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打不骂,这种爱,却让孩子最反感

不打不骂,这种爱,却让孩子最反感

健康

作者 | 徐亚辉

编辑 | 飞鱼

责编 | 陈沉沉



前段时间,一则“妈妈私拆档案袋,女儿被气哭”的热搜视频,引起了大家对边界感问题的热议。
 
据女儿介绍,档案袋上有明显的封条和告示,自己曾提醒父母不要随意打开;

然而母亲还是私自拆封,被发现后辩解说:我又不晓得。
 
很多网友在看到事件后,开始细数自己是如何被父母实施控制的。

他们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反感」
 
不少父母已经意识到,对孩子有太多的控制不利于其成长;
 
然而,从边界感的程度上来说,比控制更可怕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窥视。
 
因为被人窥视,引发的体验是——「恐惧」

举个例子来说:
 
有人当面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来做出反应;
 
但如果不知道别人在我们的背后做了什么,是不是就会觉得后脊发凉?
 
 

窥视的父母,烦躁的孩子
 
 
这天,读初三的女孩露露跟我倾诉烦恼:
 
她每晚在房间刷题时,妈妈都要求她的房门留出一条窄窄的缝。
 
中途妈妈进来送牛奶,总是会快速扫视一遍露露的书桌,再环顾整个房间,仿佛在寻找什么,又要杜绝什么东西出现。
 
次数多了,露露有点生气,高声质问妈妈: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就直接问我,这样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妈妈顿时没了面子,训斥露露:

“我关心你在做什么还违法了吗?谁教你这么跟大人说话的?”
 
“你老是跟审查我似的,别以为我不知道!又不是第一次了,正大光明点不好吗?”女儿步步紧逼。
 
妈妈理屈词穷,摔门而去,母女关系有点闹僵。
 
我问露露,妈妈这样做会让你有什么感受,

她说自己常常莫名感到紧张、烦躁,觉得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监控之下,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比如有时在学校上课,会忍不住担心妈妈会不会偷偷进入自己房间,找到自己一些隐私的东西;
 
而且她最近越来越不愿意回家,很想过上寄宿生活。
 
“就感觉某个暗处有双眼睛盯着自己,

那种恐怖将把自己变得很烦躁,想迅速逃离。”



父母为什么紧盯孩子?
 

像露露妈妈这样的父母,为什么总担心孩子在某些地方“出格”、超出掌控,所以非得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呢?
 
在意识层面,他们给出的理由大部分是:
 
担心孩子学坏、遇到危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总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监控之下,才会沿着正确的路径成长。
 
但实际上,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窥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一是,父母的认知偏差和错误解读。
 
举个例子:

青春期孩子在门上贴着“非请勿入”的字条,体现的是这个阶段孩子对个人隐私的需求;
 
而在父母眼中,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偷偷做些大人反对的事情,不敢让他们知道。
 
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

青春期孩子就像更衣室里的演员,因为担心观众怎么看待自己,于是会尝试穿上很多不同的服装;

所以,他们更需要足够的空间和长时间的准备,才能登台。
 
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这种担心别人看法、想要独处的状态有所理解,

他们就认为是这个孩子开始不服管了,或者要做一些离经叛道的可怕事情,所以必须盯着。


二是,父母内心的投射。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格,其实可能是接受不了自己出格;

担心孩子偷鸡摸狗,可能是自己有偷鸡摸狗的冲动。
 
这种说法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前面提到的露露妈妈,也是生活在一个严苛教育的家庭,总是被母亲打手板教训“没规矩”。
 
小学五年级时有天下雨,她没带伞,班里有伞的男孩邀她一起回家,两人边走边讲笑话,两人聊的很开心。
 
不巧被来接她的母亲撞上了。

母亲当场脸色就很难看,一下子把她拽到自己伞下,低吼一句:“你这女孩子真没规矩,怎么这么轻浮!”
 
她羞愧地差点当场哭起来。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感,这是很自然的事。
 
但在有些老一辈父母眼中,只有到了恋爱的年龄才可以和异性交往,否则就是轻浮之举。
 
露露妈妈曾经被自己的母亲定下“不能轻浮”的规矩,所以她就用同样的要求来窥视女儿,防止在露露身上发生破坏规矩的行为。
 
这样一来,其实满足的是露露妈妈对“自己是一个守规矩的好人”的这种心理需求。

三是,父母在心理上与孩子融合过度。
 
在孩子很小时,母亲总是很快识别婴儿饿了、热了等信号,即刻给予满足。
 
这是养育者和孩子充分的融合,目的是为孩子提供日后独立成长的物质和心理资源。
 
但孩子成长很快——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他从幼儿园回来说自己有了个小秘密、再大一些拒绝被父母拍照、青春期宣示主权……
 
