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吃苦有意义,哪种吃苦是扯淡?
关于现在的小孩要不要让他吃苦的问题呢,主要有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派是非常传统经典的道理:吃苦的经历都是财富,想要把技能学得精,把事情做得好,那必须要经过一番十分痛苦的过程,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的是成不了事的。只有在春天勤奋刻苦耕耘的人,秋天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另一派的观点十分犀利也十分颠覆: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赞美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能不吃苦就别吃苦,只要你擅长吃苦,那就有吃不完的苦。那些让你多吃苦的人你要小心,多半是剥削你的人在进行PUA。
这两种观点看起来好像都很有道理的,就让人感觉很矛盾,那吃苦这件事儿是好还是不好呢?有用还是没用呢?
之所以这个问题让人糊涂,是因为“吃苦”这个词的范围过于宽泛了:只要是肉体和精神上感觉到痛苦不堪的经历,都叫做吃苦。但事实上,吃苦也是分很多种类的,同样的痛苦,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对人的影响可是差很多啊,如果全都混为一谈的话,只会让人脑子越来越乱。
所以今天我们不如纯粹地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对“吃苦”做一个分类讨论:
自愿的吃苦和被迫的吃苦
就算再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下,自己也愿意因为一个目标,承受很多痛苦。只要放弃,就会立即舒服,但他依然选择继续吃这份苦。这个叫做自愿的吃苦。
被客观的环境制约,被身边的人逼迫,被外界施加的压力和情绪所绑架,避无可避,躲无可躲,无法选择,不得不去承受的那些痛苦,这个叫做被迫的吃苦。
可以看出来,自愿的吃苦和被迫的吃苦,一个是内部驱动,一个是外在强加,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是越吃苦越受益越强大,后者是越吃苦越损耗越虚弱。所以,同样是吃学习的苦,自己想吃和被迫吃,呈现的状态就是截然不同的。自己想学习,你打他骂他撕他的书本他一样能学得很好;如果是被迫学习,吃越多的苦反而身体和精神状态越糟糕,成绩越差。
所以,分类讨论的结论如下:自愿的吃苦才是有意义的,被迫的吃苦是扯淡
自己感觉到的苦和别人眼中的苦
每个人对苦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老一辈人觉得风吹日晒干体力活忍饥挨饿叫做苦,年轻人觉得996加班毫无娱乐是苦,成年人觉得扛着家庭的生活压力是苦,小孩子觉得上学刷题记忆背诵是苦。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苦才是真的苦,又觉得别人的苦不算苦。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认知错位的现象:你觉得自己在吃苦,但别人都觉得你很享福,你说苦就是矫情;或者是别人都觉得你吃了很多苦,但你自己却不觉得有多苦,甚至甘之如饴。
但是,与此同时,把吃苦这件事表现给别人,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支持,是可以带来价值和好处的——或者获得好名声,或者获得实际的补偿。
所以,很有意思的逻辑就来了:
如果是吃了那种“自己实际上没觉得苦,但是别人认为的苦”,就非常占便宜了,自己本身没太难受,但是却被周围人同情支持并获得奖励补偿,这种感觉就好像上班摸鱼还领薪水,不苦白不苦,不要白不要啊!譬如我高三那年,所有的长辈看到我,都会泛起同情的泪光:孩子天天点灯熬油的学习吃苦受罪了,赶紧给她买点好吃的!其实讲良心话我当时也没那么痛苦,当然累是累的,但是当学霸整天碾压别人其实感觉也蛮爽的。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周围环境对自己有些过度的理解和支持,对我的心态影响还是非常积极正向的。
反过来,如果是吃了很多自己实打实感觉到的苦,又得不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那就非常惨了。因为自己已经承受了痛苦,不但没有得到社会支持理解,还被否认被忽视,说你这个根本不算啥苦,别娇气坚强点!这等于苦上加苦,然后继续不被理解,然后就变成苦的N次循环。譬如那些所谓的“差生”,已经承受了学习的苦,还被所有人说你没努力就知道玩……那就会陷入苦而无法自救的漩涡了。
综上,这部分分类讨论的结论如下:只有被他人认证过的苦,被同情的苦,才是有意义的苦。无论自己感觉有多苦,只要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证过,那就是矫情,那就是有病,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越多的苦只会带来成倍的折磨。
成功的吃苦和失败的吃苦
成功的吃苦是指在吃了很多苦之后,得到了世俗意义承认的成功,考上清北了,有钱了有名了,苦尽甘来了。失败的吃苦就是指在吃了很多苦之后,生活境况也没变好,甚至越变越差。
这个分类不用我多说,大家可以肉眼可见地看明白,只有成功的吃苦才是有意义的吃苦,失败的吃苦甚至都不能被叫做吃苦,更应该叫做倒霉,或者是更刻薄一点,叫愚蠢——吃了那么多苦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不是脑子有问题还能怎么解释?
