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日优鲜”让人想起了VCD大战

“每日优鲜”让人想起了VCD大战

财经


· 这是第465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刘远举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近日,一则每日优鲜整体解散的消息在网上流传。8月1日,每日优鲜回应称,网络流传的“资金链断裂,无法经营”不实。不过,资本市场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2022年3月其股价跌破1美元;8月9日,其收盘价为0.156美元,一家累计融资额超过120亿元的公司,总市值已不足3400万美元。同日,北京消协约谈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遭遇的矛盾

生鲜供应是一门苦生意。它涉及从田地到餐桌的全供应链,从匹配需求、采购、配送、甚至包含生鲜的事先处理,整个过程,非标准化、需要控制的因素非常多。从事这个行业,需要对全链条进行升级,用数字化改造传统流程,投入很大,同时,它的履约成本高,毛利率低,损耗率也高。

相关行业报告显示,生鲜行业平均毛利为15%,说明盈利很难,成本回收周期长。

每日优鲜的组织结构上,存在诸多相互冲突的必然:

为了快速扩张,公司人数就需要快速增长;同时,为了应变复杂的供应链,以及蓝海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总部放权;放权又会产生内部派系;再加上拓展资源、与供应商合作中难以避免的灰色部分,以及前置仓模式又烧钱等特点,这就会产生内部寻租空间,为派系、短视行为提供滋养。

组织结构上的冲突,又叠加了战略冲突:

越是苦活累活、复杂的活,对公司战略,管理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每日优鲜在融资迅速扩张时,放缓脚步,精细化打磨供应链、做好内部组织建设,有了队伍才能打硬仗,干苦活。

不过,每日优鲜为了开拓蓝海,在战略上,选择了激进的前置仓模式,不断消耗公司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竞争,又很难放慢脚步。

如果在一个需求快速增加的市场,这一切问题都好说。自行车快了,自然不容易倒,但当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扩张战略,遇到经济下行、消费收缩时,它的整个经营逻辑就不可持续了。

行业向好

生鲜零售行业本身具备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消费需求。2022年疫情反复,消费者购物线下需求转线上,生鲜零售成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更是凸显出生鲜零售的保供和促销费等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即便在平时,生鲜零售行业更快地配送,也促进了消费。更现代化、更标准化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流程,也从根本上提升了食品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化的配送给体系,虽然是从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一种国家力量。

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都支持生鲜、物流、冷链的发展。

数据也显示了整个行业向好的局面。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117.4亿元,同比上升18.2%。2022年疫情反复,消费者更加倚重线上购买生鲜,与2021年相比,65.4%的消费者消费频次增加,51.6%的消费者消费金额增加。

生鲜电商成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将会进一步发展,有人预计整个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达4198.3亿元。

行业虽然会继续发展,但其中的企业兴衰成败都有。某种程度上,这是必要的,企业兴衰,是市场经济的成本。企业兴衰是行业发展的成本,而不是阻碍。

市场的成本是显性的,资本烧钱,每天亏损以亿计算;价格战是激烈的;有人会倒闭。显性的东西,往往会让公众产生感性的认知:市场竞争太浪费了,或者觉得某个行业出问题了。

他们就转向设计,设计之下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大家朝着提升社会总福利的方向一起努力,没有竞争带来的浪费,最多适度竞争一下,以和为贵。

但是,计划经济的浪费是在暗处的,公众看不到。最终计划经济会一步步消耗社会财富、减慢社会生产率,直到最后经济维持不下去。


VCD大战告诉我们什么?

