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圆明园、颐和园背后的建筑师是谁?
在今天,建筑师和作品可以同样出名。许多人去巴黎卢浮宫、眺望香港中银大厦,就会谈起贝聿铭;许多人也会跟着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风格装修房子;但当我们在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游览的时候,人们会说这代表了中国古建的最高水平,却很少有人去追问它们背后的建筑师是谁。
实际上,包括故宫、颐和园在内,中国世界遗产中六分之一的古建筑,其背后的设计、建造与修缮,都有着同一个家族的烙印——样式雷。在清代二百多年间,雷氏家族共有八代、十余人主持皇家的各类建筑工程,负责建筑设计和图样绘制等工作。
在建筑师被认为是艺术家的时代,样式雷家族却像一张表情模糊的脸庞。所幸的是,1.5万件样式雷图档藏于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经修复后,成为今人了解样式雷的重要线索。
过去一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资助国图修复70件珍贵古籍,现已完成修复50件,其中25件为样式雷图档,成为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起死回生”
古籍修复室位于国图一楼,进门后的第一感觉是比室外凉爽。夏天室外高温炎热,修复室内20多度的温度、50%的湿度,这都是适合文物保存的状态。过去的几十年里,以“敦煌遗书”、《永乐大典》为代表的珍贵古籍,都在国图古籍修复师的妙手下“起死回生”。而今天的主角,是一张样式雷图样。
雷氏家族供职于皇家建筑机构“样式房”,故被称为“样式雷”。现存的样式雷图档分为烫样、图样、文字档三类。图样,类似当代的建筑图纸。在国图现存的1.5万件样式雷图档中,图样占1.1万件。
国图古籍修复室中,修复师们正在修复一份古代画作
42年工龄的古籍修复师刘建明洗净手,缓缓打开这张样式雷图样,快速地判断这件文物的“病情”:和大部分的样式雷图样一样,关键是修复折口的断裂。他拿起喷壶,对着图样的背面喷了几下,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刘建明伏低身子,观察纸张上面的水珠。“样式雷图纸用的是熟宣,它不吃水,水珠是在上面飘着的。我想修的时候要喷水,它才会变平。喷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不能大,不然会把颜色弄掉。我只能一点点喷,等它慢慢渗进去。”退休返聘的刘建明,鬓角有一丝丝白发,谈起古籍修复,思路清晰,目光有神。
如果是幅面更大的图档,刘建明就得用到一台特殊的古籍修复台。这是国图独一无二的古籍修复设备,尺寸远比一般的古籍修复工作台要大。利用这一修复台,刘建明不仅可以展开铺平大尺寸的图档,还可以把图档影像投射到电视上,更方便拼接折缝。
古籍修复师刘建明在工作中
在国图的文献修复室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错位重合。这里既有棕刷、排笔、大理石板之类的古朴修复工具,也有电子显微镜、离心机等现代科学仪器。传统的工艺加上现代的技术,成为古籍修复师拯救古籍的双重保险。
把纸张喷水、展平后,刘建明接下来要挑选颜色相近、纹理一致的补纸,裁成长度合适、宽度不足1厘米的细条,补在图档的背面,起到连接破损纸张,加固折缝的作用。
由于年份较晚,修复样式雷图档所用的纸张相对好找。借助电子显微镜,只需取图档一点纤维,便可判断它的用纸类型,“基本上国图库房里面都有”。
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为了保存样式雷图档的原貌,常常要把修复用的纸张染到和图档一致的颜色,这就异常考验修复者对颜色的敏感度以及染纸的经验。刘建明说,不同厚度的纸张要采用不同的染纸方法,都有讲究。
国图古籍修复师工作中会使用到的修复工具
就连用来修补图档的浆子,也有讲究。“我们以前用带面筋的老虎浆,它对书籍有损害。现在用小麦粉,它做的浆糊是最好的,弄上水以后还能揭起来。”刘建明说。古籍修复追求“可逆”,为了尽可能延长古籍的寿命,古籍修复不能仅仅追求当下修复的效果,更要考虑修复措施是否会对古籍造成伤害。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步骤,背后都有原则和规范制约。
刘建明修好的这张样式雷图样,是清定东陵的建筑设计图。他小心翼翼地将图样平铺好,并拍照留存,修复阶段就此告一段落。
重现荣光
图文互参的图档往往能为古建筑的复原和修复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最近的例子是,国图修复了五张颐和园样式雷图样,其所绘建筑涉及昆明湖大墙、连桥、东宫门外,不仅有助于未来颐和园东宫门外的复建,对修复清代独特的虎皮石墙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并非个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及其团队,也曾基于大量的样式雷图档,利用当代3D技术复原出乾隆年间的“圆明园四十景”,使得人们得以一览“万园之园”的昔日盛景。
郭黛姮教授还参与了2003年恭王府修复工程。为了真实还原同治光绪年间恭王府的原貌,她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当年恭王府的样式雷图档,这几张样式雷图档因此成为恭王府修复的重要依据。
颐和园东宫门外样式雷图样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歌手王菲担任样式雷国宝守护人,引发了公众好奇。在节目舞台上,样式雷资深研究者王其亨教授,结合大量的样式雷图样、烫样,向观众介绍样式雷图档背后的东方美学与设计巧思:颐和园玉泉山“塔随人走”的景观效果是如何产生的?样式雷家族如何用一张纸描绘出精确的三维立体地形?王其亨认为,这些选址布局、结构都是设计,样式雷图档打破了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建筑的偏见,破除了中国古建筑影响力低下的“失语症”。
如果说生动的样式雷图样、烫样有助于揭开中国古建筑设计背后的结构奥秘与美学原则,那么以随工日记、雷氏家信为代表的样式雷文字档,则为今人呈现出样式雷家族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活。
