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第一条很多家长都中了……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第一条很多家长都中了……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瑾山月 · 主播 | 依米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
(ID:xdfjtjy)


每位家长都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好孩子,生怕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没家教”。


不少爸妈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秀才艺,礼让他人,等到大家点赞夸奖,却立马又说:

“没什么,再表扬,孩子又要骄傲了!”

这不仅是亲友聚会的必演曲目,也是很多人并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格外重视教养培育。


但需警惕,这4种“中国式礼貌”,或许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



过度谦让:

“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前几天看《少年说》,13岁的女生崔兢的故事,让人心里堵得慌。


崔兢有个妹妹特别霸道,总是欺负她,但每次闹矛盾,爸爸却只会训斥自己:

“你是姐姐,怎么能和妹妹计较!”

妹妹撒谎,爸爸无条件相信;


妹妹打人,爸爸装作看不见。


久而久之,崔兢内心压抑委屈,想通过节目组进行调解。


谁曾想,当崔兢诉说委屈时,爸爸却严肃地质问:

“你上学时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话音刚落,崔兢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哭起来,喊道:

“受委屈的是我,背黑锅的是我,被轻视的还是我,凭什么呢?


就因为我大?”


直到节目播完,这位爸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又是一个“被逼让梨”的故事。


殊不知,家长一味护短,受伤的可不止家里的“老大”,那些被偏袒惯了的“弟弟妹妹”,也会深受其害。


微博话题#大的就该让小的吗#,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是家里的“老小”,不管做什么,爸妈都让哥哥姐姐让着自己。


起初,她很得意,觉得有爸妈宠着,自己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人。


她越来越自以为是,结果哥哥姐姐有意躲着自己,周围的同龄人也不愿和自己交朋友。


等长大后步入职场,更是栽了不少跟头,吃了不少亏。


她终于意识到,除了爸妈,没人愿意无条件庇护自己。


谦让是好品质,只是没有原则地过度谦让,会给孩子极大的误导。


《奇葩说》主力辩手陈铭的一段话,说得好:

“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递到孔融的手里。

如果一开始这个梨,都没有递到孔融手里,直接说你的梨大,直接给到别人,那孔融也不一定开心。”


换言之,让与不让,应是孩子心甘情愿做出的选择,而非大人们道德绑架下的逼迫。


古训里的“兄友弟恭,尊老爱幼”,目的是为了人们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互动。


可一旦父母横加干预,这种互动,就可能衍化为伤害。




替孩子谦虚:

“没有没有,他平常可调皮了。”


暑假回老家,去表姐那儿吃了个饭。


席间,表姐拿出儿子小帅的一幅油画让大家赏鉴,我不由地感慨:

“没想到,小帅刚读初中,就能画得这么好!”


小帅听到有人表扬,立马来了兴致,正打算和我聊聊这幅画,没想到表姐立马打断,说:

“别夸他,我这儿子,一听好话就骄傲。”

听妈妈这么说,小帅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回屋了。


我心里暗暗感伤,逢年过节总有这种对话煞风景。


谦虚的确是美德,可忽视孩子自尊心与实际情况的礼节性谦虚,却是浇在孩子头上的一盆冷水,能瞬间击碎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孩子不像大人这般复杂,他们的世界黑白分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当孩子听到父母替自己谦虚,不会觉得这是教养的表现,只会认定自己就是不值得夸赞。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与赞美。”


尤其是孩子,在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时,外界的反馈,就是他们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讲过自己的故事。


从小到大,无论她发表多优秀的作品,父亲都从不认可,甚至在外人面前,也总是说:

“写得不好,还需要再努力。”

1983年,三毛在《联合报》发了篇《朝阳为谁升起》,好评如潮,没想到这次父亲竟一反常态,向众亲友夸起了她。


没想到,父亲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三毛震动不已,她哭着说: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

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原来,父母等待孩子成才时,孩子却在等待父母的一句肯定。


如果你的孩子配得上一句表扬,那就别再替孩子谦虚,大大方方地给予肯定和认可。


这一点,对家长来说一点也不难,但在孩子心里,却弥足珍贵。




逼孩子打招呼:

“快叫阿姨,别没礼貌。”


“不打招呼=没有礼貌”,想必是不少家长信奉的社交规则。


电梯里遇到邻居,父母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


路上偶遇长辈,父母又忙把孩子推到前面,说“叫奶奶,别没礼貌”。


这时,腼腆的小孩子会往父母身后躲,而年龄稍大的小伙子则尴尬地嘀咕一声。


见孩子扭扭捏捏,家长忍不住嗔怒道:

“叫人都不敢,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


是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总想提前让孩子掌握成年人的社交方式。


可是,这世界上,本就有人“自来熟”,有人很内向。


知乎上,网友@内向的骑士,曾讲过:


他性格内向,小时候总因为不叫人被父母批评,可在父母一次次逼迫下,他终究没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成年后,他发现内向的人也有自己的活法,非但没有像父母说的那样被孤立,反而有了不少性情相投的朋友;


工作上,也因为踏实、靠谱,备受领导青睐。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你不能让一个活泼多动的孩子时刻保持安静,同样不能逼一个内向腼腆的人成为“人来疯”。


畅销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有项调查指出:


不论性别,全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人都是偏内向的。


作者苏珊·凯恩进一步解释说:

“生活中,外向者往往被人们看作学习的榜样,可内向者也可以很棒。”


我并不是说内向的孩子,就该见人不打招呼。


我只想表达,在“叫不叫人”这件事情上,应在考虑孩子性格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


比如,当你的孩子太害羞,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问好:

“孩子,这是隔壁家的奶奶,奶奶早上好”;


“儿子,这是妈妈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打个招呼吧”;


……


也许一开始,孩子仍会有点笨拙,有点露怯,但父母们不要着急,对自己说:

“让他慢慢来吧,相信他搞得定!”

