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只有美国的1/3,老师吐槽却惨遭炮轰,孩子不读书怎么办

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只有美国的1/3,老师吐槽却惨遭炮轰,孩子不读书怎么办

教育


暑假带孩子出去旅行,同行的都是小学、初中的娃儿,休息的时候,人手一个手机打游戏、刷视频,没有一个静下心来看书的。不只是暑假,平时也是如此。


“年轻人不爱读书”在国内已经不算是个新问题。我们的专栏作者维舟发现,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不读书”的现象正在向上蔓延,别说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的中学生,甚至连按说应当钻研学问的研究生,也不怎么读书。


根据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其中未成年人(0-17岁)10.93本,虽然过去两年青少年阅读量在不断增长,但相比美国K12学生的28.6本(著名大数据公司Renaissance2022年最新数据)还是差距很大,只占到1/3。

数据来源: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Renaissance报告截图


以往,当被指责“不读书”,当事人多少有点愧意,这至少表明双方还有“不读书是不对的”这一共识,现在有些学生不读书还理直气壮。

不久前,有大学教师在豆瓣上吐槽学生不读书,却意外遭遇炮轰,因为那位学生的意思是,读大学本来就只是谋求好工作的一个手段,混张文凭而已,如今压力如此之大,拼成绩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去读书?讽刺老师劝学只是透着“爹味”的说教。

那么,到底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越来越不爱读书?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真正的读书到底意味着什么?且听维舟抽丝剥茧为我们道来,或许会让你对“读书”有全新的认识。

#01

不读书的根源 

像这样的争论意味着,“不读书”只是个表象,但它内在所深藏的问题,不仅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可能远比一般人设想的更为严重。

在此首先有必要澄清的一点是:“读书”本身在汉语里就有着复杂多面的内涵,不同人的理解往往并不一致。

当一位大学教师抱怨学生“不读书”时,所指的并不是说他们连教科书、漫画书都不读(那些甚至都不能算是“书”),而是特指非功利、非娱乐的那种自由阅读——比如人文经典。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密度信息,对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对年轻一代的信息获取所带来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会低估。

对现在的学生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出版的书籍上印的,可能大大滞后于网上实时更新的前沿动态,在很多领域,都可能存在2-3年的时间差。

在网剧《一起同过窗》第三季第9集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林洛雪发现毕十三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翘了两节课,但毕十三却满不在乎地说,“那堂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没有任何用”,因为课堂用书是2008年出版的:

一堂研究课完全与时代脱节,既没有信息量,也没有时效性,那我们学它的意义何在?如果想要充实这方面的知识,不如多上网看看最近更新的论文和资料,反而会更有效。”

如果说对古典文学、理论物理学这些领域,这一点还没那么重要,那么在信息技术、数字营销等领域,这就可能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自己的竞争力,很多学生就采取一种分心的双重策略:一边上课攒学分、拿文凭,另一边紧跟网上的最新动态。

问题并不在于“不读书”本身,而在于人们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是极其功利化的:读的任何书,要么是有助于将来找到好工作,要么是能让自己消遣放松,不愿再额外多花一点精力去看那些不能立即带来什么好处的“无用”著作,因此老师您就少废话了。

公平地说,确实学生也很苦,尤其这两年来,年轻人就业难,所谓“毕业即失业”,底层连吃饭都成问题,这给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自顾不暇之下,文凭也愈发像是谋生的敲门砖。

在大学扩招多年后,现在给人感觉“满地都是大学生”,像“海归入职街道”之类的故事,意味着学历已经大幅贬值,现实是:好工作的增幅远远跟不上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觉得一般的学历已没多大用,大学快变成技校了,加入考研大军也是为了镀金,但这导致竞争更趋白热化,全社会都陷入“内卷”的漩涡,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

实际上,不但对“小镇做题家”的鄙视是新现象,就连对他们的推崇也是没多少年的事。在我老家崇明,大致在1994年之前,最吃香的不是刷题高考,而是读中专,海外劳务输出的则更因见过世面、赚过美元日元,嫁人时也身价看涨。

当时“读书无用论”的另一面,是社会认可的成功道路不止一条,上大学未必是最好的;然而当下的“读书无用”全然是另一番意味:由于价值取向严重单一化,不给不同道路的活路,只凭兴趣的无目的读书已变成了奢侈。

在这样的重压下,大学生、研究生选专业都不是按自己兴趣来选,只能按“容易就业”来选,这自然又会影响上学时的心态。

在理工科,这种现象甚至更为严重,因为缺乏通识教育,这些学科的学生除了专业课、英语、思修等必修、辅修的教材之外,几乎一本书都不需要学生阅读,甚至心无旁骛不读书的人才能专心致志考到高分,这就又加剧了逆淘汰。

就像有人质问的:“如果不是要上三十个学分的课写十几篇论文,谁不乐意多读几本书?”

