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对称的蛋别乱捡,孵出来吓你一跳!
我们平时吃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基本都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卵圆形”。而有些蛋两头差不多大,孵出来的动物却会令很多人大惊失色,它们又是谁的宝贝呢?
鹌鹑蛋一头大一头小
形状:从“圆球”到“长条”
一说起“蛋”,人们一般都会先想到鸡蛋鸭蛋,继而引申到鸟蛋。然而论起“蛋的始祖”,其实要从爬行动物说起。按照现代分类,鸟类和恐龙、现代爬行动物同属“蜥形纲”,本身是从恐龙进化出来的,下蛋本领自然也继承自爬行动物远祖。现代爬行动物的“爬蛋”,没有鸟蛋那样花色繁多,却大多拥有更标准的几何形状,并且更为坚韧不易碎。
鸟蛋多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卵圆形”。而爬行动物的蛋总的来讲比较“对称”:有些非常圆,类似乒乓球;有些形成比较标准的椭圆;还有些“拉”得更长,甚至说是长条形也不为过,形状接近用来捣臼、首尾不分的手握石杵。
主打一个对称美
拟鳄龟圆滚滚的蛋
图源:dreamstime
龟鳖类的蛋从球形到椭圆形都有。如果寻找规律,栖息在特别干旱或者特别潮湿环境的种类,包括沙漠陆龟和完全水栖的龟鳖,其卵大部分呈球形;而生活于水陆相间环境的,则为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蜥蜴类动物体型差别巨大,大的科莫多巨蜥有3米多长,而最小的壁虎只有1厘米多。无论体型大小,绝大多数蜥蜴的蛋为椭圆形。
看我扭扭扭
视频来源:YouTube
不过也有另类,壁虎总科中一些会爬墙、爬岩壁的种类,蛋为表面带黏液的球形,可以粘在墙缝、岩缝中。外表与蜥蜴比较接近的鳄鱼,蛋也均为椭圆形。
黏在墙缝的壁虎蛋
长条形的蛋都来自蛇类。因为独特的身体构造,大部分蛇类产下的蛋都比较长,尽管有些还谈不上长条形,可至少也是比较长的椭圆形。由于蛇蛋在蛇体腔内一个挨一个地成串排列,所以在临产前,雌蛇身体的后半段都会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非常辛苦!
有时,因爬行动物的身体状况不好、生产经验不足或未受精等原因,也会有形状不规则的“水蛋”和畸形蛋出生。水蛋比较软,形状可以改变,而畸形蛋则形状不正常,这两种蛋都是孵化不出幼体的。
蛋壳:硬的强、软的韧
鸟蛋外壳都是硬质的,但大都比较脆,容易破碎。爬行动物的蛋壳有硬质也有软的,但总体来说比鸟蛋要坚韧。
壁虎类、龟鳖类和鳄类的蛋一般都是硬壳的,龟鳖和鳄的蛋壳都比较厚实,除非遭到较大的重力和冲击力,一般不会破碎。只有小型壁虎的蛋稍微脆弱一点。
睫角守宫:我蹿的一下就出来了
蜥蜴和蛇类的蛋多是软壳的。蛋壳虽然软,但质地类似皮革,被称为“革质”。蛋壳像一个橡皮球,有足够韧性和弹性,一般很难破损。如果说硬壳卵会被“撞碎”的话,那么革质的蛋则只会被“撕破”。
一窝蛇蛋通常黏连在一起
软壳的蛋在刚产下时比较“嫩”,需要接触空气或水后才能变得饱满而有弹性。有意思的是,软壳蛋在孵化过程中也会“长个儿”——如蛇蛋,在孵化过程中随着卵内幼体的发育会变得比先前膨大,体积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孵化后期,软壳蛋表面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纵向纹路,有助于幼体破壳。
健康情况,一目了然
爬行动物产卵后,母亲通常立刻把蛋掩埋起来,因此大多数蛋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色,基本上都是白色和不同程度的灰白色。在孵化过程中,健康的蛋会一直维持着(灰)白色,而一些没有受精或者被细菌侵蚀的蛋就会发黄、变坏。
鳄鱼蛋
跟鸟类一样,雌性爬行动物到了一定年纪,只要生存环境良好,不管是否交配,都可能会产卵,所以有时它们会产下没有受精的蛋。蛋受精与否,通常可以从外表看出来。人工孵化时,工作人员会经常检查,根据外表就能把“坏蛋”挑出去。
雌性爬行动物不管是否交配,都可能会产卵
比如大部分水龟为灰白色,受精卵在孵化初期,蛋壳中央会出现一个白点,随着发育会扩展成一条十分明显的白色斑带——这样的斑块称之为受精斑。
没有这条白色斑带的,则为未受精卵。一般来说,爬行动物的卵需要受精才能孵化。但不论龟类、鳄类还是蜥蜴和蛇,都有一些种类被证实能用未受精的卵来孵出幼体,也就是“孤雌生殖”。
只生不养,尽职妈妈不多
鸟类大多数都会精心呵护自己的后代:孵化阶段会时常把蛋翻个身,让其受热均匀;待到幼鸟孵出,亲鸟还会带回食物抚养它们。而大多数爬行动物并没有鸟妈妈这么尽职尽责,它们通常卵产完后就一走了之。
鬃狮蜥:不会在说我坏话吧?
著名的“只生不养”的妈妈是海龟。雌海龟在沙滩挖坑产卵之后,把蛋埋在沙土中就撒手不管了,一窝龟蛋只能听天由命,孵出的小龟出壳、下海也都必须全靠自己。
刚孵化出的小海龟奋力向海边爬去
不过爬行动物中也有少数种类的妈妈比较负责任。龟类中的黑凹甲陆龟就有守巢护卵的习性,蛇类中的“模范妈妈”要数蟒蛇。雌蟒产卵后,一般会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不吃不喝,并不时抖动身体产生热量孵蛋,直到小蟒蛇出生才离去。
鳄类则更尽职,产卵后的雌鳄不但会在巢的周围守候,等小鳄鱼快要出生时,还会将巢扒开,用嘴把刚诞生的小鳄带到水中。
往期文章回顾
撰文 | 乔轶伦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
本文原载于《博物》2014年10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