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2位CEO后,我学到了这4点

对话2位CEO后,我学到了这4点

其他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2年7月24日第五届“科学创业节”腾讯视频号直播。

分享嘉宾:戴志康,伙伴云CEO;李文珺,家里泉CEO。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轮值主编 | 智勇  值班编辑&责编 | 润锦
第 6865 篇深度好文:8043字 | 9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一、产品,是企业的基本功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我们先从产品聊起,因为产品是企业的第一步,是基本功。请分别聊聊,你是如何发现机会,然后到市场验证,再去引领这个品类的?这一路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哪些关键抓手和挑战?



李文珺(家里泉CEO)我本来做了七八年的IT,后来跨界到消费行业,大概是在2015年。当时觉得智能家电会是一个风口,想投身于此,做一个硬件产品。进来之后,发现净水行业的机会很大,欧美市场入户率80%,中国的入户率才20%。


由于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完全是小白,所以我去找了很多数据,了解这个行业。我做了几件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件事情:做了一系列的理性分析,找到市场空白位置。


首先,我把所有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股东结构、业务发展情况查阅了一遍,这样我就能知道家电行业的关键点在哪个环节。


其次,我把净水器的国外和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市场格局都调查了一遍,大概知道了这里面有哪几些玩家、市场多大、是什么竞争情况。


做了这些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我作为创业公司,做相同的事情肯定干不过现有玩家,他们有技术、有渠道、有成熟的品牌,我唯一能做的是找到细分领域,做一款创新型的产品,才有可能赶超他们。


第二件事情:这个机会,消费者是否认同。


我们调研了一百多家用户,进入他们家里了解用户在真实的家庭场景怎么喝水的。我们发现所有净水器在卖给用户时,都说自己的产品通量很大、参数更牛,但是消费者的痛点并不是这个,消费者希望净水器出水快一点,是因为想喝一杯热水要过滤、烧开、凉量全程需要15分钟以上,想要一个又安全又快捷简单的解决方案。


于是我们做了当时全球首台桌面净水机,它有几个核心特点:一是免安装、免打孔。二是净化和速热结合在一起,让用户3秒在家里就能得到安全、健康的水,而且还是他们想要的温度。做到这些后,我们的销量就很好了,在这个细分领域还蛮成功的。


第三件事情:跟紧市场论证。


现在我们又做了创新,在研究消费者的认知基础上,发现消费者认为矿泉水是优于纯净水的,而之前没有人干这个事情,我们又一次创新做了矿泉机这个品类。


我们和中国地质大学合作研究了3000多处优质矿源,还原天然矿泉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净化矿化一体技术,开创了全球首台矿泉机,水质达到了国家天然矿泉水的界限标准,口感非常好。


基于这个创新,结合学了高维的一些课程,我们决定再次出发,把品牌也改了,专心舍九取一做“家里泉”矿泉机这件事情,让每个人家里一键出矿泉,希望改变一代人的喝水方式。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在产品上走了哪些弯路?



戴志康(伙伴云CEO)中国2B的公司,包括很多2C公司,都会经历三个发展的不同阶段。我相信,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第一阶段是寻找PMF(Product Market Fit的缩写)的过程,比如像李文珺要做一款既能快速加热又能控温的净水器,这个阶段产品和市场要融合起来。


我们在这个阶段也走了一些弯路。最早的时候,我们本来想解决所有企业大而全的数字化问题,觉得什么需求都可以做,最后发现没有PMF。后来,我们开始聚焦,在2015年推出伙伴云表格,解决原来excel的用户的协同难题。当时在市场上的反响很好。


第二阶段是走向GTM(Go To Market的缩写),这个产品已经有一小波用户,但是你要真正推向市场的话,要和市场上真正的需求去匹配。


虽然我们的产品很好,但是由于当时我们的主流用户人群在企业的位置不够高,很难给你付钱。他觉得你的产品很好,但是又觉得贵,而且很难说服公司付费。


不过在那个阶段,我们攒了大量免费用户。于是我们把自身的定位进行了升级,通过前面攒的大量免费用户,深入到企业的核心系统里,比如MES、CRM、ERP、进销存等系统。


在那个时候,我们极大的拓展了自身的很多能力,包括数据量、流程和数据仓库,流程节点、业务的复杂度等。我们做了几年深入的开发,终于这些免费用户慢慢成长到部门leader、企业管理者,开始付费使用我们的产品,比如像比亚迪、蔚来汽车、泡泡玛特等等。


