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枯叶别乱碰,小心它打你
北方的秋天终于到了,秋高气爽的天气,一扫夏日的炎热。可对于很多昆虫来说,秋天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向结束,需要抓紧时间繁殖后代。螳螂就是其中之一。
《博物》9月刊的特别策划是“螳螂”。这么熟悉的生物,我们都讲了啥?今天先揭晓一部分。
《博物》9月刊的专题策划为“螳螂”,让我们摘下“人类滤镜”,从更自然的视角看螳螂。摄影/唐志远
凡是螳螂必带刀,带刀未必是螳螂
说一个螳螂最典型的特征,那一定是它们的捕捉足。所有螳螂都有一对高度特化的捕捉足,形态如折刀一般,“刀刃”还有尖刺。这是它们最主要的猎食工具。
螳螂如折刀般的捕捉足,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摄影/CaPro
但反过来,有捕捉足的昆虫就是螳螂吗?这可不一定。演化的力量常常把一些物种塑造成相似的外形。同样以捕食小昆虫为生,半翅目的螳蝎蝽、双翅目的螳水蝇等,都演化出了捕捉足。但与螳螂最像的,莫过于脉翅目的螳蛉,它们从头到尾都像一只小型螳螂,甚至也有同样修长的“脖子”和便便大腹。
螳蛉
摄影/lintiancai
雌雄胖瘦有别,辨别细数腹节
同一种螳螂,通常雄性会比雌性显得更纤细、消瘦,触角和翅也更长更发达。
但最关键的特征在腹部,把螳螂翻过来数数肚子上的节数,雄性有9个,但因为第一腹板退化不可见,实际上只能看到8节。雌性则实际有7个腹节,能看到的只有6节。雄性的最后一个腹节特化为铲状,雌性则为三角形。
雄性螳螂(上)与雌性螳螂(下)
摄影/Zwentibold
选个育婴房,出生就降索
在繁殖后代这件事上,螳螂终于展示了和亲戚蟑螂差不多的习性——将卵产在卵鞘之中。螳螂的卵鞘通常为泡沫状的结构,被称为螵蛸。螵蛸常有厚厚的泡沫层,保护其中的卵,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寄生蜂的侵害,也能为卵保湿御寒,度过漫漫严冬。
螳螂卵的孵化通常发生在春夏之际。小螳螂从螵蛸背侧的孵化区陆续钻出。刚开始,六足紧贴身体,由一根“保险绳”吊着,降至半空,这样就能防止蚂蚁等天敌捕食。从螵蛸垂下一定距离后,小螳螂便开启第一次蜕皮。稍作休息后,它们会顺着“保险绳”爬上去,从此各奔天涯。
刚从螵蛸中孵化出来的小螳螂
摄影/唐志远
螳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但依然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冷知识。
本期博物课堂,我们请来了9月刊特别策划的主笔老师张瑜,他经常在野外观察螳螂,还会把它们的生活史记录下来,请他来为我们讲讲他所见到的“螳螂日常”,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收听。
主讲人介绍
张瑜
《博物》杂志插图主管,著有《刀斧精灵》、《那些动物教我的事》等书。
去大自然里看螳螂
9月3日(周日) 19:30 - 20:30
博物课堂直播间
参与方式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本文结尾“阅读原文”
更多讲座信息,请关注:
【博物课堂】微信号:bowuketang
本期奖品
本期的奖品是博物文创原创“天然歪”猫头鹰模型一个!(款式随机)
【认真听课奖】
讲座最后,主持人将发布一个跟讲座内容有关的问题,请在博物课堂公众号回复答案, 第一位答对的同学将获得奖品。
Q
识别二维码后,需要我授权登录是怎么回事?
直播间服务商需要您的头像和昵称以方便与主讲人互动,请放心授权,授权不会泄露头像和昵称以外的个人信息。
Q
如何才算报名成功?讲座前会有提醒吗?
点击进入直播间,看到主持人发的消息,就说明您报名成功了~~ 进入后,点击左上角“直播间”关注博物课堂直播间,即可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左右收到提醒。
Q
错过了讲座怎么办?
与微信群讲座不同,直播间的讲座消息是一直保留的,讲座结束后,您可以随时进入直播间收听回放,只是不能和主讲人互动了。
《博物》官方 | 编辑作者亲自开讲 | 每周日晚七点半直播
在哪里可以听到博物课堂在线讲座?
微信公众号 博物课堂 每周更新:
(也可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查看)
最新讲座预告
在线直播互动
往期讲座图文回顾
点“在看”,给博物课堂加加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