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拔出陈年老寒的最佳时令,这样做解暑排寒两手抓
梁冬:
小暑晒霉正当时,你所受到的伤害、恐惧,你没有满足的欲望、寒气等等,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借着热,借着风,用天地之理把它推出去,把你的「霉」晒一晒。
如果你不能晒太阳,也应该用艾灸的方式,把体内的寒气把它逼出来。
△点击播放文章音频
明天,我们将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在可仁看来,小暑的小,在于一种变化,“热”度连续攀升至顶点的变化,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天越热的同时,湿气也裹挟着热重重袭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一定是不太爽快的,那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
01
入伏+三之气的收尾
解暑是重要功课
小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正好处于好几个时期的转换阶段。
1.出梅。“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意味着进入了7月,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
这也意味着江淮地区的梅雨季结束了,即为出梅,又称为“断梅”。晴朗的天气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但别忘了,小暑仍属三之气,“燥极而泽”,依然存在天气瞬息万变,极端天气较多的情况,所以若小暑节气出现打雷,梅雨又会倒转过来,即“倒黄梅”。
2.入伏。小暑之后,紧接着就进入三伏天了。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也是暑邪最猖狂的一段时间。
3.进入下半年。小暑同时也是下半年的第一个节气。
我们之前在讲五运六气的时候就说过,今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司天”主上半年气运,“在泉”主下半年气运。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也就是说,进入下半年,气候会偏热。
小暑处于三之气的最后半个月,三之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再加上少阴君火在泉,二火相加,所以这15天很容易出现高温。
总而言之,小暑之后暑气极盛,而今年尤甚。所以在解暑上我们得下点功夫。
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用把空调温度调低、喝冷饮、洗冷水澡这样的方式来物理降温,而是建议大家通过一下这些“自然凉”的方法健康解暑。
手指脚趾有解暑穴
我们的手指和脚趾上隐藏着好几个解暑清火的重要穴位,我们可以经常按揉,让自己感到舒畅。
首先是我们十个手指的指尖,又叫十宣穴,能清热、开窍醒神,我们可以来轮流掐按,但操作不要超过5分钟。
如果有眼屎多的情况,这是火热之邪侵袭上焦或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可以点按位置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侧的去火点——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如果是心中烦热,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口舌生疮等情况,那就适合来点按小拇指指甲旁靠近无名指一侧的少冲穴。
头面部的问题,我们可以求助手指,那么排便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求助脚趾。
小暑后湿热过盛可能会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那我们就需要点按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的去火点——至阴穴。
那大便的问题呢?如果遇到便秘,甚至因此还出现了痔疮出血、疼痛等症状的话,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足大趾内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的隐白穴。
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疼痛,点按之后再喝杯蜂蜜水,润肠通便效果更好。
多喝清热生津的茶饮
天气炎热,汗液流失多,我们应当多喝水补充。
但喝水也有讲究,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一直在喝水但还是觉得渴,这说明我们的津液没有得到补充,喝进去的就只是水而已。
这样的话不仅解不了渴,喝进去的水还容易形成水湿。那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呢?——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止渴生津。
这就不得不提到自古以来每到夏日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的夏日饮品——酸梅汤。
它主要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酸酸甜甜的口感沁人心脾,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又到了喝酸梅汤的时节了,我们睡力铺商城为大家准备了可以直接泡着喝的酸梅汤茶包,同时,因为有梁友反馈说更喜欢喝膏方,所以我们又用同样的原来配方熬制了乌梅桂花膏。
