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视频刷屏背后:中国普通人的坚韧令人动容
月25日晚,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内地朋友圈和互联网平台刷屏,讲述者通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记录了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一生。短短一天,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播放量突破600万,实时在线人数一直保持在3万以上。有人说,这是视频版的《活着》,也有人说二舅像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小说主人公,重叠了无数平凡人的身影。
7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爆款视频或是文章刷屏,而且刷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其内容能极大引发普罗大众的共鸣。细看“二舅”视频,之所以能迅速刷屏,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文学性的旁边以及自然而然流出的很多打动人心的金句。视频讲述者以细腻、幽默、动人的笔触,描摹了山村里的二舅,一个意外残疾、生活艰难却坚强乐观的能工巧匠,以及他苦难而饱满的一生。在讲述中,作者并没有特意煽情,而是让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看似波澜不惊,却足够打动人。比如其中说到,“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其次是“二舅”面对生活苦难时坚韧自强的向上力量,唤起了普罗大众的共鸣。不消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很多人已经疲态尽显,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纷至沓来,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面对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下行带来的各种生存压力,无数普通人拼尽全力、耗尽精神,不再是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只是为了活下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教授在疫情之前曾说过,我们已经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到了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精神不安宁、精神内耗,人们迫切需要“二舅”这类普通人的励志故事来抚慰,虽然感动过后,“二舅”可能也无法最终治好人们的精神内耗。
最后是该视频透过“二舅”这个平凡的普通人表现了中国人的坚韧与自强不息,这也是最令人动容的地方。“二舅”的确很普通,就像很多普通平凡的中国人一样,但是在“二舅”身上,却有着一股令人动容的坚韧不屈的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至今的最大力量之所在,也是中国崛起的最大底气之所在。历史学家许倬云此前在提到抗日战争往事时,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含着泪说出的一句话是“所以我知道中国不会亡,中国不可能亡。”这份自信从哪里来?正是源自于那些生生不息、扎根黄土地的、像“二舅”一样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正是许倬云口中的这些普通平凡却坚韧自强的中国人,构成了中国得以真正站立起来的最大底层和支柱。虽然中国的历史书写往往会聚焦于帝王将相,但普罗大众尤其是像“二舅”这样的中国人,才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活着》的作者余华在韩文版的序言中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
虽然“二舅”注定无法治好我们的精神内耗,但至少他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普通中国人身上的坚韧与自强,这难道不是比治好“小我”的精神内耗更“大我”的收获吗?
推荐阅读:
良政善治离不开舆论监督:北京深夜紧急收回“疫苗令”说明什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