?如果说袁崇焕被杀还有原因,孙传庭被处罚则纯粹是崇祯刻薄,当时杨嗣昌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彻底消灭农民军,此时,满清入关,崇祯便下令关内精锐来北京抗击清兵,孙传庭提出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功亏一篑,崇祯不但不听,反而将孙传庭下狱。孙传庭被放出时,已经是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后夸口5000精兵就能平定李自成,引得崇祯喜出望外,但事后,孙传庭发现农民军已经今非昔比,便要求崇祯给予2万人的军费,但崇祯却认为孙传庭出尔反尔,怒斥其贪得无厌。刻薄寡恩到这个程度,难怪无人效命。第二个特点,是好面子,惯于推卸责任。明末的局势,杨嗣昌说的很清楚,流寇是大患,满清是小疾,明朝要想存续必须避免两线作战,与满清议和,就可以把关外的精锐调到关内镇压流寇,同时也能趁势取消“三饷”,西北的农民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三饷”太高,高到农民主动抛弃土地去当流民。明朝要想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只能议和。但崇祯始终下不了决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沽名钓誉的王朝,汉朝可以和匈奴和亲,唐朝也可以暂时给突厥称臣,宋朝更可以为了生存上供,唯独明朝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王朝宁肯全部玉碎,也一点都不能少。崇祯明白,自己要是牵头议和,肯定挨骂,因此总希望大臣们替自己背锅,但这么大的锅,哪个大臣敢接?因此议和之事一拖再拖,直到等到松锦之战失败后,崇祯找到了陈新甲,希望他代自己和满清议和,但不料事情败露,舆论一片哗然,在舆论的压力下,崇祯不仅没有承担责任,反而将锅全都推到陈新甲头上,称他是私自议和,结果,陈新甲被处死,大明王朝彻底失去议和的机会。另一件事就是南迁,孙传庭失败后,崇祯已经意识到南迁不可避免,但他习惯推卸责任的毛病又犯了,他希望大臣们能主动提出南迁,替他承担骂名,但有了陈新甲的前车之鉴,大臣们均缄口不言,问就是誓与京城共存亡,由于没有一人愿意背锅,南迁之事业不了了之,崇祯只能吊死歪脖子树。崇祯知道南迁,议和利于国家,但始终放不下面子,总想别人来背锅,崇祯似乎忘了,专制王朝是家天下,大臣们只是员工并没有股权,他才是大明王朝唯一的股东,关乎国运的大事,只能他来决断,别人代替不得。第三个特点就是急于求成。崇祯一向急于求成,他的急于求成几乎送光了大明王朝所有的精锐。松锦之战,崇祯集结关内关外13万精锐,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清军。洪承畴认为明军的优势是防守,不宜与清军野战,但崇祯急于求成,接连催促洪承畴出战,洪承畴不得不离开精心构筑的阵地,冒险与清军野战,最终中了清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洪承畴也成了满清的俘虏。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坐大,明朝只剩孙传庭一支精锐。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张凤翔认为李自成虽然坐拥百万之众,但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和妇孺,如今李自成深陷河南,河南赤地千里,无法养活李自成如此众多的部众,与其冒险和李自成决战,不如让各地巡抚坚守不战,将李自成困死在河南。崇祯不听,反而要求孙传庭立即出关剿灭李自成,认为孙传庭在关内待得太久,有消极怠工之嫌,最终孙传庭只得无奈出关,最终准备不足的明军被李自成杀的全军覆没,孙传庭没多久也死于乱军之中。没了这最后一付家当,李自成便势如破竹,大明王朝再无可用之兵。纵观明末所有关键性的决策,崇祯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每一项选择都正中他性格的弱点。崇祯不像万历,天启,他年纪轻轻就有着宏图大愿,希望像朱元璋,朱棣那样建功立业,他迫切的希望在几年之内重整河山,再造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但正如御史陕嗣宗所说,大明王朝积弊已久,只能慢慢医治不能急于求成,事情总要一件件的做,他担心崇祯的急于求成会让大明王朝越陷越深,很不幸,他的判断一语中的。一个勤政的皇帝,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如果只是瞎折腾,国家只会越来越差。最后推荐三本关于明朝末年的书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可以聊聊人生、疫情和俄乌战争,青年朋友可以进来一起谈谈未来。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和备用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