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领英的挽歌

领英的挽歌

财经




2023年5月9日,在全球拥有超过 10 亿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宣布,中国本土化求职 App 领英职场将于 2023 年 8 月 9 日起正式停服,此次调整将涉及 716 个岗位的裁撤。6月30日,领英中国的第二任总裁,在位超过5年的陆坚宣布正式卸任。


自 2014 年正式进入中国,截至 2021 年 7 月,领英中国的会员总数约为 5400 万,仅次于美国和印度。这批用户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当之高,几乎所有在华的500强跨国企业和华为、联想、腾讯、京东等这样的大型民企,都有大量的职业经理人使用这个国际化的专业职场社交平台,放心地把自己的职业履历公布在上面,任由他人评述。


尽管对领英和其背靠的微软而言,离开中国是一个冷酷理性的商业决定(领英并未公布来自各个国家的收入占比,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离“弃之可惜”尚有距离),假如再将距离拉远一些看,领英并不是第一个折戟中国的国际化社交软件——有谁还记得MSN、Gmail呢?通过和领英重度用户、专栏作者,以及领英前员工接触,我们逐渐意识到,领英的离开远非“本土化失败”五个字可以简单概括。大国间的博弈、社会环境的改变、资本的预期都会随时改变一款产品的命运。以及,和这些不确定性比起来,领英带给一些人的机遇和收获是确定的,又再也回不来。


在一个高度看重“关系”和“人脉”的国家,中国的职场专业人士到底需不需要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信任网络?它的价值与意义何在?这批人的内在需求还值不值得重视并开发?在离开领英的60天乃至600天之后,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关切。




“有些事情

不是努力就能有结果的”


猎头李珂听说领英宣布关停中国区招聘业务时,内心是崩溃的。“我的 5 万粉丝、2 万多联系人怎么办?后来看到一个前辈有百万粉丝,就不那么难过了。”因为自己的账号太值钱,她提前购买了三大运营商的国际信道服务,专门用来登录领英网站。


除了挨个下载联系人资料,向他们发站内信询问是否可以互加微信,李珂的日常工作量比原先翻了一倍,“原本只是领英一个平台为主,现在需要在两个平台之间切换,不少候选人在两个平台上的名字、毕业学校和工作经验可能写得不一样,所以我得挨个比较,观察他们的用词习惯,搜肠刮肚想关键词组合,比原来更像侦探了。”



在李珂看来,领英是突然“死亡”的。2021 年 10 月,领英表示,由于“运营环境越来越具挑战性以及更高的合规要求”,关闭在中国的职业网络服务,取而代之的是一款专注于招聘信息的新应用“领英职场”,该应用不带分享帖子和评论等社交网络功能,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这些功能对领英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阉割版的领英职场被认为失去了灵魂,用招聘的“短板”去和国内头部招聘平台打一场很难赢的战争。李珂曾和熟识的领英员工吐槽新App“没法用”,对方回复,“现在这个领英职场是多方妥协下的结果”,也和李珂憧憬着,“好歹有这样一个形式,还可以继续存在,那也是个希望,未来也许可以改得更好用一点。”


李珂没有等来好用一点的领英职场,眼看着领英上象征活跃用户的“绿点”一个个暗下去。她一度积极参与领英组织的线下分享活动,为公众号写书评,掏钱买领英出的书籍送给好友,她形容自己是“领英原教旨主义者”,原本以为照这个发展趋势,领英可以成为大部分白领的首选职场社交学习平台,但事与愿违,直到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很遗憾领英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


收到领英中国的告别信时,在外企做销售的包菜在朋友圈第一时间转发,配文是“累了,毁灭吧”,很快,她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感到不甘和惋惜的人,“消息出来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哀鸿遍野。并非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是重度用户,很多人其实也不是那么依赖领英,我觉得外企人更多是兔死狐悲的感觉,毕竟领英是唯一存活的国外社交平台。”


对绝大多数领英中国的用户而言,领英在取消社交功能的那一刻已经“死”了,领英职场只是LinkedIn 在中国市场最后的挣扎。一位领英前员工告诉我,领英最核心的壁垒在于,用户在上面更新简历的同时不会有“我在找工作”的心理负担,就用户体验而言,领英有着领英职场以及一众国内社交求职平台不具备的“自由”。“因为你还能用它(领英)做别的,谈生意、认识人,你们公司的 HR 也不会因为简历更新了就过来找你,对吧?”




当我们怀念领英时,

我们究竟在怀念什么?