茶方清爽,膏滋浓郁,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感来饮用。
广告
02
排寒最佳时期
晒掉我们体内的“霉”
前两天,我们在跟大家分享三伏天的养生要点时,就说到了今年三伏天一定要着重防寒。
其实夏天反而容易需要排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一是夏天我们的阳气都外浮,布于体表,内里反而得不到温煦;二是夏天温度高,我们的毛孔大开,寒气正好能趁虚而入。
但还有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身体里其实有很多常年累积的“陈寒”,而这段时间正是把它们清理出去的最佳时机。
我们都知道,垃圾搁置得越久,就越难处理,所以正如梁老师所说,小暑有一个习俗是“晒霉”:晒衣服、晒床单、晒书画等等。其实就是趁着这段时间阳光猛烈,把这些沉积已久的污秽清一清。
那对应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这段时间阳气旺盛,正适合清一清我们身体里的陈寒,其实也就相当于身体的“霉”。
怎么做呢?最好是内外一起使劲。
从内来说,这些寒都是身体里的“钉子户”了,盘踞在关节这些隐秘角落里面,所以需要一股力量把它们往外推,往外逼。
要承担这个工作,生姜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它擅长把寒湿化掉、虚寒赶走,温通阳气。
不过为了除掉陈年积寒,一两片姜可不够,要喝温热力量够大的,比如浓缩了20倍精华的姜寒茶。
姜主发散,红枣主收,一动一静,阴阳调和。此外还添加了以五行配比的多种本草,由16味食材制成,分别入心经、肾经、肺经、脾经、肝经。
如果在初饮姜寒茶期间,出现腹泻、咳嗽加重等症状,嗓子痛,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这属正常反应,说明身体寒气较重,连喝三天大剂量姜寒茶打通身体常年郁寒的肠道。
积寒一除,排出热气的通道也打通了,多余的热气也能顺着大小便排出来,反而不会上火了。
身体内部有了力量把陈寒往外推,那我们在外部也需要一股力量把它们往外拽,这样内外合作效果才更好。
那么在身体外部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这段时间一直在跟大家说的三伏贴。
三伏贴为什么好、冬病夏治的这些原理就不多说了,大家的反馈更多的在于不知道贴哪里,我们在这里也为大家做一个解答。
其实三伏贴应该贴哪里,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这是一个调理方法,而我们每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需要调理的问题不一样,那么需要贴的部位也不一样。
三伏贴能处理的身体问题很多,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关节病、妇科病等等都可以来贴,哪怕你没有明显的身体问题,只是想提升免疫力,强身健体,同样可以贴。
那么这几种常见的用途,我们可以参考下图中的这些穴位。
呼吸系统问题
消化系统问题
关节类问题
妇科类问题
强身健体
03
长夏养脾是关键
健运清消都要做
小暑时节,已经是处于长夏了。
说起长夏,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长夏是中医里的一个特有的时间划分。中医的五行学说,把我们的身体和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以“五”为单位,予以划分并一一对应。
比如五脏、五官、五华、五色、五味、五方等等。
那么在季节划分上,中医也有一个特殊的“五季”的划分。
《黄帝内经》中记载:“脾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而长夏时间,也就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和秋天的头一个月,正好包括了三伏天在内的,全年最热的这段时间。
所以在这段时间,要尤其注重健脾祛湿。
首先我们可以平日推刮一下腿上的脾经。在腿上涂点润滑的油,不要太多,太多不容易着力。顺着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推揉。
可以侧着手掌推,也可以手指按着一点一点用力,顺着按下去。或者借助刮痧板来按摩。
如果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就顺着胫骨内侧边缘往下推,现在很多人脾经不通,刚开始推可能痛点比较多,慢慢多推推,就没那么痛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来帮忙,比如这道由7道药食同源的健脾食材配伍合作的养护名方——【七子理脾粉】
它的配方基础是千年古方四神汤——芡实、茯苓、山药、莲子四味食材。
终南山张道长根据自己几十年的食养经验,嘱咐要将这些食材先麸炒一遍。麸炒后可增强其效用,还能减少食材本身的湿性,燥湿功能更强。
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兰州百合,以滋润阴血;加入白扁豆,以养胃下气;加入小米,以滋补胃气。
这个方子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同时做到温和中焦、理气润阴、清除湿气、化食消积,正好对应了脾胃调理中的健、运、清、消四法,这就是好方子的魅力。
广告
-END-
小暑,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难熬、充满抱怨的日子,但是阳光越灿烂,生命越要顽强。
用行动去寻觅一处清凉,得一份心静,将煎熬化作享受,将炙热化为温柔,把炎热的日子过得其乐无穷。
文章最后,我们一起来听听梁老师的小暑建议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