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的特斯拉
一天时间过去,艺人林志颖的伤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事故发生在昨天上午10点多。据报道,林志颖在驾车经过桃园市芦竹区中正桥时,因不明原因撞上隔离带,车辆起火燃烧。
今天(23日),据媒体报道,林志颖仍在重症监护室中进行观察,并且将进行第二轮手术。
林志颖被粉丝们称为“不老男神”
今日稍早时候林志颖亲人透露,他还处在昏迷当中。林志颖的救治情况令人关注,但更令人后怕的是,林志颖所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在碰撞后起火,烧得只剩下后半部分,如果不是及时被路人抢救出来,恐怕当时就无法生还。
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现场视频显示,林志颖驾驶的车型为特斯拉 Model X 。
22日,特斯拉客服回应中新经纬记者时表示,“暂时不能确认起火原因,若遇到紧急情况,主副驾驶有机械开车门的装置,可在断电情况下强制解锁车门,后排乘客可通过后备箱逃生”。客服还表示,特斯拉驾驶位附近并无易燃材质。
不过,特斯拉汽车发生起火事件,已是常常见诸报道。
就在林志颖出事前一天的7月21日,杭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据报道,一辆黑色特斯拉轿车与一辆丰田SUV相撞,撞击后,特斯拉车底突然大量冒烟,并随即蹿出火苗。
7月8日晚间,位于苏州工业园的特斯拉钣喷中心起火,被烧毁车辆有四五辆,原因仍在调查中。
7月21日,杭州一辆特斯拉在事故中碰撞起火(图源:钱江晚报)
这意味着,仅仅在7月当中,被公众注意到的特斯拉汽车起火事件就有至少3起。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在发生碰撞后,起火的概率要比传统燃油车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告诉南风窗,这是电动车的先天性不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提高的却不仅仅是安全技术。
这是整个行业的挑战。
千钧一发
车祸发生当天,林志颖家属通过发布会传递信息,他们表达了乐观态度,“病情暂时无法详细说明,但目前相对稳定”。
在情况说明的最后,林志颖家属特地表达了对热心路人的感谢。
据台媒报道,热心施救的有6人,其中有一位摄影师,两名工地的施工者,还有三名环卫工人。报道称,林家人计划登门拜访这些人,并可能重金酬谢。
救出林志颖父子的热心民众之一
林家人的心意并不让人意外。事实上,这些热心路人,称得上林志颖的“救命恩人”。
车祸发生时,林志颖被困在驾驶座。施救者对媒体回忆,当时还没有拉出林志颖,车头就开始传出爆炸声,火势逐渐加大。
施救者之一、工人彭裕弘告诉媒体,他先将小朋友拉出来,再将受困的林志颖硬拉出来,“从听到爆炸声到救出人,前后一两分钟”。
等到林志颖父子都被救出来,不到5秒,火势就烧到了驾驶座。
根据报道,林志颖有诸多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台湾警方调查显示,林志颖疑似因未注意车前状况,不慎碰撞汽机车分隔岛,随后车辆便起火燃烧。
林志颖车祸现场
从整个事件来看,最具危险性的因素是碰撞后的起火情况。
监控视频显示,林志颖驾驶车辆在调头过后,平稳向前行驶,而后渐渐右偏、致使碰撞,但车辆行驶的速度并不快。
火势的发展很迅速,“从听到爆炸声到救出人,前后一两分钟”。后续的视频显示,在消防部分赶到现场后2小时,火势才消灭,而车的前半部分已经化为灰烬。
林志颖驾驶的特斯拉前半部分已化为灰烬
因失火而造成驾驶人员的死亡,类似事件已有先例。据外媒报道,去年4月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行驶期间撞树,引发火灾,导致车上两名男子丧生。火灾持续了约4个小时。
此次林志颖车祸事件,所幸是发生在闹市区。即便如此,施救的过程若慢一步,后果也不堪设想。
“电动车更容易在碰撞后起火”
“(林志颖)这件事起火的原因,目前不能下定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告诉南风窗,从现场视频来看,此次最先起火的是汽车车头,一般来讲,电池是在汽车底部的。
不过宋健表示,碰撞后容易起火,这确实是电动车的特征。
电动车起火的原因很多,需要一一摸查。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的论文《电动汽车碰撞起火原因鉴定方法研究》中表明,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起火原因可能是电路故障、燃油泄露,动力电池组挤压变形引发内外短路,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起火。
上述论文总结称,电动汽车起火有“易触发、潜伏性强、多诱因等特点”。
动力电池热触发机理
宋健教授用一个模型比喻,简要地阐明了电动车起火原理——
他介绍,电池的基本结构,就是正极、负极,中间有一个膜。电池供电的原理是,首先,这张膜很薄,大概9微米左右,膜上面是纳米级的孔。接着,电池内填充电解液,就将正极、负极接连起来,能够导电。
不过,电池的结构是容易受到损坏的。宋健介绍,“按照我们实验室做的实验,10个G的震动加速度,就可以导致膜的破裂。膜一破,正极、负极就挨上了,整个电路就短路了”。
电路短路,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到了一定值,导致电池的架构崩塌,释放出氧气。
