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平行供应链之争,中国制造走到哪里了

平行供应链之争,中国制造走到哪里了

公众号新闻



来源丨知识自动化(ID:zhishipai)

作者丨林雪萍
图源丨摄图网


最近一个经济数据看起来不太乐观。第二季度,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净值只有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0%。那么,中国制造不再是香饽饽了吗?中国制造走到哪里了?


第一件事情:十五年寒冬
 
从中国出口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商品进口国,这是过去15年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下降速度很快;在2022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这个比例还是19%,但是到了现在只有13.4%。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它创造财富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品的输出,你一定要把这个商品,卖给最富有的国家。
 
我们国家是怎么富裕起来的?其中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外贸立国。就创造外汇而言,中国最挣钱的行业是什么?是服装与纺织。一直到2020年,纺织与服装行业的创造的顺差,超过了75%。机电设备则是中国外贸的大户,这都是以全球贸易为基础。

 
然而现在,这套创造财富的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说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国运的转折点,中国制造参与了国际化体系并成为主力,那么2022年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这一年全球供应链转移的信心,先是犹疑后是加强,2023年我们看到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净值的减少。
 
中国制造面向最富有的国家出口,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二件事情:四种范式的制造
 
中国制造的在美国的出海口,被谁分流了?
 
今年上半年,占据美国进口国最大的是墨西哥,第二个是加拿大,这就意味着墨西哥的产能,正在成为美国商品的最主要进口发源地。
 
这其实正是美国特别想达到的一点,那就是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离岸制造”(Off-shoring)在全球化曾经风靡一时。发达国家在本国做好研发设计,但是制造则外包出去。离岸制造是过去20多年全球化的一种主打模式,中国就是最重要的承接者。中国和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积累了财富,而美国则拉开它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现在美国决心改变对中国进口依赖太重的局面,因此推动了一系列的行动,取代这种经典的“离岸制造”。其中一种就是叫“近岸制造”(Near-shoring)。
 
几年前,美国就重新改写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规则,大力扶持墨西哥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制造,也就是它的近岸制造。这正是墨西哥繁荣的基础。而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则大幅度带动了墨西哥的汽车、电子和服装的繁荣。
 
与此同时美国还发动了友邦制造(Ally-shoring)。它就是按照价值观来去区分供应链,比如说美国在拉拢荷兰和日本来对中国的芯片装备进行供货限制。
 
本来美国认为单方行动,就足以遏制中国的崛起。然而,美国禁止华为购买5G芯片、限制英伟达的A100芯片出口到中国,却仍然挡不住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快速发展。
 
于是美国开始扩大供应链的攻击方位,进一步从上游设备、工具、软件来进行打压。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虽然只占整个全球制造份额的12%,但实际上从设计、IP、设备等角度,它还是遥遥领先。芯片设计的三大软件都是美国的,其中虽有一家被西门子收购,但是它仍然受到严格的美国法律限制。
 
而芯片的制造装备,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强的国家。全球第一的应材、第三、第四的泛林和科磊都是美国的。排名第二位的就是荷兰的阿斯麦,它以单一类型的光刻机产品就足以称雄。排名第五的,则是日本东京电子的半导体设备。这三个国家加起来,占到全球的半导体设备的80%以上。美国通过这种友岸制造,来形成一种价值观的联盟,封堵中国高端产品的突破。
 
美国使用了两种手段,来对中国供应链进行封堵。通过“近岸制造”来瓦解中国的优势领域,挖墙角;同时用“友邦制造”来种篱笆墙,进行供应链隔离。
 
美国本来还有一手棋,叫做“回岸制造”(Re-shoring)。然而,美国的回岸制造实际上并不成功。最近这几个月美国就业指数非常高,超乎预期。但是如果细看过去,建筑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它的建筑投资里面又主要是芯片制造和化工。这固然是美国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一个工厂的投资就要超过2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另一方面,欧洲的化工产业也在助力美国。欧洲能源价格的暴涨,使得欧洲的化工产业在逃出欧洲,涌向能源成本很低的美国。

但是,美国高端制造,一直很强。全球Top20的仪器仪表的供应商,美国占据11席。美国真正出现问题的,是在它的低端制造,比如说很难制造15万块钱以下的汽车。这是它制造能力的结构性退化,很难恢复。因此,美国芯片制造的大热,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实际上美国上半年的原油和天然气消费下降,发电量也在下降,说明制造业并没有真正复苏。美国兴旺的是服务业,这一直是美国的强项。

