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场再次大跌,跌下3200点,跌至724政治局会议后的行情起点,强烈牵扯市场情绪。
今天,A股低开高走,午后一度跳水,没想到画风突变,两点左右开始反转拉升!截至收盘沪指涨0.43%,深成指涨0.61%,创业板指涨0.66%。
在市场起跌之际,投资者高度关注的是,目前,“政策底”是否已确认,“市场底”还有多远?短期调整是否提供布局机会?
政策层面,政治局会议定调、证监会提出三端改革后,利好持续释放。就在近期,“活跃资本市场”的交易端改革举措出炉,沪深交易所优化交易制度的举措推出,A股将可买“100+1”股;市场层面,近半个月A股经历“上涨-分歧”过程,二级市场此前一扫低迷、成交放量,“牛市旗手”券商股领涨,但目前再度开启调整模式。市场多方观点认为,经济“弱复苏”下,市场对政策加码的预期或再次提升。当前,“政策底”已较为明确,A股仍在修复。同时,企业中报陆续披露,预计A股“盈利底”进一步明确。“政策仍有想象空间,行情在犹豫中展开。”亦有分析人士提出。上证指数跌回724行情起点
鉴于市场涨跌最终由资金驱动,不妨先从资金角度做个盘点。
星图金融研究院指出,今年以来,A股整体是个存量市场,因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入市意愿不强,基金发行乏力,在此背景下,北向资金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行情走势。从北向资金日净买入额与万得全A指数的日涨跌幅来看,今年以来二者高度正相关。
就本轮724行情来看,北向资金与A股行情明显正相关。7月24日-8月11日的三周中,北向资金周度净流入金额分别为345亿元、126亿元和-256亿元;同期,万得全A周度涨跌幅分别为2.76%、0.93%和-3.32%。
就北向资金的驱动因素看,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影响,升值趋势利于净流入,贬值趋势加速净流出;另一方面则受国内经济基本面影响,预期向好时净流入,预期变差时净流出。
7月24日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分为两个阶段:7月25日-8月4日,处于连续净流入状态;8月7日至今,处于连续净流出状态。
第一阶段,主要受724政治局会议表态的超预期驱动,尤其是地产政策释放出拐点信号,以及活跃资本市场的表态,大幅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外资快速流入。7月2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90亿元,创年内新高;28日净流入164亿元,为年内第三高。
8月以来,受美国财政部超预期发债及惠誉调降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人民币重新走向贬值。但在国内政策密集落地的驱动下,外资依然维持了净流入趋势。
第二阶段,市场乐观情绪开始修正,外因开始成为北向资金流向的主导因素。
8月7日,穆迪下调美国10家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6家美国大型银行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另有11家银行的评级展望被定为负面。继惠誉下调美债评级后,市场情绪继续发酵,美债收益率继续攀升,一度接近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最高点。
7日开始,北向资金开始连续净流出。10日,拜登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主体投资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加大外资流出趋势。11日,某龙头地产和某信托公司违约事件开始发酵,叠加7月国内金融数据明显不及预期,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出123.37亿元,创年内单日最大净流出金额。
受此影响,上证指数再次跌落3200点,跌回724行情的起点。减免证券交易印花税呼声渐高
自7月24日中央定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建议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正在就其任期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接受公众的咨询。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响应称,要求撤销港股股票印花税。与此同时,近期多家券商机构在研报中表示,如果调降A股市场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象征意义重大,可以起到活跃股市的作用,短期内亦可提振股市信心与热情。多位接受央广资本眼采访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确有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必要性与空间。一方面,减免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明显起到降低股市交易成本、活跃资本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最近10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均值不足1%,减免印花税对财政负面影响微乎其微。那么,在目前情况下,证券交易印花税如果向下调整,具体幅度该是多大?分析人士认为,可以减半下调,也可直接取消。但这关系到财政收入与资本市场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从历次税率调整的效果来看,下调印花税后,短期内(一般为1-2周)对提振市场信心和交易活跃度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央广资本眼表示,当前投资者对调降印花税预期强烈,调降印花税能够顺应市场预期,预计能明显改善市场情绪,提振投资者信心。“由于印花税是在证券交易过程中收取,取消印花税可以使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降低,尽管税率不大,税负不重,但取消后直接受益的是投资者,这对增强投资者交易的潜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增加股市的买卖和活跃,对股市自然是利好。”知名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对央广资本眼表示。薛洪言指出,2008年以来,投资者证券交易佣金率大幅下调,主流佣金率从千分之1.5左右降至万分之2.5左右,而印花税一直保持在千分之一的水平,已成为证券交易成本的主要来源。“当前,调降印花税以降低证券交易成本是大势所趋,如果早晚都要降,在当前调降效果更好。”薛洪言说。“根据过往经验,如果印花税进行调整可能会比较明显地起到活跃资本市场的作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在研报中指出。在最近四次印花税调降之后,上证综指成交量分别在当周最高上升71%、98%、114%以及 139%。银河证券研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印花税下降有助于降低投资者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市场成交规模。