总之,我们让普通用户,哪怕新进来的大学生都能自助使用产品,给他们创造价值,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产品产生信任,才能从小团队使用变成部门使用,甚至是整个公司使用。


现在我们还在这个阶段里。


第三阶段是Scale,加大市场推广,快速赢得市场的过程。严格来说,我们并没有进入真正的Scale阶段。


我觉得前两个阶段非常重要,PMF和GTM是不断学习和调试的过程。有的企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创建好模型就复制,导致很大的亏损或者失败。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没有学好就不要创业,那可能会丧失创业的机会。总之,创业就是在微妙平衡中,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做产品要经历好几个阶段,并且基于产品内核的价值,进行了市场和客户的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戴志康(伙伴云CEO)CEO作为舵手,当他调研发现新的机会时,发现很难转型,因为而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团队里的人还是依照过去的惯性、思考干活。


在汪瀛老师《业务领先战略》这门课里面,把找到战略机会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拆解,就是所谓的“五看”,从市场洞察去看趋势、看市场、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这些维度都有方法论和工具,我们让更多的同事一起共创。


当他们一起参与进来时,共同发现了这样的机会,就更容易达成共识。所以当我们真正去做时,团队阻力就没有那么大,就像火车转弯时每个车厢都向前走,不再是我一个人摇旗呐喊。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提到团队惯性,以及团队的共同理解,请问您是怎么处理的?



李文珺(家里泉CEO)主导战略变革是一把手最重要的工作,之前我需要不断的表达公司要去哪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情,除此以外,还要共创和解读每个里程碑,包括由哪些关键的事件组成,每个阶段怎么做。


刚才戴师兄讲的,团队需要共创这个过程。我也觉得这个过程确实需要花非常多的心力做。我认为有几个环节需要做:


第一,反复推演市场模拟、消费者模拟,达成一个共识。从我的角度来讲,我需要做的事情是,不断的销售我的愿景和战略,要让他们相信这是可以达成的。团队需要跟我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关键事件和战略的小目标。


第二,在执行过程中,要塑造一种反思文化、执行彻底文化。如果你没有达成目标,有可能是执行没有到位,所以要立清楚规则和校验点,该验证的一定要验证好。


执行之后要快速的反思,哪些是对的要坚持,哪些是错的要马上调整,也就是纠偏。我觉得这个过程要有方法,要快速找到答案、快速反思、再前进、再优化。


第三,我们的企业文化要构建在坦诚、信任的基础上,这也是我觉得要让团队有执行力的非常核心的一点。


二、作为创业者,

有哪些独特的杀手锏?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在做决策和极致执行的过程中,有遇到团队特别不理解的,最难的时候吗?能举个例子吗?



李文珺(家里泉CEO)最近我发现有一件事非常疲惫,我在想解决方法,就是纠偏。


比如梳理战略的时候,我们要取舍,要舍九取一,但是团队在做的时候,又想加东西进来。在战术层面上来讲,那个事情是对的,但是我们要说服他,这个事情要往后排。毕竟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未走的路,重要的是要知道关键因果,而不是按照经验找结果。这可能是目前感受到的一个困难。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这是每个一号位都会面临的情况,能否讲讲当关键决策未被团队充分理解,你是怎么处理的?



戴志康(伙伴云的CEO)虽然团队很愿意去执行,但是他们并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纠偏。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监工。


后来我提出要建立体系,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绝不在非战略性目标上投入战略资源。我们首先定义什么是战略资源,它包括核心的研发资源、有限的市场声量,用户群体的画像等等。


接着还定义了什么是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通过战略规划来的,而战略规划里有很多机会点,都是基于ROI算出来的,比如这个机会点是不是属于我们,它的ROI(投资回报率)怎么样?



