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沙特和平峰会
8月7日,中国、美国、印度、巴西等4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落幕。
峰会没有发表联合宣言,但据说达成了口头共识,即“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任何和平解决方案的核心”。
其实按照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12条意见,第一条就是尊重各国主权,第二条才是“摒弃冷战思维,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即响应俄罗斯的诉求,反对北约东扩。
对于峰会的结果,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形容“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尤其赞赏了中国“积极并具有建设性的态度”。
莫斯科方面称:
“此次会谈显示,西方试图动员全球南方国家支持泽连斯基的立场注定失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评论道:
“中国列席是富有成效的。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中国愿意在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前提下,为结束乌克兰战争发挥作用,那会是富有成效的。”
而一些来自第三方的学者也指出,这场峰会体现了一个微妙变化,即中国可能倾向于参与一些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多边活动,以减少来自西方的压力。
实际上,中国的出席是情理和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通常避免独自出现在发达国家小圈子里,但只要是南北对话性质的场合,参会并不存在障碍。
沙特阿拉伯吉达,来自中国、美国和沙特的代表参加会谈。美方派出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代理常务副国务卿纽兰,中国则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前外交部副部长)李辉参会。
拍大合影时,中美代表的站位分居东道主两侧。
简单介绍完会议背景,接下来谈谈对吉达峰会的认知。
有一种观点认为,峰会表明各方对俄罗斯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开始在排除俄国的情况下讨论战后秩序。
这次峰会是开战以来首次由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乌克兰问题会议,与会的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国在立场上其实多多少少有些同情俄罗斯,也并未参与对俄制裁,主办方沙特还坚持石油减产,相当于配合莫斯科托住油价。
如今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来参会,虽然距离达成共识十分遥远,但对俄罗斯来说终究不是好兆头。
一些亲西方的观点甚至预测,吉达峰会将是“维也纳模式”向“雅尔塔模式”的转变——前者对失利的大国相对友好,战后格局邀请各利益相关方一起讨论完成,后者则完全排除了失利者。
另一种观点认为,吉达峰会只是沙特卖美国一个面子组织了一场戏,本质上是因乌克兰反攻不顺,华盛顿于战场上无计可施,想通过外交战线对俄施压。
自今年6月初发动反攻以来,乌军进展极其缓慢,且伤亡很大(《艰难的反攻》);7月底乌军在西方压力下发动了《一次大胆的进攻》,但仍收效甚微。
按照北约方面的预期,原本希望通过上半年的一波军援支撑乌克兰直接取胜,收复全部领土。
可现在战局却陷入胶着,乌军上一次军事层面的获胜还是在去年11月的赫尔松战役。
考虑到秋天的乌东土地十分泥泞,不利于大规模推进,且明年春天美国将开启总统大选周期,僵持的战局肯定会成为共和党猛烈攻击拜登外交政策的靶子,因此西方能不能维持目前的高水平援助将存在大大的问号。
有学者评论道:
“对于基辅来说,时钟在滴答作响,对于莫斯科来说,它只需要专注于防守即可。”
既然战场上无法打破僵局,美国只能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外交战线上,希望集结更多的国家向俄罗斯施压。
假如乌克兰大反攻气势如虹,欧美其实根本没必要劳心费力搞这种涵盖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活动——邀请发展中国家参会本身就是欧美信心不足的表现。
自6月初发起反攻以来,乌军唯一的进展就是抹平了俄军阵地的一小部分“突出部”,即图中紫色区域。
乌克兰泥泞的道路给机械化部队推进带来很大困难。
站在笔者的角度,更倾向于吉达峰会是乌克兰危机外交博弈的一部分,是一场西方主导、中立国家主办、试图拉拢发展中国家的峰会。
首先明确一点,吉达峰会的规格属于“部长/副部长级会议”,与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或雅尔塔会议存在本质不同。
部长/副部长级会议侧重于工作面的沟通,无法对重大问题做拍板决策,也很难达成各方利益妥协。
而真正讨论战后秩序的会议美国不会只派沙利文去,中国也不会只派欧亚事务特使去,必然由国家元首亲自上场(《中国希望乌克兰战争怎样结束?》)。
另一方面,“大会”往往起一个仪式和宣传的作用,指望40多个国家能讨论出个结果简直难如上青天,一天的议程也就够每个国家的代表发一轮言。
真正决定性的会议通常只有最具实力的几方参与,比如中、美、欧的领导人在某个场合下坐到一起,那才是搅动全球风云的大事。
前文谈过很多俄罗斯与普京的困境,本篇最后也谈谈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困境。
当前战场上的僵局,说白了是普京和泽连斯基踢给欧美的“球”。
乌克兰本身是一个代理人,或者说“工具国”,它拥有成熟的组织架构和兵员,但缺乏大多数战场所需的物资装备,需要外部源源不断输血。
作为基辅的外援,西方国家当然希望乌军用库存苏式装备加部分西方火箭炮、榴弹炮和无人机就取得胜利。
发现不行后,不得已协调了一下资源,咬咬牙给了几百辆现代化坦克,寄希望于今年夏天的反攻。
可俄军利用今年上半年的空窗期修建了密密麻麻的地面防御工事,坦克也不好使了,又需要提供战机和导弹。
然而空中装备不比陆地装备那般经济实惠,打一场以战机、导弹为载体的高科技战争是极其昂贵的。
一架F-16裸机大概要5000万美元上下,其挂载的空空导弹通常几十万至上百万美元一枚,类似“战斧”、“风暴阴影”等巡航导弹的单价更是高达150~170万美元。
相对而言,坦克装甲车、火箭炮榴弹炮、步兵冲锋等,都属于非常经济的打法。
于是考验西方决心的时候到了——你究竟还愿不愿意加大援乌力度,比如从目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水平提升至2000亿美元。
其实以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如果愿意无限制援乌,最终取得战场进展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就像直接给你100万和50%概率抽奖抽1000万一样,多少让人感到纠结。
总而言之,现在摆到拜登桌面上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要么继续押注,承担结果不确定的风险;要么见好收摊,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僵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