在硅谷,创业者中流传一句话:“你和里德· 霍夫曼(Reid Hoffman)聊过吗?” 霍夫曼是扎克伯格创立的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也是 LinkedIn 的创始人。过去二十年,霍夫曼演绎了一个硅谷的“狼图腾”:无论你要创业还是投资,掌握了人脉就掌握了一切。


霍夫曼将他对人生的理解运用到创业中,这位社交网络的布道者在 2003 年创办 LinkedIn 时,大家普遍都不看好职场网络社交,唯独他看准了人们以后都将会有一个网上履历表,这是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最佳契机,破坏人们已有的认知或习惯,为他们重塑行为方式。



和霍夫曼后来投资的 Facebook 不同,LinkedIn 是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公司,它主要是让注册用户来维护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霍夫曼赋予了 LinkedIn 非凡的“交际”能力,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便在 20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1.35 亿个用户,并在持续不断地拓展着。


“作为一个社交职场社交网站,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这里的人比较靠谱,不太会有假造的履历能在领英上存活很长时间,因为迟早会露馅儿,对不对?在中国应该没有第二个网站可以做到这样了。”在领英专栏作者、前外企高管徐亦立看来,领英的社交网络自带 360° 评估功能,校友、同事、上下属之间的点赞、评论、相互背书帮助卸下陌生人社交的心理防御,在履历之外,看见一个个具体的人。


作为猎头,李珂用“平等、包容、开放”形容领英的社区氛围,“在别的招聘网站上,你看不到 HR 任何信息,他在暗处,你在明处。在领英上,我可以先翻对方的主页,全面了解目标候选人和目标公司。不仅如此,领英“向上兼容”的能力更强,“我要关注比尔·盖茨,显然一般招聘平台是没有的。”


对于包菜来说,领英除了搭建职场人脉,还有助于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销售线索,联系到关键决策者。她曾经试图接触一位来自传统行业的企业 VP,这位 VP 平时不太直接和供应商打交道,给人留下“高冷”的印象。直到有一天,包菜发现她在领英上十分活跃,不但和人互动频繁,还会转发评论感兴趣的科技前沿文章。当了解到她的这一面后,包菜不再有“向上社交”的心理负担。


在对比了多个职场社交平台后,包菜发现,领英并不吝于向用户敞开展示可以帮到他们的人脉。“某些平台最大的问题是,它不会完全显示一家公司在平台上的活跃用户数量,也看不到用户名单,在不清楚有多少人脉可以用的情况下,我就得花钱成为付费用户了,这种设置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壁垒,很可能其他人为了看我的履历,也得花钱。领英不会隐藏这些信息,也会给普通用户足够的权限向对方发送好友申请,作为一个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它跟 Facebook 或者 Twitter 使用起来没有太多区别。”




“连被裁帖都是

decent (体面)的”


一个职场社交平台的氛围如何,答案藏在它的“被裁帖”里。


前领英中国产品运营和用户增长总监陈怡静曾在一档播客中说,“我在领英上看到的所有‘被裁帖’都是非常 decent(体面)的,留言区有人主动帮忙推荐工作,大家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氛围,你去发表观点的前提是基于这些人十年后还会帮你找到工作。领英上不需要亲密度,它鼓励人们创造价值感。你要用的时候,它就在那里。”


“体面”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领英对实名制的坚持和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它鼓励用户将维护好职场真实专业的“人设”视为己任,这也可以解释领英不必像大多数社交平台一样堆叠人力和算力审核敏感及有害的信息,也不容易出现常见于匿名社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领英的网络是基于在每一个职场人士的专业品牌之下,每一个人都非常关注整体的环境,会自觉保持环境的纯净度和专业度。比如,美国大选的时候,有一些用户看到一些政治的信息会自发去屏蔽和抵制。


“作为一个标准的低频、被动社区,领英的‘雷点’很少。”在接受采访的领英前员工看来,“社区氛围好是因为用户会在乎自己的形象,和 Twitter 不同,在领英讨论敏感的政治话题一定意味着有人不喜欢你,这会影响你做生意。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的职场人,你营造的一定是一个‘伟光正’的形象。”


对任何平台而言,核心是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价值。匿名是把双刃剑,它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聚拢人气,拉高 DAU(日活跃用户),但与此同时,社区会面临“熵增”,藏在一个个匿名者背后耸动却失真的信息也会永久改变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社区氛围。


在一封写给知乎创始人周源的公开信中,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称自己受到了知乎的欺负,“我相信一些平台搞匿名的初衷是保护弱者,但结果显而易见:让造谣的成本变得非常低。有多少创业者、企业家在知乎上被匿名批评后,敢怒不敢言?知乎上充斥的信息,创业者、企业家都是坏人。”