哪怕成功者的成功所经历的苦也很愚蠢,或者他们的成功也有很大运气成分,那吃苦也是有意义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小的时候为了练毅力用手抓冰,这事本来很扯淡,但就因为她“成功”了,抓冰这事儿就有了意义,应该推广学习。
成功者再小的苦也值得大书特书,失败者就算一生困顿,苦如黄连,却也无人在意。
经过我以上如此详细的讨论,大家就可以更好地分析一件吃苦的事情有没有意义了。从这这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就好了。
下面来个例题:孩子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是有意义的吃苦吗?
首先要判断是不是他自愿的:如果是孩子非常自愿这么做(被洗了脑也算数),认真的相信这样可以磨炼自己意志,对自己有好处,并且这样做可以为家里解决经济困难,那就有意义。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是被迫的,本来不应该这么苦的,都是被大人强迫的欺负的,那这种吃苦就是扯淡。
其次判断这件事会不会引起他人的理解同情:如果孩子每天走很远上学这件事,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儿啊,为了上学可以这么努力啊,真是个好孩子,甚至为了这个每天给孩子加个鸡腿,这个吃苦就有意义了。但是如果孩子走很远上学被认为理所应当,抱怨两句累还会被骂,那这种吃苦就十分扯淡了。
最后判断一下,这件事对他的成功有没有帮助呢?这和孩子的身体有关系了,他要是个身体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孩子,那走很远的路会让他身心愉悦,对学习好是有帮助的,那就算有意义。如果是个身体差精力差的孩子,这段路途会耗费他过多的能量,让他一上课就想睡觉,只会耽误他学习上的成功,那这种吃苦就很扯淡。当然也可能出现一开始身体差,后来身体变好了的更复杂情况,那说明一开始的确是扯淡,后来开始逐渐有意义,哪一段的影响都不能忽视。
那么,如果孩子是自愿的,但是又得不到理解同情,同时他的身体情况普通,走很远去上学让他有点累又不至于太累,那么这事儿算有意义还是扯淡呢?
呃……就只有三个字可以概括了:不一定啊!
相信现在的你,再也说不出“吃苦就是好”或者“吃苦就是不好”这么简单粗暴的结论了。事实上吃苦只是一个现象, 产生这个现象有很多种类的原因,而这个现象也会在不同条件下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结果互相叠加又会产生更复杂的结果。
在如此复杂庞大的因果联系网络当中,“吃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就和“梦见香蕉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性质已经差不太多了……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千头万绪,极难控制。然而人类又极其渴望控制感和安全感,所以就一定要搞点精神胜利法,给自己某种仪式,让自己相信这世界的发展有迹可循:
譬如说,我们总相信某种“福气守恒”,觉得吃苦够多,幸福来的就越多;譬如说我们总相信某种“运气守恒”,塞翁失马,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譬如说我们总是相信某种“善恶有报定律”;譬如说我们总是相信“拥有金钱的数量和拥有幸福的数量相等”。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幻觉,统统的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这个混乱的,没啥道理可讲的,无法预测的糟糕世界。
所以呢,对待吃苦这事儿的态度,最好的就是顺其自然,小孩想去吃苦,别拦着他,小孩不想吃苦,也别强迫他,小孩抱怨吃苦,就好好安慰他,帮他想办法,无论你觉得小孩有没有吃苦,都好好的支持他爱他,肯定没毛病。
毕竟,人生已经够苦了,就不要额外再加苦了;世界已经够复杂混乱了,就不要再人为的添乱了吧。
❤
姐妹们都知道橙子在温哥华,和大家有时间差,所以给大家推荐下我的专职话事人“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姐妹们有文章、育儿、商品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包转达,包解决,包满意!
热文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教育 · 科普 |——
◆ 弹琴写作业做家务全都不用催,做事主动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