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卷编制,也不能后知后觉啊
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57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
低头考编,抬头看路。
- 1 -
再来聊一下大学专业报考的事儿。
之前我们写过土木专业爆冷跌落神坛,原因是城镇化见顶,投资拉动经济模式转变,大兴土木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有人愁也有人喜,土木是没落了,但是师范专业又行了。
看消息:
今年多地师范生录取线赶超985,教资考试报名人数5年增3倍。
安徽、河北、山东公费师范生录取线超过了很多双一流大学最低投档线,甚至在江苏没有公费名额的情况下,考生还是选择报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而放弃了985、211大学。
这,宁愿做乡村教师,也不上985,211?
这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师范在之前已经无人问津很久了,我记得十多年前表妹选专业,家里的意思是让她报个师范专业,毕业了回老家安稳一点,还有寒暑假,表妹死活不同意。
当时,市场经济搞得如火如荼,什么都是新的,而老师只能窝在学校里,每天重复着单一的知识点,收入也不高,在年轻人眼里没什么吸引力,何况早就在学校待的够久了,谁还愿意再回学校待一辈子。
所以,那时候师范生的分数线是低于普通专业分数线的。
谁能想到,没多少年的功夫,师范又行了,不但分数线超过985,连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也是连年看涨。
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410万人,2019年则攀升至800多万人,2020年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达到990万,2021年报名人数突破1000万。
为什么师范突然又行了?
- 2 -
行业有句经验之谈:
看一个行业行不行,就看清北复交的毕业生去不去。
前几年,深圳几所超级中学吸纳了一大批清北毕业生,某外国语学校20个录取者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有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有13人为清北本硕连读。
这个消息一度让舆论哗然,清北本硕,这可是实打实的名校生啊。
教师为什么这么吃香了?
其实本质上,还是卷编制带来的效应,看这些年的毕业生去向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家都跑去体制内了。
从牛叉街道办去清北选调,到北大博士去做城管,再到名校生扎堆考贫困县,只能说卷得程度越来越高了。
如果考公太卷了,那么考教师编也是一种曲线为人民服务的可选项。
一个更直接的激励就是,2021年教育部公布《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为国家公职人员。
规定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
所以,考教师编就是考公啊,还是有寒暑假的公。
难怪录取分数线要超过985了,年轻人宁愿做乡村教师,也不愿上985,这么看,不奇怪了。
为什么?
在可预见的未来,985毕业之后,估计连去乡村做教师都要靠卷了,说不定只能去支教,现在直接定向培养不香吗,毕业就是吃财政饭的。
……
- 3 -
结语
可是,现实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不可否认,教师编很香,报考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现实是学生却越来越少。
新生人口连年下降,没有学生,还需要那么多老师吗?
老家的小学很多年前就开始合并了,中学也不乐观,大学呢,我有个民办学院的老师朋友,比较焦虑,他说未来学生越来越少,大学明显过剩,转成社会大学搞成人学历提升?学校呆久了,不知道出去还能做什么。
所以,未来一切建立在人口规模上的职业和行业,其实都处在下行周期。
下行周期就意味着存量竞争,只会越来越卷。
低头考编,也要抬头看路啊。
拓展一下思路,只有教师编是这样吗?
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创造更多需求,提供更多机会。
俗话说,下雨天,多读书,经济小年,更应该蛰伏蓄势。
冯唐的这个成事心法,集合了曾国藩、麦肯锡和他个人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成事方法论,不管是职场白领,还是管理者,都很有启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