所有这一切,都是孩子在为自己成为独立个体所做的心理准备。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意孤行——

孩子成年以后,还随意闯入孩子房间、偷偷翻东西等行为,屡见不鲜。
 
父母会辩解说:我们这是不顾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听上去是在表达对孩子深切的爱,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父母跟孩子融合过度、缺乏边界感的表现。


长久的窥视,
带给孩子两层危害
 

父母长久的窥视,表面上是关注和满足孩子,但实际上会带给孩子无形的伤害。
 
第一个危害:破坏孩子的主体感
 
主体感,就是一个人大部分的选择是为自己;
 
如果说自己总是为了满足别人而活,那么这个人的主体感基本是被破坏的。
 
28岁的来访者芳芳就是这样。
 
她说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
 
“都说要做自己,可我根本不会。即便离开父母几年时间了,他们的监管还在,我感觉就是这个命了,不配做自己。”
 
我问她:“来做咨询这件事,算不算做自己?”
 
她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或许算吧。但我妈知道了肯定会骂死我,觉得给她丢脸了。”
 
原来,芳芳从小就在妈妈的掌控下长大:决定她穿什么衣服,甚至找班主任“串通”,掌握她在学校的动态。
 
上大学时,妈妈以断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为要挟,逼迫芳芳选择了毫无兴趣的专业。
 
从芳芳的描述中能看出:从小到大,她很少作为一个主体状态去自由选择。
 
母亲一直入侵着她的生活,让她的主体感始终处在虚弱和匮乏的状态,不能拥有独立的自己。
 
芳芳从初中开始,就出现后背疼的症状,工作几年以后越来严重了,去医院检查,并没什么结果。
 
在多次咨询后,她才对背疼有了更深的理解。
 
后背意味着“靠山”,也就是父母;

而持续的后背疼,意味着父母在芳芳的心中是压力一般的存在;
 
这种压力感的来源就是被窥视和控制。
 
长久生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下,畏缩的自体难以发展,这种精神的痛苦就会使用躯体的不适来表达。


第二个危害:让孩子总是处在“被迫害”的感觉之下
 
芳芳的苦恼还在于,她发现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塌糊涂的。
 
比如她想减肥的时候,男友怕营养不够,帮她点了平时喜欢吃的东西,她就真的很生气,认为对方是在害她,为此俩人闹得很不愉快。
 
我说:“你好像很难相信,男友这么做,有可能是在关心你。”
 
她涨红着脸,沉默。
 
工作中,每当面对有难度的任务时,她的情绪就很大,总是习惯性地觉得这是领导和同事为难她、不认可她。
 
由此可见,芳芳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容易感受到来自别人的敌意——
 
她把男友的正常关心当作是伤害,把领导和同事对她的信任解读成有意针对。
 
我问芳芳,当遇到以上情况时,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想法?
 
她想起高考结束那个夏天,父母勉强同意她一个人去外地姑姑那里游玩几天。
 
因为害怕自己不在的时候,母亲偷偷窥探到什么。
 
临行前,她特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私人物品偷偷打包提前寄到姑姑家。
 
到这里,我们能够看到芳芳更深层的恐惧,心理学上称作“被迫害焦虑”
 
芳芳经常被母亲窥视,“被迫害焦虑”容易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下。
 
在她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里,那个窥视的妈妈始终在心里挥之不去。
 
无论在亲密关系还是工作中,她总是怀疑别人要“迫害”自己、挑剔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够好。


给父母的建议
 
 
被窥视的孩子,即使肉身已经长大成人,但在心理上,只能作为父母的一部分存在,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
 
而一个人只有拥有反抗能力,才能走向独立。
 
因此,不要时时刻刻盯着你的孩子,事无巨细地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掌控和干涉。
 
当父母觉察自己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有类似问题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接受孩子的拒绝,别怕被“抛弃”。 
 
父母总想控制孩子,潜意识当中是害怕被孩子抛弃;
 
但在心理上,只有孩子能够“抛弃”父母,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格独立的人。
 
有的父母在遭到孩子的拒绝后,恼羞成怒:
 
“那我以后不管你了!你的一切都不要由我们来负责!”
 
这种没有边界的威胁,是在制造双方都无法独立的场景;
 
任何一方离开另一方都活不下去,这不是爱,而是关系的悲哀。
 
健康的关系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第二,分清楚合理担心还是过度解读?
 
有时候父母往往分辨不清楚,对孩子一些行为的担忧到底是合理还是过度?
 