领英宣布择期停止领英职场服务当天,李珂在另一个职场社交平台上刷到了“领英裁员,App下线,市场份额谁接盘”的热搜话题,她对这样刻意的引导感到不适,也不认同领英可以被取代。“国内职场社交平台上沟通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经常出现的是‘我被 HR 欺负’‘老板哪里不好’‘猎头又来骚扰我’……这些内容作为社交平台的一部分,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可以突破一点,谈一谈工作专业领域的问题。”



对于社区氛围的差异,徐亦立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和比喻,“就好像在咖啡馆里,你不会把拖鞋一脱,脚搁在桌子上,换成大排档你好像觉得那就是正常的。有的平台更像大排档,菜可以很好吃,美食家也会去吃饭,只是和咖啡馆的行为模式不太一样。我也上过领英以外的平台,画风比较直接,就谈工资多少钱,公司有什么福利,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市场。”


包菜也对职场社交平台的社区氛围十分看重,她称如果不是工作需要,自己绝对不会给不认同的社交平台花钱。“我在一些平台上看到的很多内容是非常负面的,你看不到任何一家公司的闪光点,你会觉得所有公司都是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对比之下,领英上的分享能让我有所收获。”


她曾主动参加了领英发起的“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向职场后辈无偿提供帮助。一位来自台湾的男生询问她怎样才能进入 SAP,她与对方分享了一些软件销售的面试技巧,对方后来获得了AWS(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的工作机会。在她看来,指导后辈虽然无法换来直接的收入,但在个人领英主页上新增一个“职场导师”的身份对个人品牌是很好的加分。


人脉管理专家康妮在《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中总结了成为人脉达人的三条路径: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能力贡献个人价值和资源;成为一个链接者,把自己拥有的资源、人脉主动推荐给他人;成为一个好的销售,积极分享推荐自己喜欢的事物。本质上,这也是领英所倡导的价值主张,连接人与机会。




赤兔之死


时间退回到 2014 年,领英宣布高调进入中国,并与宽带资本和红杉中国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北京领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领英中国引入了一位高调又野心勃勃的 CEO 沈博阳,在加入领英前,他带领糯米网在“千团大战”中幸存下来,并成为了第一个被 BAT 整体收购的团购网站。


沈博阳曾对外界介绍,公司这样的运作方式正是为了不重蹈外资互联网企业入华的覆辙,领英中国并非如谷歌一样的美国分支,合资公司的模式让其更像一个本土的创业公司。


面对中国市场,领英中国似乎显示出了足够的耐心和尊重。里德· 霍夫曼曾经说过,“很多硅谷公司折戟中国,我们愿意在中国市场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对于社交网站来说,用户量是最关键的指标,LinkedIn 的用户增长和同时期的其他网站相比都要慢很多。在 LinkedIn 最初的几年里,不断有人向霍夫曼建议在 LinkedIn 上增加图片分享甚至是游戏,但是霍夫曼并没有为网站增加这些功能。他认为,LinkedIn 是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网站,只要能够为用户提供高于其他网站的价值,LinkedIn 就能做得更持久。LinkedIn 在美国花了 20 年渗透到快递员、卡车司机,证明了职场社交网络是一门长坡厚雪的生意。


但对赤兔团队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敌人,LinkedIn 的故事不可能在这里重复上演。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和生存法则是“三年打满”,要是把战略周期拉长至 20 年,投资人会质疑“凭什么有不被对手取代的自信”。因此,在 LinkedIn 内部,赤兔从一开始就肩负着“自我颠覆”的使命。


在沈博阳的规划中,赤兔将是一款独立于全球网络之外的、纯中文的、纯无线的、100%由中国团队控制的职场社交 App。LinkedIn 是全球化的社交网络,很难切割独立出中国版本。一旦纯本土的 App 赤兔大获成功,独立分拆会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实现团队和投资人的终极梦想。


一位赤兔团队的早期成员回忆,在沈博阳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很有干劲,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大事情。在赤兔发布的面向应届生的招聘海报上,标题是“你错过了上一次火箭,不能错过下一次火箭了”。


2015 年,中国互联网正在经历由 PC 端向移动端转移的浪潮。后起之秀微信的风头迅速盖过腾讯旗下的另一款经典产品 QQ,发迹于 PC 时代的人人网,收入滑落至不及 2011 年上市时的一半。在这位成员看来,本质上大家都在“抄”微信,“你会本能地担心 LinkedIn 模式在中国是不是有可能做不起来,你会觉得下一代社交网络的形式就应该是微信那样的,但事实上,职场社交本身不是一个高频场景。”


