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0 岁逃离编制,10 年后我又回到体制内

30 岁逃离编制,10 年后我又回到体制内

公众号新闻
本文作者:yxtlavi

2013 年,在北方地区某疾控工作了 7 年后,王旭毅然辞职前往英国留学。他辗转于德国、挪威,最后在法国落脚。


目前,他正在法国医学科研中心(相当于国内的中科院)做博士后,下个月,他将去巴黎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就职。如今王旭已将父母接来法国生活,「在法国,每年除却十几天公共假期外,我还有 10 周带薪假期,我可以好好陪着他们。」王旭说。


从公卫医学生、到专事肺结核防控的疾控人员,再成为欧洲留学生、法国精神科医院的统计分析师、最后又将在大型综合医院任临床实验方法学家(负责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前期设计等),22 年的医学路上,王旭转变过许多身份。


最终,他又「回到」了体制内,只不过这次是在法国。回望一路,王旭说自己也曾多次崩溃。以下是王旭的自述。



从人人羡慕的疾控辞职


2013 年,我辞职了。当时我已经在北方地区某疾控中心工作 7 年,属于结核病控制中心的青年骨干,负责肺结核的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等。我的辞职是真正的「裸辞」——我要去英国读书,30 岁的我重新变成了学生。


我在疾控工作时


我工作的疾控中心实际属于省级疾控,在我毕业(2006 年)的前后几年集中考试招聘了几十个本科生及硕士生,之后每年只有少量硕士、博士才能入职。因此我能顺利进入疾控,已经被身边人羡慕。


但那几年来,我的内心很不安,外人很难体会。


其一,是工作内容的重复、枯燥。我发现每年发布的新规、开的会议和去年都很类似,大家的角色都是上传下达,很难有发挥的空间。这个过程中,我的工作意志越来越薄弱。


其二是家庭带给我的影响。我的父母原本在很稳定的国企工作,却在 90 年代双双下岗,为了生存,他们换过很多不同的工种,努力迎接时代带来的人生挑战,前半生过非常操劳。


「平静的海面下可能隐藏着巨浪」,我深知这个道理,就算我是大学毕业,也可能和父母的境遇没有太大区别。


在疾控第五年的春节,我在写完自己的年度工作报告回看了下。报告印证了我的感受:除了年份改变,我每年的工作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客观地说,我觉得自己成长受限。


我在疾控工作时


我对自我的评价是危机感强、行动力强,胆子也比较大。大学没毕业时,我想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考研还是去疾控,所以在本科毕业答辩后直接去找评审团(其中有该疾控中心的主任)沟通,她和我聊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我放弃了读研,入职了疾控。体制内,我算是少数很活跃的人,积极推进各种项目,年末聚餐也是我来组织。


可以想象,我这样的性格在体制内会有些躁动。转折点出现在 2011 年,我被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流行病、生物统计、全球卫生等课程。


我在密歇根学习‍‍‍‍‍‍‍


还参与这里的小组科研课题讨论会,这群医学生对于国际前沿科研理论的挖掘、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医学实践新方法都非常热衷,学校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去试错。


我在密歇根学习,参与讨论会‍‍


这时我出现了留学的念头:如果不出去看看、不切切实实地走一圈,我想我一定会后悔。


我一边攒钱一边重新捡起来英语,学了大概一年多。刚来疾控的时候我月薪是 2000 多,慢慢涨到大几千,工作六七年后有几万块积蓄,当然要去留学一定是不够的。2013 年,北京出现 H7N9 禽流感,我被安排去基层做传染病防控,这份经验让我拿到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全球卫生专业的 offer,我又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2014 年 10 月,我去了伦敦。



辗转欧洲,我来到法国医院工作


在英国一年的硕士生涯里,我通过项目去了德国和挪威的大学辅修,又参加了 WHO 的世界卫生大会。综合过往的经历以及未来方向,我渐渐锚定:我要去 WHO 工作。


在 WHO 工作最好可以掌握三门联合国官方语言。我会汉语和英语,就考虑学习西班牙或法语,这样可以去拉丁美洲或非洲研究传染病。 从 UCL 毕业后,我手里大概还剩下十五万存款,就去了法国读语言班。


我参加 WHO 会议‍‍‍‍‍‍‍‍

来到法国以后,没有了全额奖学金的支持,我开始自食其力。我白天上语言课、晚上去餐厅刷盘子,做了两个月,感觉非常劳累。好在我很快找到一个科研公司做实习——负责给法国的疫苗项目寻找中国投资人,帮助他们做项目融资。


