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60秒,就能让人爱上彼此,是真的吗?
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片段:
女主被打飞、女主滑倒、女主从高空掉落……这时,男主飞身而来,接住女主,两人望着对方的眼睛,来一个深情对视,仿佛世界都是灰的,只有眼前的人熠熠生辉。
每当出现这样的场景,观众就嗑到了,不用多说,俩人肯定要上演一场相爱相杀的动人大戏。
这可不是编剧在瞎写,研究发现,互相对视,俩人的关系确实会蹭蹭蹭地升温。
对视之后,就成朋友?
“眉目传情”可不是说着玩的,彼此间的眼神交流在社交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甚至来说,仅仅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咱俩的关系就不一般了。
早在1989年,研究者就发现,经过注视后,两个陌生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了。
他们将96名陌生人,男女搭配分为48对,之后给参与者分配了不同的任务。
经过2分钟之后,研究者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参与者的感受。结果发现,比起其他单方面凝视/被凝视的被试,互相凝视组(你看着我的眼,我看着你的眼)的人情绪更强烈,更喜欢对方。
而只要能互相凝视,哪怕对方只是幅挂墙上的肖像画,你的大脑也会立起波澜。
同样是拿破仑,斜视和正视给人的感觉也很不一样 | 弗朗索瓦·热拉尔
但如果一直被直勾勾地盯着,人们很容易感到毛骨悚然,首次眼神交流时,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
英国科学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招募了8个演员,让他们对着照相机录制了一批视频。然后招募了一些参与者,让他们观看这些视频,并评价:与最舒适的注视时长相比,当前视频的注视时长是更长还是更短呢?
在收集了498名参与者的答案后,科学家发现:平均而言,大家觉得最舒适的首次注视时长是3.3秒,很少有人能接受对方在一开始就死盯着超过9秒。
眼神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除了让人感觉更亲密外,彼此注视还有很多神奇的效应,例如:
让人觉得对方更漂亮。心理学家们让32个男性评价同一个女性不同视角的照片:一张直视,一张斜视。
结果发现,男性普遍觉得直视的照片更漂亮,另一项研究则发现,互相注视时间越长,觉得对方好看的程度就会越高。
你看我,如果你看到我,我就…… | 《泰坦尼克号》
让人觉得对方与自己更相似,更值得信任。复旦大学研究者提出,当人们看着直视的面孔会发生自我-他人融合。
他们让参与者观看直视和斜视(向左看、向右看)的照片,之后测量他们的感受,发现参与者认为那些与自己对视的陌生人照片更像自己。
这可就奇了怪了,为啥互相瞅了两眼,就觉得更亲密了呢?研究者发现这可能与注视下我们身体的生理变化有关:
眼神交流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分泌催产素和苯基乙胺。催产素号称“拥抱激素”,它能让人更愉快、更关爱他人、更渴望亲密接触。而苯基乙胺是爱情的催化剂,它让人心跳加快、呼吸加速。
求婚的时候记得盯着对方的眼睛哦!| 《间谍过家家》
注视还能增强杏仁核的激活,而杏仁核激活在面孔感知和情绪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法国学者使用了功能磁共振技术测量人们在观看直视和斜视的面孔时有何不同,结果发现,在直视的情况下,杏仁核的激活更强。
简单来说,互相注视能够唤醒我们的情绪,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绪是积极的,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但在特殊情况下,情绪会被唤醒到一个不太一样的方向 —— 我们可能会出现幻觉。
对视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意大利学者乔瓦尼·卡普托发现,在低光照条件下彼此注视10分钟,人们会容易发生一些类似于“分裂”的症状。
昏暗占卜屋带来的可不止是神秘感 | 站酷海洛
乔瓦尼招募了40名参与者,分为了两组(凝视组和看墙组),每组的20人分为10对搭档。之后,两组被试均被带到一个昏暗的房间中。
他要求凝视组的每对搭档,相隔一米,面对面坐在椅子上。之后,两人需要彼此凝视10分钟。而对于看墙组,两人并排坐在两把相隔1米的椅子上,盯着墙壁看10分钟。
相比于看墙组,凝视组更容易产生如下感觉:世界仿佛笼罩在烟雾中,一切物体或人好像离得很远,看不真切;人们一动不动,像死了或者机器一样;感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周围的声音会变得更强,或者变得更弱。
最严重的甚至会觉得世界的颜色在逐渐消失,简而言之,凝视组感觉自身脱离了现实。
不仅如此,凝视组也更容易看到畸形面孔:
95%的人看到了一张黑色的脸、90%的人看到眼前的脸在分解、75%的人看到了陌生人的脸、75%的人看到了怪兽、50%的看到一个孩子……
总体来说,凝视组的参与者看到了许多“超现实”的东西。
这种感觉是相当主观的,并且和个人的人格特质还有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相关,另一项研究就显示,一个人的灵性观念水平(例如是否赞同有个更高的“意识”或“精神”平台连接着所有人)越高,就越容易看到奇怪的脸。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民俗文化中“逢魔时”的概念:古代的日本人相信,在天色渐暗的黄昏时刻,人们会容易遭遇妖怪等魔物,也更容易遇上灾祸。
小说/动画《自新世界》中,到了黄昏城镇会播放音乐,
提醒儿童赶快回家以避开妖魔鬼怪
之所以会有这种民俗,会不会与意大利人发现的这种现象有关呢?
过去科学尚不发达,人类普遍有着神秘灵性观念,前面说的那种错看面孔的幻觉无法得到合理解释,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结合起来,在文化和语言中留下了“逢魔时”的传说。
来到21世纪,这类“怪力乱神”的事情已经渐渐消失,但在大陆尽头的另一个文化圈,科学家发现,看似虚无缥缈的传说,背后很可能曾是人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即使是非常健康的人,在特定环境下也很容易产生幻觉。
时代进步后,神秘故事就消散了
就像高清手机摄像头出现后,UFO传说日渐式微一样
这种跨越时空的互相印证,或许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作者:狐少侠
编辑:Emeria、游识猷
一个AI
AI 会看见电子妖怪吗?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