这意味着,美国很难执意地追求回岸制造,而“挖倒中国墙角”就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墨西哥,就是这样一个受益者,越南也是极大的受益者。越南对中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贸易逆差,唯独对美国是顺差。它就像是一个收粮食的粮商,最后集中卖给美国。
 
它对中国制造的承接,已经从此前的服装鞋帽,转到了机电领域。而机电是中国出口的最大优势门类。越南拥有机电制造,意味着它就有更强的零部件制造能力,而不仅仅是装配的能力。这使得它的制造能力,会向上游进军,让供应链能力更强。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对象就是印度。它的人口足够大,消费能力正在逐渐放大,有可能复制中国这样一个既有制造又有单一大市场的特征。2022年,印度汽车销量达到425万辆,超过了日本的42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而且,印度并不缺乏国际化的传统。印度是IT外包最大的国家之一,很多硅谷的高管都是来自印度。而工业巨头如塔塔集团、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都是非常高度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无论是东南亚、南亚还是墨西哥的大量新工厂落地和制造能力崛起,对中国制造而言,看上去都是在挖墙角。供应链的迁移,对中国形成了抽丝剥茧的局面。这种伤害,如何评估? 
 

第三件事情:中国制造的韧性
 
中国制造,能不能顶住这种压力?
 
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最后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局面。谁也没想到,这个贸易战会逐步升级到极限。美国对中国征税,中国同等反击。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而美国则继续加码,前后共五次行动,直至将征税范围扩大到中国全部出口美国的商品。

 
然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整个后半场,都是美国政府在单方进攻,但最后也没有赢得战争。
 
华为就是特别典型的例子。美国先断供芯片;其次断掉制造能力,不允许台积电代工制造。这导致华为的消费端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中低端手机荣耀不得不出售,而华为旗下的海思,则从2018年的全球第五大设计公司,跌出榜单。但是,华为并没有被打趴下。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来攻击一个宇宙企业,企业居然没有被打趴下。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从国家而言,中国制造也没有输掉局面。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甚至一度扩大。
 
这表明中国是有相当大的韧性能够抗打击。供应链有着奇特的两面性,就是指供应链的控制力和连接力的一体两面。
 
美国的强势很容易注意到,芯片、软件都代表了供应链的控制力。
 
然而,中国靠什么能够去抵御这种重拳打击,就是靠中国供应链上下游紧密相连的“连接力”。一个跨国企业通过全球化在各个国家地区游走,追求的就是一种效率。它要在全球资源进行配置,那么只有在它需要,各个供应链都能够配齐。这正是供应链连接力,所能提供的效率。中国在供应链的连接力方面,呈现了强劲的韧性。
 
现在回来看东南亚国家,就很难配齐供应链各个要素,效率难免会受到影响。孟加拉承接了中国很多的服装,但是它的棉花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中国。而装备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过去。它的供应链都是残缺的,连接力很弱。
 
供应链就像是一层一层的洋葱头,里三圈外三圈缠绕在一起,缺一不可。只有齐全的工业门类,才能够有足够高的效率。中国是联合国工业分类目录里,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666个小类的国家。尽管往细里看,好多中国制造还无法实现,也很容易被断供。然而,如果从供应链的连接力来看,门类齐全恰好可以相互嵌入,形成高效供应链。门类齐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保护。
 
轻工业,其实离不开重工业,离不开冶金、化工。
 
中国对镓、锗这两种稀有元素出口进行限制,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镓锗不是单纯的商品,它是冶炼过程的副产品。首先它需要大量的冶炼铝,其次镓锗是在氧化铝工艺里面才能提炼出来,而中国铝产量占世界近60%。
 
这种稀有元素,是层层嵌套在一起的。让一个国家重新建立铝冶炼工艺,再建立氧化铝的产线,这往往要靠高能耗和高污染。滨州是山东的一个地级市,小小地级市的一年用电量居然有1235亿度,这已经超过了北京大都市的用电。因为中国最大的铝电解厂之一的魏桥,就在滨州。而中国的电力保障,一直是全球的典范。
 
这就是中国供应链的层层卷积,相互嵌套的局面。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韧性。美国无法跟中国快速脱钩,不是靠高科技产品,而是靠着并不引人注目的那些民用品,那些不起眼的稀少量产品。


第四件事情:缓冲期,与外企态度
 
那么中国韧性连接力,有多大的门槛,能给中国带来多少缓冲的时间? 
 
