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台手术,病人的胳膊差点废掉——这个锅麻醉不能背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 梁延伟
听到病人的胳膊因为做手术差点废掉,真有点匪夷所思!大家是不是都很纳闷,这怎么可能啊,但这事却是真真切切发生了。
前段时间,科里来了一个左手拇指离断伤的急诊病人,需要马上进行断指再植手术,把掉下来的手指头接上去。
经过紧张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开始进入手术室麻醉。因为是拇指离断伤所以做了肌间沟入路臂丛追加腋路尺神经阻滞。可是患指完全离断伤,手术医生不仅需要给患者骨折内固定、肌腱修复,还要在显微镜下精细的吻合指神经、指动脉和静脉。这就需要创造一个比较清楚的视野。手术这么复杂,手术条件要求这么高,手术时间可想而知。
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而又精心手术操作后,患者的手指头终于血运再通,成功完成。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第二天上午回访时,患者反映做手术的那条胳膊一直没有感觉,也活动不了。是不是因为麻醉的问题?麻醉药打过量了?麻醉打坏了?面对患者的质疑,我心里也疑惑,术后十几个小时了麻醉作用还没有消退,这怎么可能?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的作用5-7个小时就会消退,极少数患者最长的也不超过十个小时啊。
我赶紧查看病人的那个胳膊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查。经过认真详细的检查评估,确定了患者的情况和臂丛麻醉没有关系。这是一例典型的止血带麻痹并发症!
大家可能很少听说过“止血带麻痹”,更别说碰到了。但对我来说这并不陌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是第二次遇到。科普一下,止血带麻痹是因为止血带单次使用时间过长,或者反复使用,引起的神经肌肉功能暂时失能,伴疼痛水肿等综合征。
止血带综合征首先由Bunnell提出,是肢体缺血缺氧造成的常见反应,表现为水肿、苍白、关节直、运动无力及麻木感。一般认为此症与缺血时间有关,与止血带的机械作用无关。止血带综合征可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导致镇痛药的用量增加。此症状一般1周左右自行消失,但也有个别患者引起严重后果,恢复缓慢的情况。
止血带使用还可引起其他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如筋膜间室综合征、横纹肌溶解和肺栓塞等。在严动脉硬化和人造血管移植的患者可出现血管并发症,因此不能在移植人造血管处的上方缚止血带。
关于止血带的应用,AORN建议:
上肢工作压力:收缩压+50-75mmHg
下肢工作压力:收缩压+100-150mmHg
国内常用
上肢工作压力:250-300mmHg,常用300mmHg(40Kpa)
下肢工作压力:400-600mmHg,常用450mmHg(60Kpa)
为了减少和避免出现止血带麻痹及其引起的严重神经并发症,建议严格控制止血带压力和间隔时间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上肢止血带应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应靠近腹股沟部;
2、充气压力以高于收缩压50mmHg下肢高100mmHg;
3、上肢一次充气不超过1h下肢不超过1.5h;
4、止血带松开10-15分钟再充气,以免发生神经并发症或肌球蛋白血症;
5、松止血带要缓慢,勿过快,以免血压波动;
6、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止血带时长和反复上止血带次数。
这是本人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不良事件,望各位老师引以为戒,所述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老师批评指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