“印花税调降将对资本市场起到提振效果,短期提升股票市场的热情和信心。”银河证券称。“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能活跃市场、提振信心,短期内对券商板块有很大利好,进而可以带动指数上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鹏认为,但与此同时,市场上存量资金可能会扎堆加入券商板块博弈,导致对其他板块的“变相抽血”。因此,所谓行情大概率是结构性行情,而不是整个市场的普涨。“实际上,调降印花税对市场的长期健康成长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徐鹏强调,相比调降印花税,如何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尤其是中长期资金,节制过度融资、减持等‘吸血现象’,切实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更好回报投资者,才是更为重要的。德邦证券研报亦称,复盘7次印花税税率下调可以发现,税率下调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提振效应,但中长期影响或有限。“目前来看,随着‘活跃资本市场’各项政策的不断推进,我们认为下调印花税仍是交易端政策工具箱中可以适时推出的一项工具,虽然效果集中于短期情绪的提振,但其带来的政策象征意义大于资金面的宽松意义。”德邦证券研报表示。中信证券研报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进行梳理,认为以下政策可能会起到活跃资本市场的作用。投资端包括引入中长期资金、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公募基金考核机制、降低公募基金收费等。融资端包括合理控制IPO和再融资速度、增加优质公司供给、平台公司境外上市等。交易端包括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T+0交易机制等。
经济日报:以暂停新股发行来救市不可取
刚刚过去的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IPO申报为零,引发各种猜想。市场上关于暂停IPO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认为,近期股市连续调整,是由于新股发行数量过多,造成股市“失血”,因此呼吁暂停IPO。“暂停IPO”的声音并非首次出现。近年来,每逢市场震荡,总有人将目光瞄准IPO,视IPO常态化为罪魁祸首。对此,笔者认为,反复纠缠于以暂停IPO来救市,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对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造成干扰,实不可取。暂停IPO并非稳定股市良策。股市走势受企业基本面、投资者风险偏好、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IPO筹资额上升与股市下跌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看,暂停IPO救市效果并不佳,A股过去曾多次暂停IPO,短则几个月,长则逾一年,但均没有改变市场的基本走势。随意按下IPO“暂停键”对市场的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优质企业的上市步伐被迫中止,融资难、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等难题无法得到缓解,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受到影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因此弱化。同时,随着市场入口的“扎紧”,上市公司资源稀缺性加剧,炒作壳资源的风气或将随之抬头等。在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实行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已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暂停IPO以救市”,无疑与市场化改革方向相悖,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对资本市场运行秩序也将造成严重扰乱。近段时间,有关“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建言不断交锋,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越是复杂的时刻,市场各方越需要清醒认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就IPO而言,前不久,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时表示,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相信监管部门自会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把握好新股发行节奏,既不会出现短期过量发行,也不会“紧急刹车”,而是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有效防范市场运行风险。相较IPO数量,上市公司质量更应该受到关注。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若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存在问题,资本市场的基石就不牢靠,价值投资就无从谈起,这对中介机构的履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介机构应尽快提高执业质量,强化把关水平,履行好“看门人”职责,杜绝企业“带病申报”,从源头上提升投资标的质地。在保持入口畅通的同时,进一步疏通出口,也能缓解市场扩容压力。与成熟市场相比,A股年均退市率依然偏低,进一步健全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应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对于已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绩差公司要坚决出清、应退尽退,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提升市场整体投资价值。如此,也能减少市场扩容对于投资者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总之,IPO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也不应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市场各方应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价值投资不放弃,共同呵护资本市场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政策底”已较为明确,市场底还有多远?