中国现在出口形势虽然整体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拖累,但相对于传统的“家具、电气和服装”,最火爆的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光伏”,这就是所谓的“出口新三样”。这些新三样,不全是在中国大陆所完成,很多是“曲线出口”。例如光伏,很多部件都运到了越南,在那里组装,再出口到欧美。而美国现在不仅仅盯着成品的制造地点,也盯着零部件供应链的在地化属性。它规定辅材也不能在中国制造。有6种辅材,银浆、铝框等,只要有2个不在本土做,仍然要征税。美国试图逼迫中国供应链大面积向外迁移。这才是事关中国未来的战场。
 
在这样一个时局之下,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跨国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态度。
 
苹果是全球化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一直对华很亲善。苹果现在要往印度走,这对中国电子制造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中国的供应链可能会形成巨大的松动。
 
有人会以为,苹果走了没关系,可以扶持华为。而代工厂富士康走了,也没关系,可以有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华勤技术等这些代工厂。
 
这种说法是片面和危险的。
 
苹果是面向全球进行销售。它在这里生产,其实是中国替全球在生产。如果它走了,苹果在中国可能就只生产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但它对外出口的通道,也就被堵死了。河南、重庆等电子制造大省,都会受到影响。这还只是表面的贸易现象,背后有一个更加隐蔽的制造能力升级问题。
 
可以说,苹果以一己之力,用一个公司的力量,带动了消费电子制造能力的升级。苹果培育了中国电子制造能力,华为、小米、Oppo等都可以复用苹果已经培育成熟的供应链。如果苹果离开了,中国制造能力的升级,就遇到了真正的天花板的封堵。
 
有人说,中国贸易出口只占GDP的18.5%。贸易下滑问题也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出口额,有三分之一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从而能够产生巨大的财富。而这些出口的贡献者中,有着大量跨国企业。它们为中国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能。全球贸易的节点,很多是外企在进行连接。这些跨国企业,直接拉动了中国制造和科技能力的上扬。对比而言,建筑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个行业却是工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建筑业占比GDP比重保持7%左右,但它也是国际化分工参与很低的产业。

 
外企现在在中国的发展,会碰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本土的竞争。类似深圳汇川技术的崛起,对老牌自动化巨头西门子的控制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日本视觉与传感器巨头基恩士,在中国碰到了不下十个新锐企业,分别对它旗下产品进行对标竞争。然而,这些本土竞争,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并非是最大的挑战。只要保持公平、保持透明,跨国企业乐于接受这些本土企业的挑战。实际上,可以看到,跨国企业也正在捡起国内企业的战术,更加灵活地参与本土化竞争。某种意义而言,本土企业的狼性,也激发了跨国企业的雄心。
 
因此,这个问题看似很大,但却是自由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外企真正关心的大问题,是来自信心的维持,来自中国制造的未来,有多高的确定性。
 
拉住外企,防止失去信心,是一个根本性的话题。
 
如果这些企业缺乏信心,它就会出走,就会带动供应链跟着一起迁移。一层一层的供应链,就像剥洋葱皮一样,逐渐失去外衣。如果这种现象发生,中国整个社会制造财富的能力,就可能会受到削弱。
 
不管如何,由于美国的拉动,已经事实上造成了平行供应链的发生。很多跨国企业,都在考虑做产能备份。就是在中国基地之外,复制一个供应链,哪怕它的产能效率很低。
 
在这个时候,不能单纯强调国产化。中国需要应对的短板补齐很多,但也要避免不分场合的“去跨国企业化”。这是一个双向的伤害,最终也会折损企业的信心。
 
中国无法阻挡平行供应链的出现。但中国,仍然有办法保持供应链的高效性。这是一场平行供应链的赛跑,就像是不同泳道的比赛。只要中国供应链够稳定,够有韧性,那么其他国家,就可能因为低效率供应链而甩在后面。尽管富士康对印度充满期待,印度政府对富士康也充满期待,但二者的合作难说成功。

富士康已经放弃了在印度生产芯片的计划。印度富士康5万员工,占比全球100万的5%。但它在印度,却难以复制深圳龙华和郑州昔日的经验和规模。在印度合理,富士康无法建立能提供10万名员工的单一园区。尽管富士康在印度贡献了100亿美元的收入,但相对于富士康2200亿美元总收入,还不到5%。中国制造,依然占富士康制造的75%。印度的不确定性,会让这里很难建立一条完整取代中国大规模集成化的工厂,效率也难以保障。这正是跨国企业的难处。
 
