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好二舅火了!他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平凡的民族性!
昨夜,一条B站视频火了。
标题并不乍眼,《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却突降全站第一,短短两天内累计近千万的播放量。
制作视频的UP主@衣戈猜想,用短短11分钟讲述了住在农村的二舅的整个人生。
旁白的声音很平淡,语速很慢。
听着他说这么一小会儿话,就好像能让我们从这个比过山车还快的工作和生活中平静下来。
截图自B站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UP主@衣戈猜想,下同
二舅和UP主的姥姥一起在这个山村里的老屋中生活。
二舅头脑非常聪明,小时候学习特别好。小学、初中,都是全校第一。
可是有一天,十几岁的二舅发高烧,医生给他打了四针,二舅从此就残疾了。
二舅再也不想上学了。
他躺在床上,一言不发的,无论多少老师轮番来劝他,他也躺着不动。
大概有整整一年,二舅都拒绝下床,天天看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可他的残疾并不是能治好的病。第二年,他扔掉了手册,呆坐在家里的天井看着天。
第三年,二舅第一次走出了家门。
他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个才一毛钱。
但是他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
二舅的生活辛苦吗?
一定很辛苦。
但他即便看到当年把他治坏的医生,也只是笑着骂他一句,又拄着拐去给别人干活了。
二舅是一位能从艰苦中找到快乐的人。
残疾证无论如何也办不下来的时候,他竟然拄着拐去了北京,还去了天安门的纪念堂。
在北京的堂弟家中居住,二舅虽不善交际,但凭着一身木工本领,在部队大院里混得风生水起。
从首长到士兵,人人都喜欢他。
在那个物质条件不丰富的年代,士兵们用着二舅亲手打的柜子和家具。
堂弟去澡堂,居然发现二舅和他只见过几回的大首长一起泡澡,而首长正蹲着在给二舅搓背。
二舅回农村以后,面对大家问他北京怎么样时,他答道: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二舅领养了一个宝贝女儿。
养女结婚时,二舅掏空了半辈子的积蓄,花了十几万元给她在县城买了房。
那可是十年前的山村。
谁也不知道二舅是如何拼命地省吃俭用,攒下来这么一大笔钱的。
但是二舅给女儿买了房,自己开心得要死。
二舅的几十年人生,听起来很平淡。
但他过得很快乐。
前几年,二舅66岁了,姥姥已经88岁了,他去哪都会把姥姥放到车上,一起去。
去别人家做木工,也把姥姥放在身边的板凳上坐好。
又过了几年,二舅不再做木工活,几乎整天的生活就是照顾姥姥。
现在,二舅的养女已经成为全村最孝顺的孩子。
为什么呢?
当二舅默默对自己母亲、孩子掏心摸肺时,小孩子是会耳濡目染的。跟视频里说得那样,“小孩小,但不瞎。”
二舅对其他人也像全能一样。
UP主回村的三天内,二舅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掘头、一个洗衣机、一个水龙头,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他家的门锁。
还没来得及回家,另一个老头又说电磁炉坏了得修。好不容易到了家,又修好一个老人机和收音机。
来家里求修理的人,络绎不绝。
就连山顶修寺庙,寺庙里所有的龙都是二舅亲手雕的。二舅总有的是办法。
他是一个残疾人,外人看来他没了拐杖路也走不了,可二舅却照顾了全村的人。
村里人称他叫“歪子”,这是一句玩笑话。
每一个人都知道,大家都爱这个歪子,离不开他。
1977年恢复高考时,如果不是因为打过那4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大学,成为工程师。
并且现在已经退休,住着单位分的大房子,享用着国家法的退休金,颐养天年。
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得这么落魄。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他非常快乐,并把快乐带给了他认识的所有人。
无论考上大学与否,身处城市还是山村,他都会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快乐的人。
02
二舅的故事火了,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作者在上传视频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平凡如二舅的一生竟可以在互联网上溅起这么大的水花。
我们看的是二舅的人生吗?分明是那个在大千世界中不甘沉浮的自己。
是麦家笔下飘零一生的上校,“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也是余华笔下坎坷无奈的徐福贵,“‘活着’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
电影《活着》剧照
这种无数文人墨客探讨过的“难”、与命运的较劲,却在二舅身上奇迹般达到一种和解。
作者巧妙化解了二舅人生中的苦难,通过如“popping”、“homie”等诙谐打趣的用词,展现了一个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人,一位可敬可怜的中国式家长。
既卑微,又伟大。
图源:B站@衣戈猜想
二舅从十几岁开始成了残疾,终身未婚。
干过木匠,约等于万能维修工,针灸算命都不在话下,以至于在漫长的人生里不仅顾住了自己,还顾住了整个村子。
看完视频,很多人和视频中的“我”一样,为二舅感到惋惜遗憾。主人公二舅却从来没有冒出过这种念头。
二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皆缘于此——从不回头看。
光是往前走就已经花光了他的大半生力气,哪有什么力气往回看呢。
纵然上有老下有小,66岁的二舅能随身携带88岁老母出门干活,也能花光积蓄,就为了领养的宁宁结婚时的一次风光。
不妄想,不谄媚,勤劳肯干。
这就是二舅。
而平凡如多数人的一生,所有的痛苦皆出自这之外。
03
二舅的视频火了之后,我无比赞同作者@衣戈猜想回复网友的一段话。
有人建议二舅去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记录下这个故事的作者却说,“二舅这点小小的流量,你要劝他直播让他干啥呢?”
像祥林嫂那样一遍遍重复自己的苦难,然后跟一帮不知所谓的人打PK?跪求大哥们上上票,然后突然扯着嗓子卖抽纸?
那才是二舅真正的劫难。
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去打扰。
二舅认真活了半生,就让二舅安安静静生活在那个和他彼此成全的小山村吧。
美好的故事,就留在这个美好的结尾。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中的金句,正是因为有二舅这样朴素饱满的人,才在现实中交织成对生活的向往。
人们向往的生活,从来就不是既定意义上的物质条件,富足的精神才是最养人的财富。
也正因此,二舅的视频火了以后,网友们嚷嚷着,“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身边有个朋友,不夸张地说,工作起来她可以命都不要。友情、爱情,都得顺位在工作之后。
小城市里3000块的工资,她来者不拒。拿一份钱做三个人的工作,常常不分工作日的忙到夜里。
问她为啥这么拼命,她也说不上来。好像命运把她逼到这份上了,不去干就不行。
也没有说这样拼命不好,每个人有自己认同的活法。
还有个纪录片里的真实故事。
在日本黑户打工的老丁,为了把上海读书的女儿送进美国一流大学,阔别八年天各一方。
好不容易把女儿送进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专业,老丁还是不肯回国,想为女儿留一条后路。
再见面的时候,女儿甚至都生出了几丝白发。
老丁却甘愿自己身陷困境,含泪活着,只为了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女儿。
丁尚彪,纪录片《含泪活着》
我们这个时代,去趟医院要卷健康;去趟美容院要卷青春;去趟考场要卷知识;
职场更是卷得要命,卷才干,卷资源,卷人际。
卷累了的时候,我们需要二舅这样的故事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别学年纪轻轻就躺平,也别卷得忘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人世间一场,活着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工作,不是把自己交付给任何形而上学的东西。
像二舅一样,酷就完事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