A股再陷调整之际,投资者也在关注:当前,“政策底”是否已经确认,“市场底”还有多远?
近期,沪深交易所提出优化“交易端”的“100+1”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沪深交易所推行的“100+1”的交易制度是在交易环节上的更多努力,要想活跃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信心,宏观政策要跟上,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交易环节的改变上。
他表示,不要在交易环节研究新的政策。T+0似乎能活跃资本市场,100+1股似乎也能活跃资本市场,但却无法推动市场的成长。市场的成长来自投资者信心,来自实体经济的成长。我们要做好经济基础和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不要做太多表面文章。
不过,“100+1”制度,仍被市场认为是“政策底”的再度夯实。多方观点认为,此轮“政策底”已较为明确。
广发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戴康认为,“政治局会议确定本轮‘政策底’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市场短期进入了政策密度下降的时期,从而引发了市场运行的波折。”
结合以往情况,戴康团队分析称,从政策密度来看,对过往“政策底”研究(2018年10月、2022年4月、2022年11月)可见,一旦定调转向,各部委往往形成配合,会在一个月内密集响应,对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持续提振。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与2015年和2018年的政策刺激短期内集中出台不同,本轮政策出台呈现出一定的“脉冲式”特征,运用的政策工具更加多元、更为注重政策节奏。
“因而即使在7月初以来已有多项重要政策陆续落地,市场对‘活跃资本市场’后续政策的预期或仍乐观。我们认为可以积极期待下半年更多利好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市场信心也有望持续得到加强。”他提到。
对于后续政策落地,秦培景表示,预计地产政策整体力度不会弱于预期,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将先易后难。
对于后市判断,戴康团队认为,A股仍在修复。短期择优困境反转,中期坚持杠铃策略。其中,杠铃策略一端是数字经济AI+:光模块、服务器、半导体;另一端是高股息“中特估”,包括低估值、高股息率、高自由现金流,如石油石化和电力。
秦培景团队提出,A股依然处于年内第三个做多窗口期,短暂波动带来入场良机,建议继续围绕地产、科技、能源资源三大产业主题布局。
李立峰团队提出,偏向机构非重仓且现金流充裕、有一定护城河的个股或板块,这些大多属于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板块。
“今年机构的资金特征是,短期内没有新增资金,那么大概率机构操作上的特征‘在存量中腾挪’。”该团队表示。
“后续影响A股市场的核心在于政策落地效果以及经济修复情况。”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7月偏弱的社融数据可能强化短期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博弈,对政策的积极预期有望成为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的原因之一。经济修复情况将取决于宏观政策的效果和需求端恢复力度。
郗朋认为,站在当前时点,从股债性价比指标看,A股仍处于底部区间,中期配置价值仍然较高,无需过度担忧,随着扩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地,企业盈利拐点的出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地,A股有望走出结构性牛市。
(综合自星图金融研究院( 作者:薛洪言)、读数一帜(作者:周楠、张欣培)、央广网(记者、孙汝祥)、经济日报(作者:李华林))
*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完整显示头条封面,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凤凰网财经添加一个“星标”哦。
(请扫码填写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