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的下限,深不见底!
8月15日时,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的数据,非常感人,感人到了“如果有时光机,相信不少地产人都会赶着回去,给过去的自己一记大嘴巴子,警告不要干这行”的地步。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8.5%,如果按这趋势继续,那就快和去年的地板水平肩并肩了;商品房销售额在挣扎了4个月后,再次转负,销售面积则是负得更厉害;到位资金情况,也重新回到年初的状态,一季度的热度彻底消散。
当然最悲惨的是景气指数,如果去年年底的94.36是地板的吧,现在93.78这个数字已经跌穿地板了(实际上6月就已经穿了)。
着实没啥好说的,非得找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扑街。
不过这个主要是行业层面在说,只看这个多少有点片面,要看与我们关联性更强的,还得是70城房价走势。
如果这也非得找个词形容的话,那得是——深不见底。
重点城市们 已经扛不住了
有人可能要说,不会吧,6月70城二手房环比上涨的也就7个,7月虽然更少,但也就又少了一个而已,半斤八两,不至于不见底吧?
说的没错,比个数其实差不多,但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70城的本质是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楼市走向,除去一般地市,直辖市、省会还有经济特区之类的城市也都被包含在内。
在这种搭配下,你觉得10个省会价格同时在下跌,和10个一般地市同时下跌,是一个概念吗?
显然不是!
那现在问题就出在这儿,6月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是长沙、成都、兰州、西宁、赣州、三亚和南充,包含了4个省会+1个经济特区“组件”。
7月呢?太原、昆明、常德、惠州、北海以及大理,包含了仅仅俩省会。
这一对比就很明显了吧,连长沙和成都这种前几个月一直逆势而行的撑不住了,要知道,重点城市房价下滑的数量增加,这种结果靠小城市上涨数量上升是无法形成对冲的。
换句话说,其实7月下行的趋势,比6月要更加明显了。
如果这么看感觉还不够直白,可以回顾下1-5月的状况:
1月上涨13个,3个直辖市+6个省会+2个计划单列市+苏北一哥+山东三哥;
2月上涨39个,在防疫放开后明显回升,都不用列举,基本都在涨;
3月上涨57个,压倒性的优势,2月的pro max版;
4月上涨36个,一波爆发结束,3月就开始出现的颓势愈发明显,连上海都开始下滑;
5月上涨15个,北上广深全都在跌,南京、杭州、厦门、武汉、西安也没能顶得住,虽然常德、韶关、湛江等数量更多的地市贡献了涨幅,但明显没有办法挽回颓势,体量不够。
这样捋一下,大家应该能看出,虽然上涨个数差不多,但实际上下行程度在加剧,也应该能理解我开头扯的“不见底”是啥意思了。
新一轮“以价换量” 可能即将到来
当然往好的方向说,二手房目前的房价下滑实际上可能是在以价换量。
这一点在7月的新房环比增速第一的西安身上是有体现的,按房天下新闻中提到的西安住建的数据来看,7月西安二手房的成交量出现了罕见的止跌回涨,结合它下滑了0.6%的房价,很可能就是在以价换量吧。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资金都转到新房市场去了,我只能说如果从数据上来看,新房肯定混得要比二手房好得多,再怎么着好歹7月还有20个是上涨的。
但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下滑的太快了,6月可是有31个上涨的。
而21世纪经济报道在6月的消息中提到,天风证券地产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6-8月将会是房地产行业的偿债高峰期,这是不是意味着:
新房“以价换量”的时间,也快到了?
毕竟长实集团8月初香港推出的新盘销售火爆,据澎湃新闻报道,那是万人疯抢,一天就给售罄了,虽然每平方英尺的售价高达13810港币(按现在汇率相当于12849人民币,也就是一平米13万8......),但NB就NB在该楼盘的价格相当于是周边二手房打了七折的,相当于一下子打回了7年前的水平。
这其实就是在以价换量,而且高明的一点在于,和高昂的二手房价格作比较,还给了业主一个未来的预期。
这套国内很多城市肯定是做不到的,没法营造那种预期,也不一定有魄力一下子打个七折(尽管是相对二手房),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以价换量的操作,还是有空间的,至少比那些已经不痛不痒的楼市政策要大得多。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很多地方肯不肯了。
不过,按这个趋势下去,好像也由不得肯不肯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