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条热搜,“当代网友的文采到底有多好”,举的例子是“我打碎了夕阳,也揉碎了月光,拉下李白大醉一场,撒下九州的光”。我不由得感慨,当年汪国真走红不是偶然的,总是有人以为这样的文字优美豪迈,非常人所能为。
写作的第一个歧途是以为要写得有文采。朱德熙老先生说:“由来已久,有一种时髦的华而不实的文章,讲究漂亮。其实,华而不实都不太恰当,这种文章不但不实,而且也谈不上华,根本就不漂亮。有些年轻的同志,愿意堆砌一些形容词。形容词很多,但没有什么实在东西。这种文风不应提倡……我觉得应该提倡两条:一是准确,二是自然。”
人们担心写得简单,就会让人以为自己很简单。“以前我们说爱情,现在我们也许会说依附和相互依赖。害怕变成了焦虑。老词好像太平实了,不足以达意。”其实写得平实更难、更费心思、境界更高,也更有生命力。
《偷书贼》剧照
歧途二:写作很简单,只要心里有话说,自己有想法就能写好。
时不时会冒出一个人,写了一篇东西讲述自己的遭遇或者争取自己的权益。法国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在《空虚时代》一书中说:“现代时期纠结于生产与革命,而后现代时期则纠结于信息与表达……每个人都想依据自身的内心感受来说些什么,每个人都能成为听众和播音员。人们仿佛看到了学校墙壁上的涂鸦,仿佛置身于数不清的艺术团体之中,但也正因如此,表达越多,越是无话可讲,越要倡导主观性,却是越发苍白与空洞。”
写作即思考,我们是一边写一边思考,写了之后才能想得更清楚,文字应该呈现的是我们的思考结果而非过程。美国学者雅克·巴赞说,写作是思想的操练,“很多作家说,直到他们像雕刻塑像一样,把自己的意思雕刻出来,他们才全面把握了自己的意思。理由很简单。你开始写作时,想法还不清楚,没有经过剪裁、打磨,只是有一个念头——也许是好几个相互冲突、相互重叠的念头。你心目中有一个图景,或者知道一个复杂的论证的方向,但不知道这个场景或论证的哪个部分在先,部分如何融入整体。只有动脑才能回答这些问题,直到你写下完整的描述或论证,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时时刻刻》剧照
歧途之三:口语化显得亲切,或者文绉绉显得正式。很多人倡导我手写我心,但书名语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陈嘉映老师所说:“写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并非只是口语的替代物;它有多种分支,论理、宣言、七言长律,不可能听起来就像有人在隔壁说话……网络写作不大像从前的写作,倒更像说话,即时发言,即时阅读,然后被新涌上来的话语浪潮冲散,真个随说随扫不留痕迹。”
让我们看一段诺贝尔得主索尔·贝娄的一段文字:“技术成就达到顶峰时,便磨刀霍霍要废除旧事物。博物馆比坟墓更糟糕,因为它把我们当傻子,羞辱我们,等待着我们的野心和虚荣心做出判决……他们没有意识到,世界精神已经抛弃了他们,就像抛弃城市的围墙、抛弃弓弩一样。事实上,布卢姆是一名智者,一个喜剧演员。在他被动的深处,他在抵抗。”文中有拟人,有用典,有递进,有韵律,但不做作、不空洞,这才是值得我们羡慕和模仿的文笔。
如何避免误入写作歧途,拥有好文笔?这需要经过不断的试错、大量的阅读,也需要不断从经典文字中提取正确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将技巧化为己用的能力。
当你还不得其门而入时,你缺的是好老师,和一套正确的训练方法。三联中读的《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第十四期,会真正帮大家解决所有写作难题。
在小贝老师的写作训练营里,你将从最扎实的基本功——写书评——开始练起,从一名阅读者真正走向写作者。带着写书评的目标,去阅读。读完一本书,抓住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写下来。这是从阅读者走向写作者的捷径。逼着自己戒掉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学会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开设三年以来,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帮助上万位学员提高了阅读写作水平,让他们在完课后感受到了质的飞跃:有学员开心地分享他的体验,“文章从空洞生硬,到肉眼可见的顺滑流畅,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还有人因为这门课“拿到过稿费,还有了令人向往的目标(给三联投稿)”,并称自己完全就是“‘报名一个课,学习一辈子,写作一辈子’的节奏。”如果你也想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继续精进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提升竞争力,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训练营的主讲人是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领域,他都是专家级人物。从业的16年里,贝小戎一直保持着极快的阅读速度,并且陆陆续续向读者推荐了3000+本书。 他能读得如此快,并不是因为囫囵吞枣。