印度在月初,突然宣布电脑都必须在印度生产,否则将征收高关税。政府的突然出刀,导致一片混乱。跨国企业遭到当头棒喝。中国厂商联想、美国厂商惠普、戴尔、连印度最想拉住的苹果,都是突然中招。正在进口的、报关的、已经下订单的,印度海关没有解释。这种政策,让跨国企业也很难在这里全力以赴。台湾纬创集团不得不把苹果代工厂,卖给印度塔塔集团。政策多变,跨国企业又离不开这里巨大的市场,这让印度市场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即使中国当前直接外商投资的净值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这些离去的资金,就一定能够在其他国家落地扎根。这些看似向外奔跑的资金,其实也是在奔赴不确定之地。这些资金的最终效率,也许需要在三五年之后才能看到。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既要认识这些供应链资金迁移的原因,也要有持久战的准备,迎接它们四处漂泊碰壁之后的回归。核心就是:那些留下的外企,那些留下的供应链,保持强大的运营效率。
 
跨国企业的信心,极其宝贵。


小记:惊弓之鸟与持久战
 
两条平行的供应链,已经展开。惊弓之鸟的效应,还在继续。但这些供应链,未来是否会形成回头潮,也不是不可能。这就取决于两条供应链的效率比拼。
 
中国企业也要有跨国企业的心态。全球跨国企业,正在全球重新进行供应链的分布。制造财富的方式,像大篷车一样在进行滚动演出。中国制造商,也要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要去国外创造财富。中国制造再出海,意味着供应链也要跟随。在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出口电视的地方,中国制造依然可以插下旗帜。实际上,在墨西哥这里,有中国和韩国企业的身影。除了三星,还有中国的TCL和海信。美国人买的电视,写的是Made in Mexico,但没写的是“再次中国造”。
 
中国制造,现在碰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但是中国供应链特有的韧性,还能提供一定的缓冲期。更大的主动权还取决于自身,取决于我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中国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对于保障供应链确定性而言,至关重要。


找靠谱商机,关注创业邦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半年赚 10 亿、辟谣「车 BU 独立」、王军回归,不造车的华为走到哪了?OpenAI年入10亿美元,大模型商业化走到哪一步了?溜着看,看着扯中国制造产品蚕食德国在欧盟份额,我们距离德国制造还多远?禾赛张伟:激光雷达路线之争,已初见分晓创造历史挺进四强,霍启山:安排奖金犒赏!中国香港队前锋:想看看能走到哪一步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两个多月完成全自研:大模型之争,从 GPU 卷到了向量数据库合作需求:以色列平行汽车进口商寻求供应商德国制造有“匠心”,中国制造有“风骨”「羊驼」们走到哪一步了?研究表明:最好的能达到GPT-4性能的68%刀郎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种草主场”之争,抖、红究竟有啥区别?AIGC在媒体领域运用走到哪一棒?B站的AIGC梦,走到哪一步了?那年花爸的钱, 谈10块的恋爱大模型之争,讯飞星火准备好了【父亲节】淡泊名利的知識人一日一诗:我的敌人是谁 / 他们从哪里来 / 他们又要到哪里去 | 孙武军 :世界大战“部队救援到哪里,军粮就供应到哪里!”军粮系统全力保供特斯拉、谷歌、优步的巨头之争,这本书讲透了全球第2例猪心移植完成,国内走到哪一步了?电商MCN的上市之路,走到哪一步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明星科学家尼尔·泰森带你探寻宇宙人生终极奥秘美股IPO | 中国平行进口汽车供应商 Cheetah Net,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华人情侣来澳洲玩,老公却迷上这衣服!走到哪都穿,看呆许多人...房车开到哪里哪里就下雨,今天单重庆了中国制造不香了?出口总量连续两个月暴跌,中国外贸该如何应对?大模型加剧算力多元化之争,断代式、可进化,你选择谁?小说【1984】的背后故事BBC:中美半导体之争,关键在——微观察|走到哪儿,总书记常会将一份地图放在手边粽子的甜咸之争,今天开始讨论重读:文明延续之争,如何解释以色列生育率不断攀高,但中国生育率却不断下跌?!AI那迷人的泡沫走到哪个阶段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