白鸿叶是国图舆图组组长,她在此工作了18年。她的日常工作之一,是负责样式雷图档的保存、整理、归档与结集出版,是离样式雷原图档最近的少数人之一。因出版了《大国工匠 样式雷》一书,谈起样式雷家族的故事时,她如数家珍。
从尚未结集出版的雷氏家信中,她既能看到向母亲、祖母请安问好的家风家训,也能看到远房亲戚请求接济的家长里短,有时甚至能看到同欠债不还者打官司的风波戏剧。一位位样式雷的人物形象不再抽象模糊,而变得有血有肉。
国图舆图组组长白鸿叶
“样式雷的随工日记中,写满了‘小心谨慎,要细细写’,甚至日记封面上都有写。我们最近整理雷思起(第六代)和雷廷昌(第七代)的家信,发现雷思起会不停地叮嘱,哪个大人来了你要听他什么话,哪个大人叫你去看宅子能不能去,什么事情一定要等我回来等等。”白鸿叶说,样式房掌案一职充满竞争,样式雷家族常年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打交道,却能连续八代屹立不倒,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或许是平日里高度严谨细致的处事作风。
从随工日记、雷氏家信中,白鸿叶也能直观感受到样式雷工作的繁忙。她说,咸丰、同治两朝,皇帝在位都不过十余年,为帝后修建陵寝的任务变得更重了。雷思起在修陵的过程中劳累过度,彼时又遇上慈禧重修圆明园和三海(北海、中海、南海),雷思起积劳成疾,病死在工作中。
相比起能彰显古建筑价值的图样,以雷氏家信为代表的文字档迄今还未整体修复。白鸿叶有一个愿望:待雷氏家族600多封家信全部修复之后,通过家信资料解读样式雷家族和各种人物的关系,将雷氏家族构建的小社会复原出来。在它们被修复、整理出版之前,样式雷家族身上的神秘感不会消失。
传奇仍待挖掘
关于样式雷是如何发达的,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太和殿上梁”传说。
坊间传闻,康熙年间重修紫禁城太和殿,康熙皇帝亲临上梁仪式。然而,因榫卯不合,仪式迟迟无法完成,惶恐失措的工部官员让一个名叫雷发达的南方工匠披上官服,揣着斧头上房操作。谁知,咔嚓几斧,梁便楔实了。康熙当即授予雷发达工部营造所章班的职务。
这则传说,最早由营造学社创始人、样式雷早期研究者朱启钤先生在30年代记述,可能来源于当时的雷氏后人或清末的匠师工吏。这则“故老传闻”,经由许多建筑史家的引述后广为流传,让雷发达蜚声遐迩。
传说雷发达在康熙年间登太和殿上梁,这是雷氏家族发家的起点
然而,后来的学术研究发现,这则传说的主人公应当是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而且上梁地点是畅春园而非太和殿。近年来,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也正是从雷金玉这一代起,雷氏家族开始担任样式房掌案的职务。
在一定程度上,从样式雷家族身上,可以看到清王朝盛衰的缩影。历经前三代的积累,雷氏家族终于在乾隆年间,迎来了属于自己家族的巅峰时刻。雷氏家族第四代雷家玺在乾隆大兴土木、修建皇宫别苑的各项工程中大展拳脚。他作为样式房掌案,先后参与到乾隆时期清漪园(即颐和园前身)、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的设计和修建工作中。
不过,自嘉庆以后,清王朝由盛转衰。到了雷家玺之子雷景修这一代,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不仅使圆明园被付之一炬,更连带烧毁了雷家的海淀故宅。此后,样式房园林相关的工程被迫中止,深受刺激的雷景修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搜集祖上积攒的众多建筑图档资料,甚至专门修建了三间房屋加以收藏。
滑动查看更多
样式雷家族鼎盛时期,先后参与到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的设计和修建工作中
清王朝瓦解后,雷氏家族也随之逐渐没落。此后样式雷家境破败,也没有人再从事建筑行业,但雷氏后人都将保存先辈相关文献史料视为己任。直到20世纪30年代,穷困潦倒的雷氏后人迫于生计,开始出售所藏图档。
幸运的是,在朱启钤先生的牵头下,中华教育基金会拨款给北平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购回图档。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批文物得以免受战乱之苦。新中国成立后,样式雷图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研究空间也被一步步打开。
2007年,“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其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建筑设计图像资源。自此,样式雷图档中尘封的那段历史,又开始活跃在今人的视野中。
如今,样式雷遗产的挖掘仍在继续。国图所藏的样式雷图档中,有约2000张图档破损严重,但囿于资金和人力,仍躺在故纸堆中,亟待修复。
滑动查看更多
如今,国图仍有约2000张样式雷图档待修复,它们因长期折叠保存而有所破损
“现在国图要修复的古籍、善本、舆图数量众多,样式雷图档根本就修不过来。”白鸿叶如是说,可喜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古籍保护的进程之中。
去年6月,字节跳动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与国图合作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等项目。上文提及的样式雷图档,便是该项目最新成果之一。
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合作的古籍数字化平台也即将上线。在古籍修复之外,字节跳动还充分利用自身科技能力,加快古籍数字化的整理、研究与利用,让古籍在数字时代重新鲜活起来。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邱芜
图片来源丨 国家图书馆 受访者 字节跳动 视觉中国 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