VCD大战,时间才过去30年,然而,一段产业史已经被完全篡改了。现在自媒体上对VCD的叙事主流,大多都是民族主义与反市场经济的了。这些自媒体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

1992年,姜万勐在美国参加展览会的时候,看到美籍华人孙燕生展示的一项MPEG解压技术,然后就发明了VCD。

VCD在中国市场一炮打红,市场繁荣,跟风精神再次上演,民营企业一拥而上,出现了VCD大战,但却没有重视研发。

中国厂家没有新技术,也没申请VCD的专利,国外厂家联合起来制定了一个新的标准,就是DVD。

DVD比VCD容量更大,更清晰,VCD竞争不过,国外厂家就通过收专利费的方式,打压中国的厂家。中国厂家不争气,只要赚钱,就交专利费生产DVD。

于是,中国的VCD行业就被消灭了,这是不重视研发的一个教训。

如今,这一幕又在芯片上演了。

其实,真实的产业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

姜万勐当时在美国看到的是MPEG—1标准产品的展示。MPEG本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动态图象专家组的英文缩写,这个专家组始建于1988年,专门负责为CD建立视频和音频标准,其成员均为视频、音频及系统领域的技术专家。

VCD的分辨率只有约352×240,并使用固定的比特率(1.15Mbps),因此在播放快速动作的视频时,由于数据量不足,画面就会出现模糊的方块。MPEG-1的输出质量不好,大约和当时的录像机差不多,所以,VCD在发达国家没有普及。

那些国家录像机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换代到一个质量差不多的产品上,当时发达国家,主要是LD在替换录像机。LD的光盘直径30厘米,早期其实是采取的模拟方式记录视音频,因为面积大,所以记录的内容多。相对来说,镭射影碟在北美并不流行,在日本和香港则非常流行,主要用于卡拉OK影碟的生产,其次才是一般电影的影碟。

在VCD出现之前,中国正大量引入录像机生产线。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快速普及。录像机也成为一种高端家电,它可以录下电视节目,可以租录像带观看。录像机的生产技术很高,市场上基本是日本产品。中国也逐步出现了一些企业开始生产录像机。

之前,在国有模式下,中国的电视机生产出现了“混乱”,所以,这一次政府决定,避免价格战,避免市场的混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把全国九家录像机定点企业联合在一起,组建成一座大型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录像机生产龙头企业。

1992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国内九家录像机共出资20亿元,成立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1994年4月,录像机产品开始量产。6月,华录与日本松下合资成立了华录松下公司,各出资240亿日元。但美好的前景被VCD的出现打乱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变成了集中力量亏大钱。

姜万勐在美国看到MPEG—1后,回国和孙燕生一起创建了万燕公司,开始制造VCD——不少人还记得葛优的广告吧。

VCD推出后,立刻横扫市场,当时的LD影碟机要近万元,一张碟片45百元。VCD只要数千元,后来更是低到几百元。虽然画质差,但对中国人的钱包来说,很合适。

1994年,万燕销出2万台,独霸VCD天下。但取得初期的成功后,万燕的战略太过激进,就如同现在的每日优鲜,他们被一日千里的行业抛下了。

一方面,前期投入太多,导致早期产品成本高达每台4000多元。当时,又缺乏完善的风投体系,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在VCD行业群雄崛起的时候,万燕没有财力作后续跟进,无法迅速扩大规模,降低单机成本。

另一方面,一边收购出版社,出版丰富的影片,但盗版VCD冲估了万燕的战略。盗版VCD也成为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精神食粮”,成为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生产的播放机,200元一台,带10寸左右的小屏幕,大量销往朝鲜。

与此同时,由于VCD整机组装技术简单,珠三角的小电子厂遍地开花。结果,在大量的讲究性价比的产品,以及盗版VCD的冲击下,万燕在发明VCD的三年后,市场份额从100%降到2%,直至被美菱集团兼并。

1996年,中国市场上大约有600家企业在生产VCD,其中头部有50家,包括爱多、新科、万利达、先科、小霸王、步步高,也有一些外国品牌如三星。中小品牌大约200家,其他都是作坊式小厂。这些厂家总的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台左右。

爱多VCD在1996年下半年率先降价,总经理胡志标看准了市场上有很多不具备规模性的小厂,缺乏技术力量、售后服务,也缺乏成本管理。1997年,爱多大幅度降价,新科、万利达等大品牌跟进。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资本烧钱,央视标王、价格战,竞争激烈,无数品牌倒下了。