赤兔初期,沈博阳利用人脉拉来了一批高端“种子用户”,但这些种子用户很快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高频回复每一个人,导致赤兔的用户增长速度虽然较 LinkedIn 早期更快,但留存率和活跃度不高。


“人类的社交也可以用金字塔的原理来概括,永远是下层的人更渴望向上联系,而不是相反,这是为什么 LinkedIn 会在产品设计中增加区隔,比如添加好友,发站内信,直至购买付费账号,实际是帮助上层的人拦截过多无效信息,不让连接变得廉价。”在上述赤兔成员看来,在高频和有价值的职场社交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赤兔不是微信,也无法成为微信。


在领英中国内部,对赤兔的价值也存在争议。前领英人才解决方案大客户销售业务负责人杨朝晖认为,领英中国做赤兔,和后来一系列定位,都“脱靶”了,没有瞄准目标。加入领英前,杨朝晖在美国招聘网站 Monster 负责国际业务,亲身经历了职场社交网络对传统招聘网站的冲击,领英是他认准的未来趋势。“领英上最有价值的不是 25 岁到 35 岁刚刚起步的职场人,而是 35 岁到 55 岁立下根基,准备加速腾飞的职场人。相当于你的命题作文是‘如何让一帮老法师发现领英的价值’,你的回答是,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回答,我搞个年轻人的 App 玩一下。”


尽管赤兔对外的存活时间长达近 4 年,但事实上,这款和沈博阳命运紧密关联的产品在第一年后就面临初创团队成员离开,产品定位尴尬,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问题。团队氛围也在发生改变,从创始人一呼百应渐渐转为“大家一起想办法”。然而,和领英一样,“不碰匿名”是赤兔的底线,在当时,如果不做成一个匿名产品,赤兔的商业模式无法跑通。



赤兔最终没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趟火箭,在沈博阳事后的反思中,他认为,正能量的社交产品虽然有价值,会有能力迅速抓住一批早期非常忠实的用户,但和中国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相比,终归是逆人性的,很难取得爆发性的增长。职场社交,尤其是正能量的职场视角,需要有非常大的耐心,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耐心恰恰是一款大公司体系下创新型 App 所最难获得的。


曾任多年外企高管的徐亦立认为,领英的基因决定了赤兔不会真正得到重视,“因为说难听点,赤兔做得好是会对领英构成冲击的,赤兔如果成功了就会变成脉脉。”


问题是,变成脉脉就成功了吗?




不是“刚需”的职场社交


正能量社交无法满足中国用户最核心的需求,如果从数据上看,的确如此。2023 年 3 月,领英 APP 活跃用户为 95.96 万人,在职场赛道,不及前程无忧的 1845.98 万人,也不及BOSS直聘的 1728.45 万人和智联招聘的 1082.29 万人。主打职场社交的脉脉月活跃人数为 332.12 万人。


LinkedIn 成立于美国,并迅速发展,于 2011 年 5 月 20 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后又在 2016 年,被微软以 262 亿美元巨资收购,在 2020 年疫情开始之后的 2021 及 2022 财年,公司营收分别同增  27% 和 34% 至 103 亿和 138 亿美元,呈进一步加速趋势。


任何一位 LinkedIn 用户可能在平台拥有多种角色:求职者,企业高管,销售人员,招聘人员等,这体现了领英的复杂性以及背后的价值壁垒。由此,LinkedIn 构建了以 C 端用户职场需求为根基,覆盖企业招聘、B2B 销售线索发掘等多链路需求的生态。


在美股投资者、公众号“共识粉碎机”主理人看来,LinkedIn 拥有和微信相媲美的优秀商业模式,以至于它每进入一个国家,都无往不胜,加上全世界的人才培养常常遵循从美国流向其他国家的路径,使得 LinkedIn 得以病毒式渗透至它的目标市场。


“你在任何一个地方看不到任何一个能够威胁到 LinkedIn 的公司,它的壁垒太高了,赚钱更像‘自动驾驶’。Facebook 还有 TikTok 作为竞争对手,LinkedIn 前面有个 professional(专业),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和其他平台抢夺用户珍贵的时间和注意力。