我在国内的人脉一直没丢,这份工作正好和我的资源对口。当重新和过去的人紧密联系起来,我发现以前疾控同事已经陆续升职、我的本科同学也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做稳定的教职。他们好像都有了大好的前程,只有我主动抛弃了这份稳定,却也没有闯出什么名堂。


我决定不去 WHO 了,我想留在法国、留在医学系统。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机会。


在法国语言班时的聚会,我是前排左三‍‍


一次论坛,我遇到了巴黎五大医学院的校长,表示希望能在法国读一个博士,回归医学系统。在他的引荐下,我开始申请奖学金。负责人给的回复是:「你在英国的硕士只有一年,而在法国硕士需要两年。你需要再读一个法国硕士、直接研二入学。」于是我入学了该医学院的临床流行病学硕士专业。


但直到毕业时我才发现,还是很难申请到对口的博士项目,因为法国流行病学属于纯医学的范畴,需要在当地医学院读至少 9 年,才能从临床医学转向公卫领域,因此我没有任何机会。


这一点,当时负责人没提过,法国的招生简章对招收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我没有办法提前了解。


彷徨之中,我又开始寻找新赛道。在和法国医生接触的时候,我注意到,法国医院里的生物统计组是由数学系和计算机系毕业生组成的,他们都不具备医学背景。每天早上,医生们要和生物统计人员要凑在一起开会,研究怎么将数据和医疗结合起来,但过程其实挺难的:医学生不太懂数据,懂数据的不懂医学,但我两边都懂一点。


这给我了我启发,我是不是可以做那个中间赛道?


于是我换了新的行业:医疗大数据。这是我在欧洲读的第三个硕士,之后的博士以及博士后也和这个相关。


从硕士到博士的这几年,我都是在同一家儿童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实习,为他们做医学数据库的挖掘和分析。如果按照国内医院等级划分,这家医院可能相当于二甲,它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0~4 岁、5~12 岁、13~17 岁)、病情(自闭症、精神分裂等)划分成不同的住院部,孩子们周一到五封闭住院,家长带他们回去过周末,周一再送回来。


我在法国实习并工作的医院‍‍‍‍‍


在法国,儿童精神疾病属于医保全覆盖的范畴,家长不需要为孩子的治疗付钱,所以这里没什么医患纠纷。医院里开设了学校,为孩子定制了课程和训练,由专业人员监督完成;如果孩子需要 24 小时监护,医院会给政府「下订单」,政府来找看护,并支付工资。


对比起我在国内医院门诊的第一年,当时在结核病控制中心轮转,每天在门诊收病人、给他们开化验单,从早上 8 点开始到下午 5 点,除了午休,一秒钟都没办法歇。但法国的医生是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他们每天的工作很轻松,除了公共假期之外,每年七八月份还是全国度假季,所有的医生都会去南法或者国外度假。



我在法国医院工作时的日常‍‍‍‍‍‍‍‍



回到「体制内」


医疗大数据,即「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去深入分析法国医院系统数据库的患者数据,它的应用场景很广,政府部门或大型的医院都有需要,博士毕业之后,我的薪资范围也从 2500 欧左右升到 4000 欧以上,法国的平均薪酬为 1750 欧/月。


将近 40 年的人生我做了很多决定,有对有错,但转行到医疗大数据是我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医学人工智能是行业的未来趋势,人才缺口也很大,风口被我踩上了。博士毕业后,我进入法国医学科研中心做博后,相当于法国的体制内。


在医学科研中心开会‍‍‍‍‍


兜兜转转,我还在搞公卫。我的年龄越来越大,对工作越来越安心了。


在法国的医疗体制下,医学生毕业即包分配,薪资待遇也很高,但毕业本身非常困难,9 年的临床医学课程中,每一年都会筛掉 50% 的学生,所以只要读出来,不夸张地说你就是「人上人」。也因此,博士毕业后刚来到医学科研中心时,我对和法国医生/医院打交道持乐观态度,认为他们都属于法国社会层面中的「精英」,合作将十分顺利。


但当我投入实际工作,却发现法国医院的行政效率大约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以前在国内做综合医院督导工作,我一天就能去一家,一个月 20 多家不成问题,现在光联系沟通都很耗时。

