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也有偏见!AI辅助决策有风险吗?
在亚马逊,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除了上帝外,我们只相信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进行智能化决策。对于管理者而言,数据是完全客观的吗?又如何在人类判断与人工智能驱动决策之间达成平衡?
亚马逊:
用数据驱动决策
从亚马逊创立的第一天起,贝佐斯其实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技术公司,其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视为公司的核心要务。亚马逊最初的网站于1995年7月上线,用户购书时只要搜索作者、主题、书名或其他关键词信息即可。
在发展过程中,亚马逊就一直运用智能技术的力量优化向消费者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以及确保在企业的仓库里,合适的商品永远有货且可以快速配送。亚马逊通过算法搜集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帮助自己改善服务,降低价格,提供多种多样的商品选择。
并且,亚马逊还非常擅长通过数据中的洞察进行创新,其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 Amazon Go 这一全新的无人零售模式。Amazon Go 利用了许多前沿的技术,例如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完全颠覆了传统便利店、超市的运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门店效率, 改善了客户体验。
最近,亚马逊的系统已经可以替代高管做出许多零售决策,而且每做一次决策后,系统都会变得更加智能。每当机器做出决策时,它都会自动触发一个事后检查机制,检验所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事后检查机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下一次的决策正确无误。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学习亚马逊,通过发展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海量数据,掌握用户的行为与想法,从而推荐更加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1、当决策目标是“最优”,且决策风险相对较低、决策数据丰富时,可以采用机器决策。在采用机器决策时,应由人来制定决策规则,并大胆授权。
2、 当决策目标是“满意”,且决策风险较高、决策数据较少时,则应该由人类主导决策。不过可以运用机器分析数据挖掘真相,然后由人来做最终判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