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纪录片翻译艺术
本文转自:纪录公社
上周三,纪录公社举办了第十一期纪录Talk“不可忽视的纪录片翻译艺术”,邀请到了翻译罗一天(Paul Wade)与我们分享了字幕翻译对影片表达的重要性,制作字幕翻译需要谨记的准则,在翻译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等,让我们对这个时常被轻视的部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为讲座的文字整理,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翻译
演讲者
罗一天
罗一天: 我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本科学习的是文学系。2011年来到中国,起初在深圳和北京教英文文学和写作。我通过自学中文,通过当时的HSK六级考试,并去到复旦大学学习政治学。后来,有机会给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做调研员,我负责了大部分档案素材和版权,并且和导演一起讨论故事结构。当我开始接触到很多国内独立纪录片导演,发现他们都有字幕翻译需求。我参与了《石塘镇》(郭静、柯丁丁导演,获得2023年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国际竞赛单元特别关注奖)、《空白祭》(周洪波导演,2021)、《巢》(秦潇越导演,获得第十七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长片奖)等影片的字幕翻译工作。
被忽视的字幕
罗一天:我认为纪录片有三种方式跟观众沟通,一个是画面,第二个是声音,第三个是字幕语言。但是,字幕为什么被忽视了呢?
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做过一个调查,百分之三十的外国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很难理解,更不要说纪录片比较难懂。中国的电影不仅仅面向中国观众,创作者需要重视字幕翻译的专业性。很多中国导演忽视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外国观众的感受。
另外,中国导演如果没有很好的外语能力,做不了字幕品控。懂电影的人,不一定懂语言。还有字幕外包这个现象,是全球化的。好多电影公司或者导演会去找字幕外包,给的薪水非常低,所以很多专业的翻译不会选择做字幕翻译。我最近在看Cathayplay上有很多中国独立电影和纪录片,很多影片的字幕做的都不够好,我觉得很可惜。
翻译标准原则
罗一天:翻译纪录片字幕是非常主观的工作,一句话的翻译,有非常多的方式。翻译字幕,不只是翻译也是写作或编剧,翻译是一门艺术。这需要非常高的英文水平,并且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做翻译在学术上有一个概念叫翻译方向(Directionality)。很多人问我可以把英文翻成中文吗?我说不可以,因为我的中文不够好,但是做中文翻译成英文还可以。
我收到很多关于高级的翻译技巧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接受你总是会牺牲一些原意的事实,翻译字幕时,你只能尽可能的保留原义。比如,翻译唐诗肯定要失去一点原意。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高级翻译技巧,而通常是非常基础的技巧,你的翻译要保证电影的流畅性。也包括语法,人物说话的语气,角色在故事中的发展和字幕的格式都要保持一致。好的字幕是“不着痕迹”的。我看到很多翻译过的字幕,错误不在于高级翻译技巧,反而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原则。
我觉得虽然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但角色所要传达的意思比他们说了什么更重要。不拘泥于直译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剧本太远了。所以能平衡剧本和自由的使用语言是一门艺术,我认为需要非常高阶的母语英文水平。很多中国纪录片是很严肃的,但是因为直译的字幕,外国观众都在笑,这个问题令人难过,所以你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这意味着你要了解相应的文化。
还有注意字幕闪过的速度十分重要,这也是翻译纪录片的一个难点,因为你控制不了拍摄对象的讲话的方式、速度、语法。所以你要尽可能的浓缩。如果观众一直盯着屏幕下方阅读,他们就没有机会思考甚至关注影片中发生的事情。当你第一轮翻译后,第二轮你要看看哪些语句可以再简短一些。
▼ 案例分享:
△ 讲座配图 ©罗一天
罗一天:在翻译英文时要注意英文时态,中文的剧本可能会有一个时间,在翻译英文时看看能不能省略,把时间这个信息放到动词里面。
常见问题
字幕翻译如何做到通俗易懂,不会过于书面,同时可以精确传达?
