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米兰·昆德拉:死亡成了我们心中的一个“不解之词”
梁永安老师逐章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节目,终于制作完成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
在这里,我们想和大家分享节目的结语(来自与梁老师对谈的匿名编辑),作为纪念。
再次感谢大家的陪伴,感谢梁老师的解读,感谢有这样一本书让我们共同经历。
梁永安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节目结语
来自 上海译文出版社 匿名编辑
因为去年疫情反反复复,原本计划2022年上半年就由梁老师独立录制完成的解读,最后延长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阅读马拉松”。
解读的形式也由梁老师的单人讲述,变成了梁老师主讲的双人对谈。
中间很多期节目,也由于录制环境的限制,尽管做了很多降噪处理,但总会有一些不可逆转的现场噪音,影响了大家的收听体验。
在此,向大家说声抱歉,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与陪伴。
在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解读的制作过程中,传来了昆德拉去世的消息。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像一个突如其来的“玩笑”,我和梁老师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死亡成了我们心中的一个“不解之词”。
我忽然想起昆德拉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的小说《不朽》,他写到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去世,并引用了歌德的情人贝蒂娜的一封信,信上说:
“歌德的去世的确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但这不是一种悲伤的印象……最接近的说法应该是一种光荣的印象。”
昆德拉的去世,给我留下的也是一种光荣的印象。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昆德拉曾在1985年6月下定决心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以避开喧嚣的都市生活,就像作品里的托马斯和特蕾莎那样,昆德拉和妻子晚年也一直处于隐居的状态。
但这并不代表昆德拉将永远沉默,他喜欢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家应该尽量设法让后人相信他不曾活在世上。”
换而言之,昆德拉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为社交媒体的谈资,他对隐私的捍卫和他在作品里对粪便的捍卫一致。
他留下了包括10部长篇小说在内的16本书,他要说的,也都在自己的作品里了。
而我们读者,和他交流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阅读他。
死亡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并不是终结,而是他另一种生命的开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谈到很多种死亡,其中,昆德拉最怀念的,也最认可的,是他的故乡波西米亚对死亡的看法。
他说,波西米亚的墓地像花园,生长着青草与艳丽的花朵,夜间,布满星星点点的烛光,亡魂都如孩子一般纯洁。
人们去世之后,灵魂会经由树根和花朵从坟墓之中超脱出来,在世的人,也会从每一棵树木的枝叶缝隙中,听到灵魂传来的声音。
我想,昆德拉的作品,就是他灵魂的声音。无论是多么沉重的石板和沥青,也覆盖不了他独特的声响。
虽然在昆德拉看来,葬礼是可怕的,死亡也是遗忘和媚俗的开始,但我们会记得:
世界上有一个作家,曾为了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媚俗而存在过、写作过、生活过。
谨以此,向这位了不起的大作家——米兰·昆德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收听
- 相关活动推荐 -
梁永安教授将在周四晚8点以线上直播形式先行分享“在媚俗的时代我们如何好好告别?”,可前往“上海译文”视频号观看。
2023年7月23日(周日)14:00,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旅行摄影师梁永安,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语语言文学博士、法语文学教授、翻译家袁筱一,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燕京学堂院长董强,三位嘉宾将在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一起聊聊米兰·昆德拉,聊聊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以此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点击预约: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