相反,他能从每本书里找到精华之处,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这个本领,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作家苗炜就曾评价贝小戎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屁股坐得住的人!”《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也对小贝的阅读量赞赏有加:“小贝在编辑部的长处是一直保持较宽的浏览面,并对各种旮旯里奇妙的信息保持好奇心。” 在写作方面,小贝的发稿量也相当惊人。他曾一度一个人管“观察”“书话”“思想”三个栏目,每周固定7页篇幅,有时还要客串帮助其他栏目。当时编辑部每年年底发稿量统计,他总是排名第一。 有很多人好奇:他是如何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阅读习惯,并且笔耕不辍的?他的秘诀就是写书评——让写作成为阅读的逆向输出。事实上,很多读者就是通过小贝发表的书评认识他的。连他的笔名“贝小戎”都与之有关。这个名字由“贼”字拆开来,在其间加了个“小”。他说:“因为我的想法都来自别人的书,所以我是个小贼。通过写书评,我窃取到很多文化意义中的精华部分,也得到了种种好处。”而在训练营中,他也将这些多年来书评写作的感悟和心得倾囊相授。 针对这些问题,他会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带大家攻克写作难题,并提供同时提升两种能力的可靠方法。在阅读时,他也会带着学员们去体会、琢磨、破解作者的写法。而落在笔头上时,则教大家学会概括他人的观点、整理自己的观察和思绪。通过系统的训练,学员们的文章不再只是抒情、感叹,而是既有了个人的见解,也有了美感和说服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小贝会帮你去粗取精,带你去阅读游记、艺术、小说、历史、哲学、科普等九大类书的经典之作或畅销书,写出一篇一千余字的评论。这种学习形式类似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或牛津PPE(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模式。扛下来的同学“赶得上国际名校毕业生的水平了”。小贝出色的写作功底和教学能力,也深受学员们的喜爱:“今天休息提前写了一篇传记书评,等老师讲完再修改。喜欢毒舌贝老师的指导,这次写自己都能感觉到纠正了很多上次存在的问题。谢谢@贝小戎老师,等待老师下次毒舌指点”。同时,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小贝还请了四位重量级嘉宾联合坐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译者、书评人陈以侃、刘铮、维舟。在训练营里,陈以侃老师会负责小说类书评的讲解。他的课程对学员们启发很大,让大家直呼“被老师那种沉醉在文字中的写作状态深深打动”。马凌老师则会带领大家赏析艺术类书籍,并提供给学员们全新的书评写作视角。刘铮老师和维舟老师分别“承包”了传记、历史类书评的解析。课程中,他们会将书评人的最高标准作为教学准则,帮助大家快速成长。这个训练营会让许多人开始相信,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不只是文字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拥有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和不断拓展的知识。而这些能力,在这个课中都能得到提升。通过系统的阅读写作训练,你会写得像任何人一样好。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训练营也在努力为大家开辟多条职业路径。课程中,小贝会尽其所能,分享自己的投稿经验:比如投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达到不同媒体的要求。小贝自己的公众号【贝书单】,也会接收投稿,并给予稿酬回报。训练营采取录播课程的模式,方便大家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反复观看学习。为了更及时地帮大家查缺补漏,训练营还加入了直播点评的模式。在点评中,你将获得与贝小戎、马凌老师“一对一”对话的独家机会。从读书见解到人生困惑,从写作技巧到好书推荐,你都能找到答案。点评中,小贝会查看布置的书评作业,并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点评,让你更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有学员也会加入一个阅读写作社群,群内还有三联中读资深编辑为大家的读书学习保驾护航。他们会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批改。群内还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你一起探讨写作技巧,畅聊文学话题,共同成长进步。训练营不只会帮大家提升写作水平,也会为有志之士提供写作平台。按要求完成任务就有机会加入中读官方写手团。用不到1篇稿费的钱,即可进入专业写手团的圈子,收获写作干货、投稿经验指南,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学员的优秀作业,也有机会发布在小贝的公众号“贝书单”上,还能得到丰厚的稿费。*每次课程将于晚上7点开始,时长约60分钟,如有时间变动班长将在群内事先通知。课程内容可永久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