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家长偷懒指南:如何用“白人饭”糊弄娃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我家的好大儿已经放暑假三周了。该怎么形容这三周呢?他很快乐,我很疲惫,我们应该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好大儿在各种暑期夏令营了玩得很high,某一周在手工博物馆里捯饬着木头块、铁皮盒子等废品,天天变废为宝带回几件艺术品——以及他满身满脸花花绿绿的颜料;某一周又在体育馆的球场和泳池上岸下水、“劳其筋骨”,每天回家不到七点倒头就呼呼大睡。
层出不穷的活动让好大儿很快乐,让我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午餐。夏令营没有中央厨房,需要家长给学生准备午饭。
说实话,作为有一个被各种美食、地方小吃喂大的中国人,我们对食物是有要求的。尤其是给孩子吃的食物,即便午餐不是一天中的正餐,我们也秉持着老祖宗“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古训,希望孩子能有一顿肉蛋奶蔬果主食、碳水脂肪维生素不缺的午饭。
即便像我这样的厨渣,给孩子带去夏令营的午餐再将就,曾经也觉得起码得是个蛋炒饭+几块肉+若干几口蔬菜这样的组合吧。当然以上午餐只在意念上出现过,现实中并未实践过。
但是,在美国生活这些年,他们的午餐文化“教育”了我、改变了我——不就是一口吃食吗,何必大费周章去准备。
我发现在美国人的世界里,是没有午餐这回事的。有一次,我大清早在学校碰到同学John,他手里提了两个保鲜袋,一个保鲜袋里面放了两片土司加一片薄薄的火腿,另一个保鲜袋了放了几块彩椒。
我指了指保鲜袋随口问了句:“还没吃早饭啊?”John说:“吃了啊,这是我的午饭。”你能想象一个身高1.9米、身材纤细、30岁出头的男人,中午只吃这个么?
在吃午饭这件事上,我认识的很多美国人就和闹着玩一样,吃的极其“儿戏”。
《怒呛人生》剧照
像John那样午饭吃的土司和火腿,虽然量少,但在咱们中国人的意识里,好歹有面有肉,算是主食。很多美国人的午饭简直“不忍直视”:目测不超过二两的一盒沙拉、一杯饮料、一个苹果、一盒酸奶当饭的大有人在。
注意,他们并不是一次性把这些都吃了,而是选择其中一两种当午饭,剩下的当点心,干活干到三点多补充能量时再吃。
每次我看着人高马大的美国人只啃一个苹果然后喝一盒酸奶,脸上就能涌现超级满足的表情,再看看我手中的四方大饭盒——估计是他们三天的食量吧——我会对自己的出生有瞬间的质疑:莫非我不是出自娘胎,而是“饭桶”转世?
外国人不仅吃饭内容儿戏,甚至连吃午饭的地点都糊弄。马路边、咖啡机旁、休息区的沙发上、甚至站着吃。把食物塞进嘴里才是正事,至于吃什么、在哪里吃午饭完全不重要!
《老友记》剧照
出国前,我对《傲骨贤妻》里的一幕印象很深:某位州财政厅的政府官员需要向女主询问案件。“政府官员”听上去名气很大、气场也很高,但吃饭时他也是一个人拿着三明治在外面的靠背椅上默默啃。一阵风刮过来,他为数不多的头发和包装纸一起舞动,竟让我觉得这位公务员有点凄凉。
我曾问过身边的国际友人们,你们为什么午饭吃这么少、这么将就?
大家给我的回复都是:一方面他们的传统习惯确实没有那么重视午餐,打发一下也无妨;另一方面,有些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会刻意吃少一些,一次减轻大脑负担,希望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不影响下午的工作。
科学界有个词叫food coma,直译过来是“食物昏迷”,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吃饱了犯困这种状态。大家为了让自己的大脑不犯困、能更高效地去工作,只能让自己的肚子受点委屈啦。
《老友记》剧照
网上把John(恰好他也是一位白人)带的这类午餐称为“白人饭”,其精髓在于“生、冷、少”,两根胡萝卜、几片菜叶子、两片吐司夹着一片火腿、外加几颗葡萄或者一杯酸奶,就是一顿低卡减脂饿不死人的“白人饭”。
咱们中餐要求色香味俱全,要让食材经历煎、炒、烹、炸、煮、熬、炖、溜、烧等十八般五武艺的洗礼后,才能盛盘见人、入口品尝。
而白人饭则重在对食材的组装,主张用新鲜的食材和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没有——凑出一顿饭,能维持生命体征就行。
在我目睹过的白人饭的里:不仅胡萝卜、彩椒可以生吃,西兰花、蘑菇、芹菜均可以生嚼生吞。也不知道是他们拥有强大的肠胃基因,还是这里的蔬菜确实比较新鲜,我认识的外国朋友们,大家这般“食生草”多年,也还安然健在。
《欲望都市》剧照
作为来自“民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后代,我当然是瞧不上这种劣质组装出来的午餐的。但有了孩子后,你才明白白人饭自有它的存在价值。尤其是暑假期间,对需要给孩子准备午餐的家长来说,白人饭就是“人类之光”。
周一:水煮蛋+青菜叶+一根香蕉+一瓶酸奶
周二:吐司+一两片火腿+三四片切片的番茄+某水果
周三:吐司+煎鸡蛋+五六根小胡萝卜+一根能量bar+某水果
周四、周五重复上述三天中的其中两天即可。
好了,一顿午餐的制作时长5分钟,一周五天好大儿带去夏令营的午餐搞定。
一开始,我还有点自责:给孩子准备这样的午餐,是不是我这个当妈的太能凑合了?你看日剧、韩剧里的那些贤妻良母们,一年365天可以给孩子做不重样的早餐;给孩子装在饭盒里的便当,不仅注重营养、还讲究颜色搭配和摆盘;再卷一点的家长,还会用餐具模型给孩子的午餐拗个造型,精美的就像一件艺术品,里面处处体现了创作者——通常是妈妈们——的良苦用心。
但很快我就说服了自己:当妈的要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把那些精美的饭菜拆解开来看,不是和我的白人饭一样——都是纤维蛋白碳水维生素。既然本质一样,又何必拘泥形式呢?酒肉是穿肠的“毒药”、色香味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感官体验。能维持孩子的生命体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就行了。
不能再要自行车了!
毕竟,当家长已经是一件苦差了,比这份苦差更辛苦的就是身处暑假中的家长。你不学会放过自己,根本熬不过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
而身处假期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压根不会记得当时的午餐吃了什么,只会记得在炎炎夏日里撒欢儿的快乐。
排版:城子 / 审核:同同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