毕竟,那些不善于“叫人”的孩子,总能找到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强装大度:

“快说没关系。”


平常,跟身边的老母亲们聊天,经常听到一些育儿方面的困惑。


她们经常听孩子说:

“我跟某某某今天干了一架,因为他把我的电话手表弄坏了。


我们班同学说我坏话,气得我把作业扔到了她脸上!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其他小朋友总喜欢抢我的玩具。”


原来,孩子们的世界也不太平,充满了纷争与矛盾。


每当这时,你会怎么做?


估计不少家长选择息事宁人,有的宽慰孩子说:

“都是小事,没必要计较”;


有的叮嘱孩子说:

“记得说没关系,别搞僵了,和同学们不好相处”。

我们生怕孩子不合群,被孤立,总试图单方面地劝孩子大度、隐忍、退让。


可是,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那里或许就是过不去的“大事”。


你现在教孩子放弃对自身的维护,那他步入社会后,难道对属于自己的利益,也要让给别人?


对自己遭受的伤害,也说没关系吗?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不免疑惑:难道要鼓励孩子去打去抢,万一激化矛盾怎么办?


其实,我们只要引导孩子处理好两个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 “与自己的关系”:


教会孩子温和且坚定地表达自我,鼓励他们敢于拒绝。


并告诉孩子,拒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迷茫、困惑,所以要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内心,什么是想要的,什么难以接受;


只要孩子看清自己,就能分辨出接纳什么,拒绝什么。


2. “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向外界求助,比如老师、同学。


当孩子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就要建议他借助外力,帮自己争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圈,总有走出家门的一天。


很多时候,孩子遇到的困惑,父母是无法干涉的,这就需要引导孩子向外救助。


最后,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受欢迎很好,但不要为了取悦所有人而委屈了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重要他人」的概念。 


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他人」。


换句话说,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引导,足以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得足够有教养,但凡事有度,太有教养,往往受伤的是自己。


不少80后、90后父母在“中国式教养”中长大,没有人比我们更懂那种“道德绑架”的压抑。


那就别再给我们的下一代,强行扣上“教养”的紧箍咒。


好的父母,不会放纵孩子不管,也不会用过度的礼貌与谦让,限制孩子。


愿我们教导孩子的同时,也能为孩子“撑腰”,让孩子成为有教养又不好惹的人。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作者:瑾山月。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荧幕走向舞台 原创IP音乐剧在走一条很新的路《扫花游 - 听荷》看了热搜上的「教合租女室友洗澡教程」,才知道我们都中了知识诅咒…BCG开霁书院“新面貌”论坛语录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第一条很多家长都中了孩子能力发展不是越早越好!很多家长都搞错了当我们在说“降本增效”的时候,指的到底是哪一种“本”,哪一种“效”?最伤身的“饮料”公布,请停止饮用,很多人却当成宝,几乎天天喝一条很新很炸裂的澳洲移民方式!你不能不知道!4种“气死”孩子的关心方式,很多父母正在用孩子这种病,竟然会损伤大脑!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样做游戏能提升宝宝大脑发育,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澳洲专家警告:这两种热门零食太危险,别再给孩子吃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组图)5107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浴血田家镇 1521岁“亚洲白月光”离奇失踪:“精灵美貌”震撼全网,毫无瑕疵!却因太美被孤立,背后牵扯的内幕,让人震惊娃爱出汗很正常,但这种情况是生病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8岁后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这个能力!很多家长都不重视最伤孩子的十句话,请父母嘴下留情糟蹋乳房的4件事,第一个几乎所有妈妈都中招了开学的第一个月,听说很多家长都因为这件事头大!孩子越长越“丑”,竟是这个原因……很多家长还不知道玉米很适合孩子吃,但很多家长都给娃吃错了这4种“无效陪伴”,比不陪还伤害孩子:第1种,99%的父母都做过...11岁男孩不幸身亡,只因为这个病?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它!演绎“中国式浪漫”,第23届红豆七夕节如约而至当实习老师的的意外收获痛风“帮凶”不止是酒!这4种“水”,同样升高尿酸!伤孩子最深的4种好习惯,第一条很多家长都中了魔都中产全职妈:把俩儿子送进好学校后,我彻底“躺平”了……点评---食品危机令欧盟准备重新接纳俄进入国际金融系统最伤孩子的7种爸爸,第1种简直没谁了奶酪是个好东西,但很多家长都给娃吃错了孩子靠谱的4个重要表现:家长们看见了,孩子就好管了……| 伴读伤孩子最深的养育方式,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