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为了安全,你在冒多大的风险?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843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William Farlow on Unsplash.
1
为了安全的冒险
前天我和古典有一个直播,聊 30+ 的发展。古典提到一个数据。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稳定和安全,考公务员。但是公务员的录取比例,只有 1% 左右。就是说,99% 的可能性你是考不上的。
古典冒了一个金句:“你很难相信 ,人为了安全,愿意冒多大的风险。”
其实我们很多奉为圣言的话,都是有欺骗性的。
比方说这句,“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就像上面这条路,其实对 99%的人来说,真相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坑。
还有很多类似的“路” 。
我的同学是上海一流大学的教授,上学期末收到学校通知,要实验室必须雇佣 N 个应届毕业生一年,一个月 3000 块。我想这样,学校的本科生就业率数据会好看些。
也就是说,如果你走这条路,而且是成功者,去了一流大学,毕业,然后有一种可能就是每个月 3000 块被就业了。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为什么这样的坑,总有这么多人在走?
因为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事情在慢慢变糟糕,而且因为是慢慢变糟糕,似乎糟糕就没这么糟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人在一起,如果不是我一个人糟糕,似乎也没有这么糟糕。就好像一群羊向着悬崖走,中间的一只左看右看都是羊,于是觉得很安全。如果前面就是深渊,也是不知道,更不会讨论的。
但因为你们人多,这就是一条路了么?
对不起,真不会。
因为真相是,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诺言一位朋友 Po 的)。
▲ Photo by Federico Respini on Unsplash
2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既然人生都是,职业其实当然也是。
但这很难理解,因为看上去别人似乎都在轨道上。要走出自己的路,哪有这么容易?
但现实是,每个人,最终都是走了一条自己的路,不管是被安排无知无觉的,还是主动选择和创造的。
我在 5-6 月份做了一个北美职场工作坊,工作坊有六周,内容林林总总,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提议能不能做二期,能够在有些方面更深入一些。
你可能要问,在哪方面“深入”?
3
不要搞反
我们认为我们在生活和事业里追求的是“Have”,是“拥有”。有钱,有房子,有晋升,有转型。为了这些“有”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如何能更多“获得”的方法上。
但其实“有”没“有”,“有”什么,靠“做” ,做什么,怎样做,才会有对应的“有”。
而“做”下面的最深一层,是“Be”,就是你底层的生命状态。生命状态决定了你会做什么。如果生命状态不到位,看上去天经地义的事,或者似乎很简单的事,你其实也做不出来。
我们很多时候,是弄反了,我们会说,等我有了 XX,我就 XX,等我干了 XX,我再改变状态。这其实都是本末倒置。因为你如果不做,就不会有,你如果不在某种状态,你也不会做。在这种时候,哪怕你做了,哪怕你看上去有了,其实这些也不会是你的。
我们为什么会走那条 99% 会失败的路, 因为你的 Being 是被恐惧控制的,所以你会费尽所有力气去抓住这看上去的安全。哪怕它是虚假的。如果不在这个层面改变,你会一次一次掉进这样的坑里。直到我们在 Being 的层面改变,面对自己的恐惧,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改变。这时候你会做不同的事,也才会拥有不同的可能性。
于是就有了这个工作坊。8 月 8 日到 9 月 2 日,四周的时间,我会带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是四周?因为需要一些时间系统地理解我们的内在世界,养成新的习惯也需要 2-3 周的时间,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培养在 Being 层面的“习惯”,如果能够坚持,几个月之内,每个人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四周的详细内容在下面海报有详情。我明天也会做一次直播,和大家聊聊工作坊的设计和内容。
这一次工作坊,有两个很重磅的“惊喜”。是我和两位大师的独家访谈(注:这两个访谈内容后期会在平台公开,我这次工作坊里会做对访谈的解读和讨论)。
一位是很多奴隶社会的读者朋友都熟悉的《臣服实验》和《不羁的灵魂》的作者 Michael Singer 。《臣服实验》,因为我 2016 年的一篇文章促成了大陆发行的中文版。终于在六年之后,我有了缘分能和 Michael 见面。Michael Singer 年事已高,现在已经拒绝外部采访,因为这本书的特殊的因缘,有这次机会,真的是非常难得,我自己也非常期待。
还有一位,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尼泊尔高僧明就仁波切。他的两本书 The Joy of Living 和 Joyful Wisdom 都是近几年的畅销书。The Joy of Living 的序言是 Daniel Golman 写的,Daniel Golman 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普及情商这个概念的的心理学家,他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这本经典书籍已畅销二十多年。我曾经推荐过的《三重专注力》这本小书,是 Daniel Golman 和 Peter Senge 合作的。他在 The Joy of Living 的推荐序里面写了一句话:
My own branch of science , psychology, had always assumed that its roots were to b found in Europe and America, around the st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at view thurs out to be both culture-bound and historically shortsighted; Theories of the mind and its workings – that is , psychological systems, -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in most of the great world religions, all from Asia.
(我从事的科学分支——心理学,大家一直认为它的根源是在二十世纪初左右的欧洲和美国。这种观点最终被证明是受文化限制的,而且在历史上是短视的。心智理论及其工作原理——即心理系统——在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古老religion中都有发展,这些religion都来自亚洲。)
4
一部纪录片
他从 2002 年开始参与了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WaismanCenter 脑科学中心的一项科学实验,看长期冥想对一个人脑电波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非常令人震惊。这个实验被纪录在一个纪录片里,今天晚上的直播,我会和大家分享这部纪录片的一些片段。
奴隶社会的很多读者可能都看过在视频号放过的《迷途但不迷茫》这部纪录片(纪录片收费,费用都已转给纪录片团队)。是讲的同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研究中心一直在持续工作,2020 年他们发表了另一个研究论文,就是长期的冥想可以延缓大脑衰老。明就仁波切当年做这项研究的时候 41 岁,但是大脑年龄要年轻 8 岁左右。我有一张近期的访谈截屏,看上去的确很年轻。很有意思的结果,不是吗。对害怕衰老的朋友,原来这才是正道:)
https://centerhealthyminds.org/news/brain-scans-link-meditation-to-slower-brain-aging-in-advanced-meditator
5
八月启程
参加者限于参加过一期工作坊和看过诺言 4.0 的朋友。购买本期工作坊将赠送一年社区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学习诺言全部课程,请参加者在开营前至少学习完诺言 4.0 的前三课。和一期工作坊一样,工作坊是线上浸入式设计(详情见海报或者我的网站 yinuoli.org/workshops))。工作坊会有五次我带的直播课程,四次互动答疑,每日工具和练习和社区支持。诺言社区成员和一期工作坊成员有专属优惠,详情请联系社区工作人员。
- END -
李一诺:海外华人在职场的深层困境
留学海外后,20+、30+、40+的她们,分别有着怎样的迷茫与领悟?
一诺:生活会因为没有勇气变得更好吗?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