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况:
 
你有个上小学的女儿,女儿班上某同学的父母离婚了,这个同学变得很孤僻,也无心学习;

女孩觉得同学很可怜,于是就主动靠近,慢慢两人成了朋友。
 
作为父母,你会认为自己的女儿富有同情心?还是担心同学可能影响她的学习和性格呢?
 
这两者代表的都是父母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孩子怎么想。
 
此时,你不妨和孩子谈一谈,了解:

彼此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做点什么才是能真正帮到同学;

和孩子约定,如果遇到处理不了的困难,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支持。
 
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直接粗暴地命令孩子不许再跟这个同学交往。
 
结果,孩子因为这件事关闭了心扉,遇到真正的困难和危险时,反而不敢让父母知晓。

第三:学会一点点放手。
 
父母要学会保持对孩子的合理关注,而非大面积地掌控。
 
总体方向是直接问问孩子需要帮什么忙;

如果不需要,就退后支持
 
这个态度背后,蕴含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更有助于推动孩子的自主性。
 
当然,要父母一下子放手是不现实的;

可以从能放手的一小步做起,然后再循序渐进。
 
那个担心女儿交友不慎的妈妈,就是从“不反对,先观察”的一小步开始的。
 
她和女儿商量并征得同意,邀请同学每个月可以来家里一次,给她们做好吃的。
 
第一次来,同学开始有些拘谨;女儿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对方,两个人吃东西、玩拼图、做作业,一天下来很愉快。
 
妈妈突然觉得孩子又长大了一些,适度地放开,局面并没有自己想象般可怕,反而对孩子的能力有了新发现。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
 
正常情况下,

父母不需要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预,

孩子就能自然朝着被社会所接纳的方向健康发展。
 
孩子真正的成长需要以自己的主体出发,而不是生活在父母的主体之下。
 
所以,为人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更多自由,就是为孩子日后飞向更远更高插上了结实的翅膀。
 

作者:徐亚辉,二级心理咨询师;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看见一个养育自己的机会

不仅可以当好孩子的父母

也可以当好自己的父母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还没信号!”中国电信广东全省突然崩了:连10000号都打不通!最新回应来了你适合哪种爱豆妆? 颜值最大化的诀窍在这!作为学生,你教师节如此给我送礼,我能不骂人吗?他是最后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却让全网点赞新晋减肥药半年卖了15.5亿美元,却让20.2%的人犯恶心,这是咋回事?如何不打不骂管教好爱闯祸搞破坏的熊孩子?只要坚持做这3点美国的路怒不提手机的华为,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王宝强最新的电影,让人一点也笑不出来,却让董宇辉看哭了。。。这件小事,看似无所谓,却让孩子悄悄变好全球首个承认“外星生物”存在的国家:展出2具遗骸,震惊世界!满城“骷髅人”,坟头蹦迪,却让全世界着迷老公请婆婆和两个姑姐吃饭,要我给他转2000,却让我在家吃泡面…狂人李敖唯一不骂的人,“我的朋友胡适之”不打不骂,谈笑间摧毁心态:这种“家庭暴力”,父母毫不在意,孩子泪流满面这部“建国以来最反动的电影”,才是京圈20年辉煌的根基为什么这部电影女性只能出场5分钟,却让所有美人争着出演?“我弱我不敢下山”老祖气急“你还弱?我连你看门的狗.都打不过”陆长生黑脸:“那是赤血遗种,我也打不过”中日美将俄的爱恨情仇4岁,60斤!一查竟是这种病!医生:这种食物再好也别让孩子吃太多突发!澳新银行疑似发生网络故障,大量客户无法提取资金!“银行电话打不通”“App打不开也用不了钱”被爱,是经过;爱,是持久回望广武看北京(赵逍关于《广武门 北京城》的创作谈)宁德时代铺路,却让对手捡了漏糕妈:不贵,却让我爱了好多年!入秋我囤的好物大公开“如何不骂脏字的阴阳怪气回怼??”网友是有两把刷子!中国最“臭”的城市:臭晕游客,吃吐无数人!比柳州还“上头”,却让鲁迅表白!穷游必去,比苏杭更诗意你有同感吗?在沙滩上,这6种行为让澳洲人最反感!《心向阳光》&《光明》《再也不骂音乐节主办方了!》他拍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却让60万人感到恐怖5085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黄广战役 17她抛弃了爱人,却让我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与人交往的细节,最反映人品复旦教授:孩子该打就要打,不管不骂不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芭比》爆火,国内排片逆袭激增!取悦了女性,却让一堆男性破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