“正极、负极,还有电解液材料,都是可燃物质。那么你想想,温度高,有氧气,还有可燃物,它自然就起火了”。宋健解释。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或者磷酸铁锂电池。从安全性上看,磷酸铁锂电池相对更好。
汽车电池使用占比图,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数量已超越三元锂
放在宋健解释的原理中,可以理解为——电池起火的关键是电池架构崩塌、释放氧气。“三元锂电池的话,大概在130-140摄氏度就会释放氧气,磷酸铁锂电池要到180摄氏度以上。差了三四十度,安全性就要好一点”,宋健解释。
不过,电池的材料和工艺升级,也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对整车设计时考虑减震,尤其是在碰撞中,将电池所在处的吸震能力降下来。
而减震设计,是新能源汽车普遍的不足所在。
宋健表示,以传统燃油车为例,燃油车的发动机有强烈的震动,这就使得车企必须做减震处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燃油车的减震技术和行业标准已然落定。
而新能源汽车在原理上,不存在发动机。在设计上,减震结构的重要性就要边缘一些。
宋健对南风窗强调,“在实验室里,10个G的震动加速度就能使膜破裂。如果不对汽车做专门设计,那么在现实碰撞中,这个极限是很容易达到的”。
底线思维
宋健着重谈到的,是电动车电池“内部短路”导致的起火。现实场景中,起火的因素更多,也更复杂。
前述论文提到,可能引起火灾的还有“外部短路”。也就是说,激烈碰撞导致电池箱变形或破裂,进而使得电池组线柱错位。
那么,外部短路产生的强电流同样可以引起电池急剧升温,从而电解液蒸发鼓胀、可燃气体冲破电池壳,最终遇明火或者电弧燃烧。
此外,还有一种情形应该重点关注,即动力电池组起火。
一款“解剖”的新能源汽车
这也是因为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在传统燃油车上,汽车通过刚性轴传输能量,电动车则是通过软性高压线缆传输能量。
这就导致,电动车的刚度要弱于传统燃油车。
也就是说,在发生激烈碰撞时,电动车会出现更严重的塑形变形,从而影响到电池组的安全。
更多的情形,不一而足。针对脆弱的电池安全问题,新能源厂商也势必采取防护。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对电池加以“三层防护”,也就是电池包冷却技术,对电池与汽车作物理、化学和软件上的分别隔断。
新能源汽车
防护措施越多,越能够提升电动车的安全等级。不过由于底层原理,电池包起火的隐患没有根治,其实也不能根治。
即便是传统燃油车,也无法做到绝对的零隐患,只不过,长期形成的强制性标准,会保证驾乘人员在绝大多数场景下的安全。在宋健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还很新的行业,所以问题在于,我们要以怎样的安全标准为底线?
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
提高安全性的另一面,可能是性能的妥协。宋健表示,简单地说,比如在正极、负极之间的膜,我们可以做得厚一些,那当然就安全一些。但是,电池的储能总量就下降一点,于此同时,电池的内阻也会加大,导致性能的下降。
然而当前,电动车整体倾向是提升性能,还要对标高端的燃油车。这会使得,车企倾向于尽可能把膜做薄。做薄了,安全性也下来了。
除了性能的矛盾,还有商业的考量。在强制性的标准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对于增加成本的支出,很难靠企业的自我作为。
宋健坦诚地说:“任何厂商都是一样的。如果消费者很喜欢,厂商不缺销量,那厂商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整治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呢?”
当然,任何厂商都会为安全问题考虑,尽力地为消费者负责。
只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也应当清楚地了解风险,做出理性选择,而非一味跟风。
林志颖也是一名风潮中的弄潮儿。此前,他曾经多次公开点赞特斯拉,“电车也可以很热血”“很多人说开了电动车就回不去了,尤其是习惯了AP自动驾驶之后,结果这是真的,又重新点燃开车的乐趣。”
林志颖曾多次公开点赞特斯拉
在赛车领域,林志颖是一名职业玩家,热爱是没有错的。不过,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作出选择时,也应该对相关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对产品的各类标准有自己的要求。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行业有益的一种良性消费环境。
理性的消费市场,能够倒逼厂商去提高自我作为的标准。
宋健举例说,比如汽车在面向市场前的安全测试,有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1/4碰撞测试、撞柱实验等等。那么,能不能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增加底部碰撞测试、金属穿刺测试等环节?
宋健说,又比如,碰撞测试要求在假人身上分布很多的传感器,去测量假人各部位震动的情况。要不要在电池包上也做类似的处理和测试呢?
“按道理是应该做的”,他自问自答道。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莫奈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