我在医学科研中心的工作环境

举个例子,我上半年联系法国某医院的行政人员,一直未得到回复,只能联系该医院另一个人,他说这个行政负责人去休假了(法国人只使用工作邮箱,放假时收不到邮件,其他人也联系不上),要等她休完假。半个多月后我再次联系这个行政,却发现她已经离职,她也没指定谁来和我对接。

原本一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最后被硬生生拖了两个月,《疯狂动物城》中树獭的演绎,真的不夸张。


当然效率的反面,是法国人的工作并不会很忙,就算在我博后期间也有充分时间满足爱好。业余时我做电影节媒体报道,做中法电影文化交流,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我都去过。


柏林电影节,我在采访


下个月,我将从博后出站,到巴黎另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做临床试验方法学家(Methodologist),这家医院相当于国内北医三院一样的头部三甲。临床试验方法学家主要负责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前期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负责人员对患者的纳入排除,后期监督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收集和清洗,等等。


我对之后的工作很期待,不过最担心的还是正值 7 月(每年 7 月全法国各行业都放假)入职,不知道是否会因为同事们休假影响工作推进。


假期时,我喜欢在海边放空‍‍‍‍‍‍‍

法国政府给我的父母发放了 10 年长期居留,我把他们都接来巴黎居住,也为他们买了房子。法国是多种族国家,政府为移民安排了免费语言课,我父母每天跟着老师野餐、参观博物馆、逛集市,慢慢可以用法语简单交流。他们已经快 70 岁,但还在学习、还在前进,很感谢他们对我从小的影响。


现在,我可以说我活得「很舒适、很体面」。我和国内疾控的同事们仍在联系,在积极促进中法医学领域的交流。我手上也积累了一些项目,无论是留在法国还是去其他国家,我都有相当的自信,这是 20 几岁的我没有的。


我也会遇到年轻的医生来问我转行建议,听完我的故事后他们都会说「你有勇气,我不敢。」我也能理解。但我更觉得,不要给自己下定义,可以多一些选择,会给自己惊喜。这是我 22 年医学路最大的感悟。


首发:丁香园
投稿:[email protected]
策划:yxtlavi|监制:gyouza
题图及插图来源:王旭提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体制内美女,都嫁给了谁?一代天骄张核子:“我又回来了”赔光钱的江浙海归富二代,集体涌进了体制内体制内外通吃:上纽昆杜到底有多硬?|Zi对谈会有编制! 六险二金!2023军队编制单位面向翻译人员统招公告!附岗位要求春来正是读书天13年前一篇奇文,竟准确预判当今中国内外形势……体制内果然有高人!“禁酒令”开启之后,远离这3种酒局,体制内公务员注意为了你走遍草原 第十六章陌上花开1095 王菲的歌,哼给你呢 ▏体制内打工人,潦草猪猪女孩~我,优等生,沦落「菜中」后,花了三年逃到体制外走上高高的宝力格汗山——冷明一起春晒:编制岗!编制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均薪1.5w!双休! 六险二金!中央部委体制内的北京真实生活揭秘招聘 | 康复大学干细胞与心肌再生课题组招聘编制内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及合同制科研助理诗里诗外小县城的二代公务员:贫穷体制内,靠父母退休金养娃|故事推荐刘波:34岁出轨许晴,40岁逃往……53岁死于…感动!从“轻度脑瘫”到哈佛录取,体制内普娃逆袭英美名校,这所低调了20年的深圳学校藏不住了!30岁逃离编制,10年后在法国卷进体制内一场编制改革下的“新斗争”:退休医生空出来的编制名额到底应该给谁?“我从体制内转轨魔都顶流国际高中,3年烧掉100万,被卷麻了”体制内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是什么?体制内的老同学都消失了中考分流很可怕?但做国际教育多年,我还是坚持给孩子选体制内……县城体制内女孩,找不到对象|故事推荐正式编制|六险二金+双休2023年军队文职公开招录编制内工作人员公告!体制内提拔你的领导换岗了,还要不要继续表达感恩之情,维护与领导的良好关系?体制内也分“三六九等”,看看你处在哪一层?(体制内的“鄙视链”)明天开营!体制内和国际校都能冲,AMC8打卡营,每天2题0压力拿下全球一半IB状元的新加坡教育有多鸡血?体制内学霸:不如国内……体制内工作12年,我的“中年危机”写给9升10体制内转轨国际的孩子们我的跨城转轨经历:从体制内重点中学考到平和IB,有过断崖式滑坡,最终美国Top10大学录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