为了能就业,很多学生还忙于在大学期间找实习,据说有4份以上实习经历的简历,HR才会多看一眼。兼顾不过来时,甚至出现诸如“花钱找人替自己上课,自己去实习”这样的怪事。

疫情之下,还有的申请到国外的研究生课程后,一心两用,一边坚持上网课,一边在国内实习,拼是够拼的,但可想而知,这又会大大挤压原本就有限的读书时间,使得人们愈发不想、不能好好读书了。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学术体制内的很多工作也都是无效的,连导师们也往往没什么时间读书了。如果说对学生们来说,指挥棒是“文凭”,那么对教师们来说,指挥棒就是“论文”。

现行的评价体系之下,教师们为了发论文,只能疲于应付各种任务,要读也多是读各种培训教材、学术著作,已经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去看一些人文经典来陶冶情操了。

在这种情况下,说“学生不读书”仿佛就成了一种精英主义的轻佻指责,给人扣一顶“不学无术”的帽子,却不理解他们的苦衷,甚至有人觉得,能说出“学生不读书”的教师,本身就是站在评价链顶端的“老教师”,他们“实验有研究生做,论文有研究生写,项目打理有年轻老师做,他当然有时间有精力去批评:我们的学生一年连一本书都看不到!”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深入去体会每个人的处境,会发现他们都很难,甚至都不应该指责,到头来,这番争论像是底层互害,双方都受困于一套不尽如人意的体制。但如果是这样,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02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

“年轻人不读书”的问题,其实是挺悲哀的。这里面的一个关键点是:大学乃至研究生院,都“高中化”了。很多学生哪怕读到硕博,仍然像是在以备战高考的心态在读书。

这已经成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惯性,所谓“读书”就是心无旁骛地向目标冲刺,一切都要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最终是为了拿到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因而这样的读书也毫无乐趣和热情可言——试想想,高考完之后,我们都是立刻把教科书当垃圾一样扔了满地,谁还想再多看一眼?

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大学阶段又提早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变成了像是职业培训,学生来到这里读几年书,只是为了拿到一张进入职场的通行证。

本来大学是在就业之间最后逍遥、自由探索并发现自我的几年,现在这段时间也被大大挤压,提早就开始为进入职场冲刺。

这种现象当然不是今天才出现,二十多年前就曾听人抱怨过,重点大学中文系的本科优秀生,有些在入学之前读过的课外书竟还不到十本,但近些年随着学历贬值和竞争加剧,这种“高中化”的现象看来已蔓延到研究生阶段。

这种“大学的高中化”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幼态持续”——本应当成长、蜕变的个体,却迟迟不能转向成熟。把大量精力都用于内卷的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都相当狭隘,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就只有这一角。

问题在于,对一些还有理想的高校教师而言,大学本不应如此,它应当培育真正的人,而不是如此功利的工具人,那些很会考试的学生,往往反倒是相当无趣或难以做出学术创新的。

现在的考试制度在激烈竞争下出现内卷,却难以选拔出那些以学术为志业的非功利性人才(因为他们考试不一定强),或即便有,也难以保证他们将来能以此安身立命。甚至可以说,绩点就是用来扼杀人的创造力的,它和想象能力恰好成反比。

漫长的科举制已经让无数中国人付出过代价:考试无法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为创造力恰恰需要开阔的视野和独立的思考,而这些都与自由的阅读分不开。

抱怨学生“不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些老师教育理想的失落,本质上,这不是为了吐槽学生,而是忧虑这样下去,大学将彻底沦为一个批量生产文凭的工厂。

这不仅仅是大学的危机、阅读的危机,很可能也是那些年轻人才未来的危机: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人可能是很容易被替代的,但如果没有不断的阅读输入思想,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的个体?

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读书对于人们未来的成功也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在影响。桥本健二在《新型日本阶级社会》中发现,“新中产阶级”只有31.1%的人15岁时家里只有不到25本书,而下层阶级的这一比例则高达53.7%。

事实是:虽然有些最新的信息还来不及印成书,但一味追逐最新的信息并不足以保证个人的竞争力,就深入的思考和洞察而言,读书仍是最不可或缺的渠道。


#03

真正的“读书”为了什么?