一位在领英中国先后经历了赤兔失败、领英社交功能被砍的前员工认为,领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中国重新定义一个 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而是直接在中国找适合它跑通解决方案的客户。“稍微悲观一点点看,能够跑通的客户其实并不多,适合的客户一定是中国 top 级别的客户。”

除了 B 端市场规模有限,领英在中国迟迟无法取得突破,还与国内用户对精英式职场社交的需求较低有关。



“中国职场社交平台赚钱的模型其实也没有非常理想化,这是土壤的问题。”上述受访者认为,LinkedIn 在中国水土不服是中美底层文化差异的问题,“海外市场找投资人,找融资,找项目,甚至找合伙人,大家不需要去商学院,不需要参加酒局,也不需要乔装打扮混进斯坦福的课程里去找工程师,只要在 LinkedIn 上找人,如果你的诉求足够有吸引力,足够直接,足够真诚,大家愿意说 why not(为什么不)。”


在人脉管理专家康妮看来,东西方社会对“关系”和“人脉”的理解不同,她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师从管理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每当有年轻人询问“技术重要还是人脉重要”时,她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的“100% 的人脉比技术重要”。“西方对人脉网络概念的诠释是非常正向、积极的。任何一个人要去找工作,都要先找到自己已有的人际关系网。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个不好的事,是要‘走后门’或者怎么样,既然有这个资源,那我利用这个资源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也能帮助用人单位减少招聘成本。”


里德· 霍夫曼在《联盟》中写道:“曾经,职业被认为几乎与婚姻一样永固。然后世界发生了变化,几乎没有公司会直截了当地提供有保证的职位,公司要求员工向其做出承诺,但不会报以相同的承诺。管理者被夹在中间,没人想冒被抛弃的风险,因此没人投资于长期关系。”


在霍夫曼的设想中, 商业世界需要有利于相互信任、相互投资、共同受益的新雇佣关系框架,不妨将雇佣关系看作一个联盟:一份由独立的双方达成的,有明确条款的互惠协议。


过去两个月,700 多名前领英中国的员工失去了工作,前员工群里一下热闹了不少,有多年前就入群的群友开玩笑说,“好久没那么热闹了,领英是个好公司,几乎没有人会主动离开。”杨朝晖在自己的领英主页写道:“很多领英同事被‘自由雇佣制’给‘自由’了,很多人伸出帮助之手,我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给你一些安慰和疏导,提一些建议,也可以推荐你到我的生态圈。


这预示着,一种新型的忠诚观正在建立,雇佣关系结束了,联盟还在。


(*文中李珂、包菜为化名)


采  访彭海燕 周 琪   撰 文:周   琪
 责  编:彭海燕           
运 营周小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4)三郎建构的极乐幻境,宦官的全胜时代到来(九千篇)领英不懂中国式招聘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6)霹雳飞猪的升腾之路(万字篇)孙殿英的“盗墓笔记”一周资讯|小红书布局AI大模型;领英职场将停止服务;网信部门工作组进驻斗鱼平台...《银河护卫队3》的高口碑,更像是漫威的一曲挽歌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3)节度使的诞生土壤,玄宗朝的聚敛基因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1)灭霸的人口理论小幽默,武曌的祸国殃民成绩单(万字篇)曾经只接触过语数英的他们,现在变样了女人、土地、告别:咸腥海风里的小镇挽歌值得交往的朋友有几个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2)武时代现眼的国防外交,节度使出现的时代土壤建议所有爱熬夜的姐妹看看张元英的真生图!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5)拐点整个中国历史的宰相粉墨登场充满细菌的温泉浴室领英在中国输掉的三场战役领英:2023全球新能源行业人才趋势洞察报告国内的食品领英:2023未来招聘趋势报告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8)魔相死,拐点至,妖孽纵横(万字篇)蔚来李斌与他的「500万人社区」:城市精英的信任、狂热与松动LinkedIn微信公众号恢复更新:我们将在这里续写领英中国的故事《春天的歌曲》&《梦想的远征》领英中国,痛失“灵魂”多数美国人怯惧向台海派兵,中国镇得住华盛顿少数精英的冲动亲身经历领英诈骗!钱飞了!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7)“出将入相”的制度性毁灭(万字篇)英国突发枪击!震怒全英的女护士杀手今日重判!领英败走中国,罪魁祸首是谁?刚来英国一整个大无助?一篇解决你留英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领英宣布关闭领英职场并裁员716人,中国区产品和研发一个不留领英:2023光伏储能行业白皮书好声音官宣停播!相比于那英的贪婪,刘欢11年前的声明令人钦佩深度 | 催收巨头落幕,传统催收唱响挽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