很多电影字幕没有翻译出本国文化的专属词汇,还经常看到一些地方性口语令人出戏。
罗一天:首先,在翻译时不要想太多,而要考虑对于影片整体重不重要。可以看看影片前面或后面有没有提到这个内容,观众是不是也可以自己上网查?主要的原则是,将必要的内容展现出来而不是一一解释。
▼ 案例分享:
△ 讲座配图 ©罗一天
罗一天:根据前面的内容,外国观众已经了解了”三毛“的信息,所以不需要重复解释。
△ 讲座配图 ©罗一天
罗一天:导演很担心如何翻译二人转,让外国观众了解到这个文化。我查到二人转的英文词汇叫Double Play,当然外国观众很多没听过这个词,也不了解它是什么。对于Chinese Opera可能有一点点的了解。但是二人转在这个纪录片里很重要,我用了它的专有词Double Play。影片后面拍摄一段二人转演出,所以我说我们不需要解释二人转是什么,可以让观众自己去看。你要尊重你的观众,他们有好奇心,也可以自己学习。在美国大家已经疲于观看时有字幕,而中国观影习惯中,字幕无处不在。所以,这就是我提到的,展示给观众而不是做过多的解释。
△ 讲座配图 ©罗一天
罗一天:我翻译中国成语时,是通过英文意思相近的表达来翻译。
△ 讲座配图 ©罗一天
罗一天:《石塘镇》中的一段对话,“她是破船,我是旧船票”。我没有找到相近的英文表达方式,因此我选择了直译。观众中也有一些人可能知道中文一些古老的语言,或者一些有意思的短语、成语。其实我也可以翻译成“She's damaged goods and I'm a washed up old man”。但是我希望给观众开一个窗户,让他们可以看得到中文里的语言魅力。
当拍摄对象用词不对或语法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
罗一天:我通常会直接纠正。他说的这句话表达的意义更重要,而不是他说了什么。但在纠正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还原本意,不能失去观众对字幕翻译的信任。因此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需要去思考影片的目的,讲话的人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字幕翻译的格式
罗一天: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比如说在一本书的翻译中,如果遇到有历史的中文字,有足够的空间去解释,但是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很快就会接到下一句话。观众来到电影院是用心享受一个影片的,因此字幕要非常地低调,不能过于繁杂从而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所以当我们遇到有浓厚中国文化的语句需要翻译时,比如说唐诗,如果这句诗的主题是歌颂大自然。那我们要在相关的英文作品中找到同样主题是歌颂大自然的,针对你目标语言中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对比,学习目标语言的风格和用词。曾经有一次我听到一首甘孜民歌,我发觉它与一首著名的美国歌曲很相似。所以当我需要翻译这首甘孜民歌时,我便参考了美国原住民所创作的歌曲。
纪录片翻译时需不需要找专业的字幕翻译人员?
罗一天:我认为如果你的目的是国际发行或入围国际电影节,专业字幕翻译十分重要。好的字幕可以让非母语观众更容易地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让观众更容易地进入影片的节奏,对字幕翻译的重视可以表现你对影片的尊重。当然我理解预算的限制,很多人认为翻译的工作可以自己完成。
AI翻译是大家常用翻译方式,但是很多时候自动生成的翻译十分啰嗦,且有明显错误。我会推荐大家使用DeepL这个电脑翻译软件,相对于其他的人工智能翻译,它是最准确的。
杨洋:我认为这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民间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机器学会的,其实对于字幕翻译这件事,大家要用正常的思维来思考。你的影片受众群体是谁,包不包含另外一个语言体系的群体。如果包含,因为你花费精力制作这个作品,那一定是希望他能够看懂的。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影片所表达的内容,如果在字幕帮助的模块做的很潦草,反而是切断了非母语观众的观影体验。所以一切都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至于哪个工具或是人工能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是创作者需要决定的。
观众问答
中国俗语和俚语
马鸣皓:您在刚刚的案例中提到了一些关于俗语和俚语的表达,比如“赴汤蹈火”您会强调水和火的存在。您在翻译中国影片时,这些俗语习惯于保留原文俗语的特点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还是寻求在目标文化(比如美国、英国)所对等的文化表达?(domestication or foreignization?)国外观众更喜欢哪种翻译方式?
罗一天:这需要你去思考哪种方式是更准确的,保留原文中俗语的特点以及适应目标语言群体的文化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尽量考虑目标观众群体的感受,这样的翻译方式是否自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损失了一点点母语含义的情况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杨洋:其实在海外看影展的时候,注意到很多中国影片的字幕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因为太过重视直译。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请对方母语的观众去看,你去观察他哪里皱眉头了,他哪里笑了,你自己会有一个感受,他到底有没有看懂。所以当大家欣赏一部影片,如果字幕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和人物进行感情连接,我觉得这样的翻译工作也就做到位了。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