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五年,还是低估了这国产喜剧黑马
今天从电影院出来,Sir回到了2018年夏天。
那时行业还红火,公司进了一批刚毕业的新人,有的在工地实习完说要来追电影梦。
后来发现这群人突然爱上飙东北话。
Sir问你们谁是东北的?
对方神秘地发来一条链接。
点开,哎呀妈呀。
原来他们上瘾的不是东北。
而是比2018年更早的,那些夏天——
茶啊二中
以上内容纯属真事。
Sir有图为证。
对部分观众来说,大片云集的暑期档里,根本不会多看《茶啊二中》一眼。
可在某些领域人家顶流好多年了。
四季剧集,口碑不管是在国产喜剧,还是国产动画维度,都一骑绝尘。
△ 豆瓣最低8.7,最高9.1
对比现在国产喜剧,大场面、大明星、大特效……它都没有。
有的,只是足够好笑。
足够真实、真诚。
亲民接地气,又充满了极致的想象力。
第四季的《茶啊二中》完结四年后。
大电影以黑马的姿态,杀入这个热闹无比的暑期档。
肉眼可见。
制作上去了,甚至有了挺酷炫的特效。
但灵魂依旧没变——
一部有态度、有诚意、有笑有泪的喜剧。
一段我们都经历过的学生时代。
而不变,在这个夏天尤其珍贵。
01
笑,不变
如果从喜剧的角度来看《茶啊二中》。
不论对小孩还是大人——
它无疑是当下稀有的,能成功将观众逗笑,且不尴尬的喜剧。
也打破了国产喜剧的一大困境——从头到尾大笑一场,怎么就不行了?
Sir之前说这两年的国产喜剧普遍规格大了,概念高了。
但几乎都与普通人的生活保持了距离。
不是回到上世纪,就是进入太空,有意无意地闭门造车,淡化了现实。
国产喜剧的褪色,始于退到了真空环境中打起安全牌。
而《茶啊二中》反其道行之。
唤起我们真实的共同经历,才是它的底色。
学生时期你最大的“敌人”是谁?
Sir打赌就俩答案——
像老师的妈。
or像妈的老师。
故事发生在东北一所初中。
初三三班,全年级最差的班,摊上一个无比“凶悍”的班主任。
最调皮的“学渣”王强,带领全班,整日和班主任石妙娜斗智斗勇。
小小的学校里,发生不了多么大的事。
这就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茶啊二中》的喜感,一方面是“地气”。
比如地道的东北话,自带笑点的东北梗;学生时代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经历:逃课打游戏,厕所悄悄话……
男生懂的:就算六点起,发型不能乱。
女生懂的:有一种乱,叫女寝的乱。
男生女生都懂的:每次语数英老师霸占体育、美术、微机课,班里就变成李白过白帝城——哀鸿遍野。
另一方面,它又能造出“仙气”。
螺蛳壳里做道场,为简单的校园故事,涂上一层天马行空。
导演和Sir一样,必是星爷忠实粉丝。
当东北的喜剧基因与无厘头风格碰撞,带来了一种非常全新的体验:
恐怖片《冷血女教师之人皮“课”栈》;
动作片《生死时速之粉红英语侠》。
这种反差感,就深得周星驰的类型混搭,把追逐做成漫画,把喜剧做成恐怖……
学生时代那些死去的记忆,经过无厘头的夸张形变又活了过来。
或许这便是少年底色。
繁重的课业,面面俱到的规训下,你的内心有过无数次出格的想象。
打破现有的秩序,和一切禁锢你的“正常”。
《茶啊二中》帮你实现了。
02
校,不变
不知道你做学生时有没想过?
和老师换身份,哪怕一天,起码让ta也尝尝当学生的“卑微”!
《茶啊二中》帮你实现了:
最差学生王强,和最凶老师石妙娜互换灵魂。
比起常见的男女互换。
师生的互换,大概更加冲击中国人的秩序概念。
小孩变成年人。
无权者掌握了权力。
被教育的人成了教育者……
当“正常”遭到颠覆,极具反差的笑点便产生了。
石老师进入王强身体。
从班里最讨厌的“捣蛋鬼”,变成最讨厌的“小大人”。
没反应过来的石老师,还在用大人的姿态对同学,对“同事”说话。
结果当然是——
可王强哪会知道,石老师这个皮肤也不是能在校园里横着走的外挂。
听校长开会的痛苦。
恐怕不比听课好多少,该睡着,还是得睡着。
石老师面临的职场压力,一下子落到了王强那。
身体互换并非什么新鲜的概念,《茶啊二中》整个故事也并不宏大离奇。
但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好,还要好笑真不容易。
《茶啊二中》正是赢在了细节和完成度。
每个笑点都是经过仔细打磨的,没有照搬网络烂梗,常有惊喜反转。比起很多喜剧靠着人物降智、出丑来搞笑。
你会觉得。
《茶啊二中》里每个人都很“机灵”“生动”,因为特点太鲜明。
像极了我们学生时代,班里总会有的那么几个高矮胖瘦。
这归功于,主创为片中每个露脸的角色,都写了上千字到上万字不等的人物小传,有非常详尽的履历,月考成绩、中考成绩、喜欢吃什么、父母是干什么的……
主创们有多认真,多细节控呢?