所以,VCD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只是中国的企业在数字化视频技术发展过程中,找到一个最适合中国的产品。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市场用好了VCD所谓用好了,是指利用这个机会发展了自己。当然,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一心一意搞研发、搞芯片、搞标准,如果那样,早就全军覆没了。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也在技术条件、市场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冲击过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超级VCD,但那些大量投入其中的品牌,都死掉了。

VCD大战,可以说是中国电子产业市场化的开端。它锻炼了人才,提升了行业集中度,整合了产业链。接下来,中国的MP3把日本的磁带随身听、CD随身听,MD随身听,彻底打出了市场。直到苹果的ipod出现,才在正版保护体系下,逐渐替代了MP3随身听。当然,它本质上仍然是MP3

正是有了VCD大战、超级VCD大战,带动了产业链发展,锻炼了人才,富士康这样的巨头才能在中国落地,带来技术,培养人才,才有华为、小米成长的土壤。1990年成立的步步高,最后成了现在的OPPO、vivo,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后来又带出了拼多多的黄峥。

OPPO还有一个美国分支,专做高端蓝光播放器,旗下的产品价格高达1万元,与另一家高端影音播放器品牌日本先锋不相上下。高端播放器需要技术实力,也需要品牌形象,产品附加值也很高——这些在曾经VCD的时代中国企业想要的东西,OPPO都有了。或许是由于流媒体逐渐替代蓝光,OPPO目前已经结束了这一产品线,市面上还留存不多的产品,甚至二手的,价格都炒到了2万元。

市场、资本、技术的道路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积累着,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拔苗助长。如果因为市场的成本(比如企业倒闭、资本烧钱),就因噎废食,想通过计划的方式来达成,那往往就会像华录那样,集中力量亏大钱。如果想拔苗助长,越过贸工技,直接到技工贸,市场就会留下一堆灰色。

  • 作者:先学理工科再学经济学,从事过咨询行业,现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关注时政、财经、科技,旨在探寻现象背后的事实与公正。文风理性、客观。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无人拯救每日优鲜每日优鲜,上市公司也会濒临破产吗?每日优鲜倒了!是谁的锅​?​外乡人 - 雷雨交加的夜晚每日优鲜被传“解散”:烧钱模式的最后告别晚点独家丨每日优鲜负债 15 亿,无人伸援手;京东物流前 CEO 王振辉的新工作;淘宝切换核心用户指标炒米粉突发 | 崩塌的每日优鲜,到底做错了什么?加拿大洛基山_第四天Jasper周边还原|每日优鲜大厦坍塌的那一天每日优鲜溃败,生鲜电商将迎终局?突发!员工称每日优鲜缓缴社保停发工资,公司股价较发行时跌去98%每日优鲜坠落深渊:濒临退市,把国资的20亿亏剩3600万每日优鲜放弃主营业务,回应:为了实现盈利目标进行业务调整每日优鲜,多出来的三年跟国内朋友谈疫情“风口”上的每日优鲜创始人:我就想让人在家好好吃饭每日优鲜,为何突然到了崩溃边缘每日优鲜就地解散,中国互联网对资本意志的最后幻想也一起拜拜了每日优鲜的困境不是孤立的败局复盘:当每日优鲜穿上红舞鞋每日优鲜,命悬一线每日优鲜倒下,小龙虾卖不动,咖啡大行其道……背后是一连串诡异信号草莓奶盖戚风蛋糕每日优鲜集中资源聚焦核心市场:以退为进 寻求盈利可能瑞幸咖啡联名悲伤蛙;Prada申请冻结寺库财产;每日优鲜否认“资金断链”... | 刀法品牌热讯烧光100亿,还等不到救命钱!每日优鲜怎么会卷成这样?每日优鲜徐正独家回应:我没有跑路被每日优鲜支配的恐惧,中概风波再起?观潮周报 |“电商一哥”易趣网谢幕;每日优鲜回应解散;海伦司县城卖烧烤刚回应完解散传闻,多地每日优鲜已无法下单烧光百亿!众叛亲离的每日优鲜,被谁拔了氧气管?股价出现反弹趋势,每日优鲜酝酿新机会案例 | 每日优鲜退败真相:前置仓模式还有未来吗?每日优鲜下一站:粉单市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