最痛苦的过程是大家进行战略的洞察、战略机会点的梳理以及战略控制点的排序。我们投入了大概半年时间,全部门进行宣讲,宣讲完还PK,PK之后再共识,共识之后还要跨部门的协同。


这个过程很累,但是我觉得非常是值得,值得的原因是我们经过一次又一次PK和共识后,各个部门知道了自己要干的事情,以及它跟其他部门和公司整体战略的关联。


也就是这个过程,扭转了每个人的意识。所有人的意识不是被我扭转过来的,而是被他们自已的洞察扭转过来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事很显然是常识,但对某个员工来说不是,他要自己去洞察,然后让他得到让他信服的理由或者逻辑,他才能真正相信这个事情。


我现在处在比较幸福的状态,这种幸福是来自于整个体系性的梳理,以及我们一步步通过有组织、有预谋的设计,实现一个个的小成果。


真正让大家开始信服起来,不是因为我们做出了战略规划,而是大家开始逐渐相信,原来我们是可以有组织、有预谋地取得成功的。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作为一号位,主要的抓手是做哪些事情呢?



李文珺(家里泉CEO)我们团队核心的小伙伴,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很长,现在又吸纳了很多年轻的小伙伴,大家是比较信任的团队。


我们的企业文化比较简单,其实就是三个词“创新、务实、友爱”,我们觉得简单的东西好记。


第一是创新。创新是对竞争力、对社会价值、对工作的引导,如果我们想创造一个新的品类,希望在竞争环境中胜出,那就一定要创新,因为只有跟别人不同才有独特价值。在团队内,我们也追求创新文化,鼓励大家去创新,去做创新的事情,去看新的市场,研究新方法新工艺等。


第二个是务实。我常常和团队讲,我们是非常务实的团队,所有的事情要从理性层面,科学层面反复论证,而且也要从感性层面去论证。这个感性层面上可能是跟客户、跟销售客服、内部的对话等等,要做到极致的执行落地。


第三个是友爱。看到我们团队变好,看到别人变好的时候,我们要真心的为别人开心,这非常重要。当我们看到别人不好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怎么能够帮到别人,因为我们是一伙的,这是文化层面。


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我会充分和团队讲,我们要有若干原则,比如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认为,公司里很多原则是有红线的,比如任何情况下都以目标为导向,不谈个人付出、不谈感受、不谈情绪。


我们会在日常工作中把它共识好,成为可以践行的准则。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当你把原则说清楚,坚持的次数越多,你团队的凝聚力越强。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作为创业者,有哪些独特的杀手锏吗?



戴志康(伙伴云的CEO)我们有一个十倍速法则,十倍速法则源自做OKR时,在谷歌企业中看到的。


假设们有一辆汽车每个小时跑一百公里,如果希望它的速度提升到30%,它可以跑一百三十公里每小时,它可能是更好的汽车,但是和其他的厂商、同行没有什么区别,无法给客户带来差异化的价值。


但是,如果一个汽车速度提高10倍,它可能不再是汽车,可能需要重新发明一个东西,可能是飞行器也可能是胶囊的高铁或磁悬浮等等。


我觉得我们要敢于定十倍速的目标,在关键的战略性目标上实现突破。当我们提出十倍速增长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要十倍速的增长,而是希望有突破和创新。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目标统领,大家会延续过去的思维来做事情。


今年我们希望新用户实现十倍速的增长,这个十倍速的增长目标促进产品团队、市场团队、销售团队、设计团队等都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比如我们在营销的时候,以前大家都是百度搜索或者听朋友口碑介绍,现在想要新用户实现十倍增长,无疑要扩展出十个不同的渠道才行,比如知乎、头条、小红书等。


包括我们最近装修一个办公室,设计团队说我们要十倍速增长,要聚焦战略客户,为什么设计还这么老气?我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要把新的年轻化元素融入办公室的设计里。


像我们今年的十倍目标到现在应该实现了三四倍,后面还有半年时间,我们相信如果下半年再找到几个突破点,再实现三四倍的目标,这十倍就会达成。大家还是很有干劲和士气的。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去年十倍级的目标定在什么点上?



戴志康(伙伴云CEO)去年我们希望做十倍多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我们是做低代码的,但是低代码是业内常说的名词,用户并不理解,我们希望做一些场景化的产品,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能听明白。


比如我们做考勤管理、巡店、客户管理、银企互联等产品,就是希望通过场景化的方式,来实现客户对这个东西理解程度的直观化和具像化。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李文珺在内部是否也有杀手级或者更高维度的工作方法吗?您刚才分享的工作原则,我想听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



李文珺(家里泉CEO)前面我们提到,做决策的时候我们要把因果关系理清楚。因为我是地质大学毕业的,也是学地理的,地理给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讲我是没办法通过一件事决策另外一件事,我必须通过一件事以及周围的关联影响,以及它的过去和未来才能决策一件事。


