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帝王位 曹操、乾隆、袁世凯的不同选择
最近,涉及时政的文章不好写,抽空温习历史,有些感悟。
就人性而言,每个人都有野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事业心。可以说,争夺帝王位,是这种野心的登峰造极。
历史上,面对帝王位,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其中曹操、乾隆、袁世凯很典型,也很有意思,这里拿出来讲述给大家听听。
三国枭雄曹操,想当皇帝却不敢当。
大家都知道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已然盖过皇帝。他也想当皇帝,恰好有个好时机可以称帝。孙权在杀了关羽之后,吴蜀关系破裂,心中害怕,就上书曹操,劝其早登大位,剿灭刘贼,扫平两川,自己愿意率群下纳土归降,称臣归附。
要是一般人,正好借机上位。可是,曹操不是一般人,他笑笑,把孙权的信拿给群臣看,说道:“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意思是孙权怀有野心,企图让曹刘发生战争,自己避祸,同时让天下进一步反对曹操。
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慑于当时向汉的民心,刘备也是打着恢复汉制的大旗与之对抗。所以“称王不称帝”成为一种潜规则。最初有机会当皇帝的人是董卓,权力大到可以废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还逼死年仅15岁的刘辩,但他到死前都不敢称帝。袁绍也有机会当皇帝,打倒董卓后,他成为各路诸侯最强的一支,也没有称帝。
也有个不识大势的家伙,就是袁绍的弟弟袁术,他当时获得传国玉玺,就急吼吼称帝,立马成为众矢之的,连和他交情不错的孙策、吕布、曹操都和他决裂并开战,最后逃到江亭,弹尽粮绝,在绝望中吐血而死。
所以,曹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打破潜规则,遭人讨伐。
当群臣向曹操劝进,曹操理智的回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认为称帝大势来到,自己也不要当皇帝,宁可学周文王,让儿子称帝。他的理智让他避免了一次捧杀。
我很喜欢曹操,千古少见的千古奸雄第一奇人,虽贪恋权力,却识大势,懂进退。他有机会可以取代汉朝,却不去取代汉朝,这是何等强大的意志力和控制力!
也许正是曹操的隐忍,成就了他的儿子曹丕的帝王大业。
我们都知道,民国有两个逆历史潮流的家伙,就没有曹操这般睿智。
一个是袁世凯,称帝前一片劝进声,他头脑发热,以为自己就可以当皇帝,结果群起而攻之,甚至连北洋嫡系都倒戈反他,结果83天就完蛋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实际上,袁世凯既是被捧杀的,又是利令智昏而死!
这个时候,也有个识大局的,就是黎元洪。袁世凯称帝发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册封副总统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有亲信劝黎元洪:“千万不能当,如果你当亲王了,这辈子都别想当总统了,永远都是袁世凯的臣子”。黎元洪被警醒,意识到袁世凯的这个皇帝当不长久,一旦下台,自己就会继任总统。于是拒绝接受“圣旨”,断绝了和袁世凯的往来,结果袁世凯死后,他继任总统,没有任何人反对。
另一个逆历史潮流的是张勋。他是袁世凯称帝下诏册封的六“公爵”之一,却效忠被推翻的清王朝。袁世凯称帝被推翻,他却要复辟清王朝。这个率“辫子兵”进京,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帝制,结果仅仅上演了12天,就被“讨逆军“赶出北京。
从此,大家知道一个道理,复辟没有好下场!
历史上也有贪恋皇权,不愿离去,却顺利卡位的,比如乾隆。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位时间整整60年。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开明,对外宣布不想在位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因为有言在先,被迫禅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他真心不愿意失去权力,还有一个人——乾隆的宠臣和珅也害怕失去皇权的庇护,就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乾隆当太上皇,从今以后每日奏折,必须要经过皇帝玉玺和太上皇印玺双重盖章,才可以生效。
典型的让位不交权!
乾隆名义上退了位,可宫中的一切照旧,仍然使用乾隆年号,而不是新的嘉庆年号;上朝时,乾隆仍然坐在龙椅上听取奏报,新皇帝嘉庆只能坐在太上皇的侧下方。
但是,毕竟年迈,难免口齿不清,急需一个信任的人在身边听取他的旨意并传达,宠臣和珅理所当然成为了这个人。于是上朝时,和珅可以站立乾隆身边,站立的位置甚至比嘉庆还高一阶,跟太上皇一道受到百官的参拜,被戏称为“二皇帝”,权倾朝野。但乾隆一驾崩,和珅就被嘉庆赐死。
乾隆当了三年太上皇,干了三件事情,件件都是花钱的事情,分别是摆宴席,平叛匪,修宫殿,加上和珅大肆敛财,掏空了国库。正因为如此,乾隆王朝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