说起来,“大学的高中化”也并不只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记者凯瑟琳·拉姆佩尔(Catherine Rampell)在前些年就曾发现,在美国,

大学学位正在变成新的高中文凭:新的最低要求,虽然它是昂贵的,即使是为了获得低层次的工作……”

然而,尽管如此,完成四年大学的毕业生,收入通常还是要比高中毕业生收入高80%,也更有机会成功。

美国的教育体系当然和中国大有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其就业压力也没那么大。

这些年来,美国人忧虑的是阶层流动性变弱,四年制大学的学生中,超过80%的人父母中至少一方上过大学,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教育体系完成向下一代的传递,但从另一面说,绝大多数人也早早就明确了职业方向,而不会像中国父母这样充满“逆天改命”的内卷焦虑。

和中国不同,美国社会也没有那么强的学历崇拜,如果不匹配,硕士、博士也不见得就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

更重要的是,正如《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所表明的,在美国要跻身职场精英,仅仅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和最优秀的人一起玩,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学”,因而吊诡的是,如果一个学生拼命刷题,那有可能反倒离他想要达到的成功更远了。

不管怎样,这在客观上会鼓励人把更多精力用于广泛的兴趣、自由的探索和发展社交能力。

当然,发达国家的情形未必适用于中国,但在当下,我们是有必要停下来想一想,仅仅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都不爱读书了”是不够的,在这背后,还有什么需要改变?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个人而言,这样一种耗费巨大心力的功利性做法,真的好吗?

读书就是个爱好,不喜欢的人挺多,这也无可厚非,有些人或许在体育、演艺上更有天赋,非要逼这些人去苦读,恐怕这才造成人才浪费。

大学当然不是职业培训,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确实就是为了通往职业成功更高一点的跳板,如果学生想清楚自己其实想要的是赚钱,那也未必是坏事——既然都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成功,那手段不分高下,如果打桌球能让你更快更好地成功,就别读书了,去打桌球吧。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通往成功的道路太少、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没想明白,就统统挤在这条独木桥上,以至于出现了太多错配——不喜欢、不适合读研的人,也非要读研,而目的却又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本身。

只有想明白各自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把读书从那种功利性的目的之中解放出来:或许你发现自己没有读书的需求,只喜欢钓鱼,那也不错;又或者你想先赚够钱再去探索自我,或者边赚钱边发现自己有了想读书的需求,也都可以。

说到底,真正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单单是为了拿张文凭,它是一生的修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清楚这一点,任何时候读书都不晚。


本期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回复关键词「维舟」,领取作者维舟推荐的书单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只有美还不够,王菲与王家卫再度联袂,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尖子生必刷!小学6年的阅读、写作、数学、科学、批判性思维练习都安排好了!不宣而战!亚美尼亚边境全线遭炮火猛攻,俄方是否还能救援盟友?UC系统开放!8选4文书怎么写?没想法的进!「附28篇UC文书」国际教育本土化,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教育?闲话人生(198) 因缘调到海南农垦,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婆婆不愿意带孩子,老公叫我别上班,我该怎么办?郑州网红夫妻掏空积蓄买房却惨遭“翻车”,真相看哭无数人:“我们只想有个家……”今日,特拉斯演讲时当众“画饼”,却惨遭打脸!杀入柏林却惨遭撤档,这部年度国产最佳,终于来了!第11期读书会预告 | 英文学术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实例研讨暑假,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怎么办?筹划2年,我和公立学校老师,共同打造出最适合中国家庭的阅读指导课!「我就要!」「我偏不!」,孩子执拗又爱哭,怎么办?一些杂且很重要的事:退款,三国、金瓶梅,更新,阅读量,抖音运营,十年........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学生,一起并肩努力我厚着脸皮做了一回南郭先生年轻人的阅读神器竟要沦为泡面盖!亚马逊,你怎么了?别自责,孩子不需要时刻都充实而快乐 (文末送动画资源)他俩分手了之后(微小说)这里曾是世上最富有女孩的庄园3-15岁的阅读理解练习,我给大家薅来啦!暑期坚持阅读的最佳搭档美股再跌20%?下周四美将公布加息点数,众大佬炮轰美联储。A股怎么办?周应波:最好的投资机会设计师吐槽精心设计的婚礼请帖被朋友嫌弃,二人大吵友尽。网友:你不说我还以为这是超市小票只因做对这件事,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一大截!更是考试拿高分的秘诀核电站遭炮击,俄乌相互指责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活的境界相差甚远整理东西又见我小姐姐写给我的一首诗,一个文革毕业的初中生,还行吧?领养了11个中国孩子的美国19口之家亲测有效:用对奖励,孩子不仅立马听话,还越来越自律了与梅兰芳齐名,被五个总统争抢,却惨遭骗婚守寡,她该如何逆风翻盘?《人类世的“资本论”》意外走红,引发日本年轻人的阅读热潮3-16岁分龄买乐高指南,10年教师吐血整理快来自查,你家娃的阅读偏科了吗?她21岁嫁入豪门,却惨遭出轨终身不孕,复出后靠一角红遍全国,41岁终遇真爱还收养患病孤儿,意外儿女双全,如今64岁竟活成了这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