这就导致团队在说一个事的时候,我都会问,为什么?然后呢?它在整个系统里属于哪部分?这就变成了我们团队的习惯。


我们做营销、产品等工作时,都是系统化的工程。比如,在若干情况下,产品评审都是全系统的评审,包括用户怎么看,使用体验怎么样、技术的关联性如何,以及未来技术的演化如何等等,我们要想得非常多。毕竟做硬件不一样,一个模具下去,成本非常高。


我们做营销,也不是只看一个单点。我的总结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件事情就达成目标的,一定是系统的,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产品从诞生到打爆,至少在市场上要经历18个月,所以我们很多事情要盘算18个月的走势。



系统性的思考,看着地图反复推演,这是非常重要的决策方式和思考方式。我们团队找我讨论案子或者他们共创案子都是系统性的,否则无法对话,你不能说给我说A让我决策B,这是没办法做的。


戴志康(伙伴云CEO)我深有同感,团队就像拼图,拼图上下左右都是和别人连接的。你的流程上一个节点是什么、下一个节点是什么,你的上游是什么、下游是什么,要大家连起来才能工作,不是孤岛。


三、关于投、融资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对于融资的节奏和企业的发展节奏,作为创始人是如何相互平衡的?



李文珺(家里泉CEO)融资的节奏我自己没有可以去把握。我们正在做的这个事业,无论有没有拿到钱,我们一直都坚定它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结果,只要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路,就会迎来timing。


当投资人找到我们的时候,我觉得投资的风口到了。其次,团队也成熟了,我们团队是准备好的状态,心力也是准备好的。如果投资风口到的时候,有可能我们不是成熟的团队,我们也把握不住机会。因为家电行业门槛比较高,如果没有一定的工程基础是比较难的。


所以这个节奏感,不是我们把握的。当天时来了,地利也有了,人和我们团队也准备好了,就是风口到了之际。一轮一轮的融资,我也比较信任我的投资人,比较信任FA,和他们交流过后,我比较放心的把节奏感交给他们。


资本会一波一波,这波来的时候我们选好合作伙伴,谈好条件,该引进的资源方引进,这个事情就比较水到渠成。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既作为投资人,也下场做创业,您是两种身份都特别完整的经历过,能给我们分享这两部分的节奏如何更好的匹配吗?



戴志康(伙伴云CEO)这得益于我以前做过投资人,知道投资人怎么想问题。


投资人想问题和创业者之间是存在鸿沟的。因为创业者想的是要按自己的节奏来,但投资人想的是按市场节奏来,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有资金赛道的配比和投资偏好,还有价值取向等等。


投资人是怎么赚钱的?他赚的是时间差。投资人投资项目的偏好,基本上是为期6个月到一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他特别喜欢这个赛道,但到下一个6个月到一年他就喜欢别的了。大多数投资人都是赛道布局型或者说追一些市场大趋势。


而企业家怎么融资?他也要有时间差,永远不能赶现在,不能说今天投资人对什么东西特别热,你就现在进去做,这肯定来不及。


想要消除投资人和创业者的鸿沟,是要提前做准备的,有时候为了一次融资,要准备长达两年时间,来调整产品、团队,做一些增长或者市场的验证等等。


比如去年我的目标,伙伴云要在10月份之前完成B+轮融资,而且要拿到尽可能多的金额。这个目标是写在我的OKR里面的,为什么定这个目标?因为投资人对企业服务赛道的热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一旦到真正的高点之后,就必然随之下跌。


我们在4、5月份开始谈,一直进行投资组合的匹配,甚至我们在前年的下半年就开始布局。因为我们预计投资人风向的延续不会超过12个月,所以我们预测时间点在10月份,后面就会面临热度的降低,虽然那时候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你会感觉到融资的秋天了。


去年B+轮的时候,我们拿到了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挚信资本、亦联资本和百丽消费基金等机构的联合投资,总共4000万美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划?既然借助了资本的杠杆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就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就像电动车电池容量越高,你的里程焦虑越低。


事实证明,如果去年没有融资或者今年再以同样的估值融资,可能要打对折或者30%的折扣。这就是资本的浪潮,它一定有高潮到低谷的过程,企业要像冲浪者一样选择最佳的冲浪时机点进行优美的冲浪。


