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楼市,方向定了!

楼市,方向定了!

公众号新闻

/子木


这几天发生很多事,经济形势专家会、耶伦访华、阿里被罚、上半年全国土地买卖报告……


这些信息点,看起来没关系,但连在一起,其实反应了经济运转的一些趋势,对楼市影响很大。


接下来挨个盘点,在趋势中寻找机会。


经济形势专家会,非常重要,基本是7月份政治局会议的前章,下半年经济变革的序曲。


跟过去不一样,这次清一色找的都是宏观界有头有脸的“大夫”,共同围坐在一起,用放大镜给躺在床上的“病人”,集体“会诊”。


这个转变很关键,说明决策层愿意真正俯下身来,听取更多“一线”的声音,探索问题到底出现在了哪里。


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简单放在下面:


1、经济学博士刘尚希 :


中央加杠杆,让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完全回归中央。进一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要防止“逆城市化”,从空间上要围绕城市群、都市群,围绕中心城市来布局投资项目。正视监管不确定性问题。


高端的商品房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对刚需买房群体进行分类分层考虑,从地价、土地供应等方面统筹安排,不能简单一刀切


2、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继续降低利率,减缓减税,让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财力,由中央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与国家级的消费券,解决平台企业受制约的问题解决信心。


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


用科技创新助力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的直达效率,激励创新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忌一刀切


4、中诚信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


通过中央对地方债务的置换重组来化债,加大地方城投平台的整合力度。


5、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发行特别国债、专项债来补充财政资金,通过将十四五规划的(国家级)项目提前来解决项目投资问题。


6、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


通过加速城市化,通过转移人口来实现经济差距的缩小与共同富裕。


7、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


推动从“大城”到“强城”,强调人口在聚集才能让经济发展走向均衡,住房政策要更多做供给侧改革,而不是需求侧。


城市管理、化债手段、利率走势、调控方向、货币趋势、政策主张……等等等。


其实所有观点,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3点:


1、中央积极加杠杆,疏通经济,藏富于民,培育根本。


2、支持“马太效应”下的大城战略,促进人口向大城市以及周边流动。


3、全面推进“双轨制”,建立基础居民住房保障系统,同时放开商品房限购,充分释放富人购买力。


几个老读者昨天连夜跑来跟我说,子木之前的预测基本跟座谈会的答案一致。


其实并不是我看的有多远,而是深知历史是轮回的,一定要敬畏规律,当下这一切,其实在上下五千年里预演过很多次。


前几天重刷《大明王朝1566》,嘉靖最后望着窗外,泪眼婆娑,终于明白了海瑞天下第一疏,到底写的是什么。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盛。


现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起来,难也简单,就看如何在“舍“与“得”之间找平衡点,打乱利益分配,重组秩序的魄力在哪里。


这场座谈会关于经济部分,最大的价值点在于重新认可了平台经济,并提出管理层要循序渐进,而不是180度转折。


蚂蚁金融被罚了70多亿就是信号,意味着为时三年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接下来就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本事,常规化上市了。


腾讯也被连带打了40大板,这也是好事。既然吃牌照的饭,就要明白“度”在哪里,做企业家,而不是利益至上的商人。


资本是拿来用的,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实现富人带动穷人,这才是真正的共富,而不是发现资本发展过于迅猛,挥刀斩之,对后面的就业也不管不顾。


这除了能表达某些方面的缺失,什么都证明不了。让我想起小时候,隔壁邻居张大爷,动不动就生气,打自己的老婆,我问为什么?


父亲跟我说,生气是无能的第一表现。


经济问题不能多谈,大家懂得都懂,我放在星球里慢慢跟大家唠。接下来还是聊聊房地产。


座谈会的专家们,全部强调并支持推动城市“马太效应”,这是重大改变。


为啥呢,马太可是老词,城市群战略一直在推动。


但事实上,这些年,推动归推动,地方却不甘落后——


二线想成为一线,三四线想成为二线,县城想成为城市,农村想成为县城。一方面是野心,另一方面是成绩。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城市盲目建设,拓城扩土,打造无数的新城新区,仅有二十多位老人的农村里铺的柏油马路,建的凉亭和健身会所……


到头来欠下了巨额债务,兜兜转转还是转移给了居民。


《天道》里有一段话: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是什么?


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城市的宿命早已被地理、气候、生态位定格,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培育能力和超凡领导力,只去依赖地产搞钱,纵使再努力也难以逆天改命,欲望越大折损越大。


同理于人口。


生命的规律在于生存和繁衍,人和动物的不同是,动物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迁徙数万公里,也要坚持繁衍,甚至殒命,但人却可以在生存环境不佳的状态,拒绝繁衍。


但追求好的生活这种规律,却从未停止,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吸引人的并不是这个地方又多美,而是能否赚到生存资源,也就是钱,这才是一个城市根本的竞争力。


钱在哪,人在哪,经济在哪,房价就在哪。


第二是承认了市场自由的管理体系,是不可违背的。


新加坡的制度是全球最稳健的,它不管商品房的价格涨多高,只要富人愿意买那就买,这样可以充分得吸收富人的税收,来补贴穷人。


而国内呢?豪宅也要限制,还要限价,最后跟周边二手房形成倒挂,形成套利空间,到头来还是补贴富人。


年轻人住房怎么解决?大量建保障房。


国内除了深圳和香港,几乎所有城市拥有不计其数的土地,可以随便造人才房、保障房,就连土地极其稀缺的深圳,也可以把人口疏解到东莞和惠州。


把房子造起来,地铁疏通,做好生活配套,让年轻人有地方可以居住,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奋斗环境。


等年轻人有钱了,想买商品房那就买,改善居住环境就是在释放欲望,而正是无穷无尽的欲望汇集,才能托着社会经济向前走。


大禹治水,不在堵,而在疏。


这些年的堵,造成大量城市群,只有城,没有群,核心城市周边楼市坍缩,一地狼藉,配套无法落地,指望着年轻人去荒野求生。


这又严重违背了城市群战略的落地。


接下来,央行会匹配中央派发货币红利,但也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对集中资源高效利用,从而产生复利效果,产业和人口同步拓展,让大家都变得有钱才是正道。


上半年的土地买卖报告会,其实也证明了这些客观规律:


房企都不敢拿地了,但却争着在一些核心城市拿地,甚至抢破头,抢的其实并不是规模,而是风险确定性。


最后的最后,想跟大家说。


经济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度”。


态度和制度。


面对市场,心存敬畏,潜下心做研究,遵循每一个客体的发展规律,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近些年来,可能只有这场经济专家座谈点明了主旨,这可能是大船转舵的一次真正信号,我们也期望着7月政治局会议的稳步定调,展开新的方向。


做好准备,下半年还有一段苦要受,但要明白,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市场就会这样,转瞬之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