举个小例子。
不同场景下,初三三班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是在变化的。
比如石老师“拷问”逃课学生下落时,是:
“团结友爱,温柔以待”。
结果在石老师的“威胁”下,王强等人还是遭到了同学的“出卖”。
石老师骂同学们是“带过最差的一届”。
黑板上是:“本色出演,真情流露”。
有没有想过。
老师这样骂你们时,或许真的不是气话,而是事实。
03
是谁变了?
好喜剧,总是藏着一点刀。
这把刀,让它们拥有了用笑声割开现实之幕的力度。
看似“幼稚”的《茶啊二中》,其实偏偏不缺这力道。
在中学这个向来以严肃面目示人的地方,在教育这个向来难以置喙的话题上。
《茶啊二中》以喜剧的方式,达成了某种“叛逆”。
电影里,当石妙娜老师进入学生王强的身体。
她第一个体验细想并不好笑——
是“弱势”。
面对昔日同僚张老师,她一下就失去了平等对话的权利。
老师在上,学生在下。
即使老师自己上课迟到,她的质疑完全合理。
但她忘了。
此时自己是学生,还是最差那个王强。
张老师一开始还心虚,试图解释迟到的原因。但很快反应过来,为什么要和你解释?
“没大没小,出去!”
而另一边王强利用石老师的皮肤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下倒成了真正的“没大没小”“礼崩乐坏”。
看这些你会笑。
你还会在笑声中开始思考,有些什么东西,或许是不合理的。
Sir前面一直在强调《茶啊二中》的“小”。
就像导演们自己说的,学生时代,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大事,顶了天了,恐怕就是一堂公开课。
我们都经历过的那种“公开课”。
那或许就是所有人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讲什么,提前排练好几遍。
选哪个班,谁举手,谁发言,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课变得不再是课,成了优秀教师评选的台阶,成了整个学校的荣誉。
学校里小小的规矩。
映射出成人世界更大的规则。
在二中这个封闭系统。
最底层的草根,当然是王强这类差生,被师长批评,被好学生看不起。
石老师在学生眼里,或许是说一不二的权威。
但面对更大的权威——校长,她依然无法左右他口中的“大局”。
这些规则可以改变吗?
《茶啊二中》的后半段,充满了青春的中二和热血。
一帮差生想要逆天改命。
一位普通老师试图挑战常规。
但电影的最惊喜之处在于,它偏偏没有掉入强行煽情和强行燃的陷阱里。
Sir很喜欢的一个设定。
电影里的公开课并不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它来到了一个名叫“黄金阶梯”的大礼堂。
象征着外面的世界,成人的世界。
一改学校里轻松诙谐的氛围。
这里庄重而威严。
层层阶梯,意味着更森严的等级与秩序,评委们坐在礼堂的最高处,压迫感十足。
这场公开课,三班的孩子和石老师一起。
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胆、叛逆的决定。
具体的Sir不剧透。
《茶啊二中》想做的绝不是一个幼稚爽剧。
我们的热血、中二、一往无前,到了成人世界里一定会付出相应代价。
并且,不一定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其实能够看出来,电影本来想表达的,远可以更多、更锋利。
但能说到这,对于国产喜剧来说已尽了最大努力。
漫长五年的筹制,能在大银幕看到它,足矣。
就算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但热血撒中的地方,总会融化一点坚冰。
就像在故事之外,《茶啊二中》本身的故事。
从小IP到大电影。
从网站走向影院。
用一件一件小事,用一个一个细节的堆叠,征战我们这个愈发追逐宏大的电影市场。
Sir能惊喜地看到它的灵气与特别,真实与勇敢。
这群热血90后主创的首部喜剧作品。
这堂面向面向国产喜剧的“公开课”。
终将会迎来观众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