虽说你在追逐浪潮,但同时你还要选择能够和你一起长期发展的投资人。当遇到波动或者风险的时候,它会起到稳定的作用。


总结下来,要看行业赛道发展的周期,要懂投资人的语言,还有就是双方要有共同理想,至少三观一致,这样你们才能走得远。


四、创业路上,

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在创业路上,对你们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戴志康(伙伴云CEO)我看的书特别多,大多数是工具书,看完就用。不过我对一本书很感兴趣,就是《西藏生死书》。这个书写的是死亡,死亡能够让我们看见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这个东西看完以后有很强的周期感,从你出生到死去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虽然我们终将会死去,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活。



我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底层是乐观的,但容易盲目自信。所以我常常看一些让我冷静的书,想想我们终究会死的,那你现在选一个怎么死法,选择你死之前做什么。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第一次创业,想要证明自己多厉害,现在想想是很幼稚的。现在第二次创业,更加理性了,要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虽然我们要不断的追求卓越、追求成功。但这时候成败本身对你来说不那么重要,这个阶段心态就比较好,我看的都是对心态有帮助的书。


李文珺(家里泉CEO)我的阅读习惯和戴总有点类似,我平时也看实用的工具书多。我会快速的看、快速的记。我给到朋友们的建议是,大量阅读,看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籍,比如历史方面的。


因为历史总是反复发生,它对我们的现在有借鉴作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高维学堂,高维学堂是新一代的实战型商学院,首家提出并拥有“科学创业”理论及落地体系,是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深创投、天图投资、BAI资本、钟鼎资本等头部基金指定的投后赋能机构。


高维学堂联合53位创业实战导师,专为快成长企业量身开发出一整套科学实用的创业必修课,涵盖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才5大核心模块。


高维学堂在北上广深厦杭等多座城市设有教学中心,每年超10000人次的创始人携其高管来到课堂,92.7%的学员来自口碑推荐,超万条课后评价的平均满意度4.96分/5分制。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雨中你最美上海宛平南路(原谨记路1068号)的那座纪念塔 (ZT。 来自弄堂网)对话6位CEO,我发现了他们转型升级的秘密……​别的简报|“请勿用止咳药炖鸡” —— 美国人表示学到了看完2022雷军年度演讲PPT,我学会一招!原来,产品经理和大厂CEO之间只隔着这4张“思维底牌”看完觉得学到了,又感觉什么都没学对话和睦家CEO吴启楠:百亿元收购后,华尔街「优等生」寻求最优解|医的故事“清华帮”组队创业,要打破芯片能效天花板,对话苹芯科技CEO宇宙尽头是带货!新东方直播,我学了这些词重磅!王毅部长对澳讲话:修复中澳关系澳洲要做这4点!澳洲总理刚回应:不会改变!全世界最贵臀部惹出大笑话2去掉汗味,清爽过夏天的秘诀就这4点,其他都是假的!美国入境档案-建筑师李锦沛深度对话原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出任机器视觉军团CEO,如何让大象跳舞?4名发小一起考上清华,顶峰相见的背后,我却看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百位一线投资人共话2022硬科技投资 | 甲子引力凤凰卫视《中国深度财经》栏目对话硅谷高创会CEO雷虹:高通胀和经济衰退预期下的科技企业发展去东京实现好莱坞明星梦失败后,我学会爱自己《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中,薪酬最高的10位CEO酷热而不躁,因为我学会了这几招读完《相约星期二》,我学到了哪些表达?(1)毕业季:MIT毕业生这几年都学到了什么?两年读完MBA和教育学,我学会的是躺平和爱 | 校友对谈又见希腊,那有一片蔚蓝色的海(3)周杰伦这题,我学废了做到这4点,才算真正的“人间清醒”闭口、黑头……粉刺没完没了,涂药膏注意这4点才有用!一句话224亿灰飞烟灭!号称地表最强分析师,谁是郭明錤?奇葩!为了$400机票钱,加拿大男子持续通话24小时??结果……周六校友对谈 | 两年读完MBA和教育学,我学会的是躺平和爱我們家的西紅柿黃了茄子紫了豆角歇了黃瓜我不管了年纪不大结果脑梗了?这4点风险因素必须了解!在美国工人阶级家庭的农场长大,我学会了work smarterVR陀螺对话伯宇科技CEO陈烨玥:电致变色材料如何解决AR眼镜“光学痛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