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没有它,就没有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没有它,就没有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其他


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的文集中,作家余华回忆了一段往事,他如是写道:


“马原经常来鲁迅文学院,当时莫言和我住一个房间,有一个学期他回家盖房子去了,他也不在,马原就在那住了几夜。我们通宵聊天,充满热情谈文学,没谈其他的话题。我们到陈晓明那里,也是只谈文学,除了文学没有别的话题,那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代。”


这几年,变身为“段子手”的余华,经常在镜头前讲述鲁迅文学院(以下简称“鲁院”)的故事:和莫言同屋写作,互相听着彼此的笔尖在稿纸上的摩擦声;到沈阳和本地的同学踢球,让轮椅上的史铁生当守门员……


余华乐此不疲所重述的那个念念不忘的时代,也在今时今日形成了回响。


不久前,余华、莫言等人一同上了岛,相聚由今日头条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2》。在畅谈往昔的同时,也和年轻的写作者们回溯起这三十几年来当代文学的沉浮变幻。


余华、莫言、苏童在“山海经”书屋中追忆往昔。(图/《我在岛屿读书2》)


余华等待“莫戈多”


这天天色湛蓝,在南方的一个海岛上,余华手捧一本《等待戈多》,等待莫言的到来。见面后,他叫他“莫戈多”。


旁人都看得出来两人的深厚友谊。比如余华会跟莫言说,你穿的是皮鞋,下次应该弄个运动鞋穿。


一进书屋,莫言说,“余华轻手熟路地带我上路。俨然是一个主人啊。”这句简单的评价透露出他了解余华的性格:人群中,余华总是擅长调侃众人和自己。


反过来,余华也了解他的过去和性格。在场的苏童说,莫言卡通头像上的头发也太浓密了。莫言捋了捋自己不多的头发,笑称这是过去的自己:“余华作证,我在20世纪80年代也是满头秀发,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余华笑称,等待莫言就好像等待戈多。(图/《我在岛屿读书2》)


余华和莫言是鲁院的老同学,相熟已有三十余年。两人爱互怼。莫言在节目中形容:自己是捧哏,余华是逗哏。


这次,众人回忆起1998年的欧洲游,他们二人和苏童、王朔一起到意大利、法国玩。


余华记得,当时莫言在巴黎走路把鞋走破了,买了六双皮鞋,结果回家后全送给别人了——欧洲人脚背太高。余华则买了五件皮夹克,“硬得像盔甲,是猪皮做的。”余华说衣服怎么全都没有意大利商标,服务员抬过来一个框子,说里面有,你随便拿。


莫言当场“讽刺”余华,“你买这种猪皮大衣,是为了买回家跑步,便于流汗。”


网友看了节目后评价:余华和莫言在一起太有趣了,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还有网友称,两个都是喜剧人。


正是余华写信邀请莫言来到《我在岛屿读书2》。信中开头便是——莫言兄。


余华写信邀请莫言参与《我在岛屿读书2》。


莫言是他一起写小说的兄弟。1991年,鲁院高研班开办第三年,余华和莫言这两位在文学界初露锋芒的作者住进了410房间。两人分别占一张桌子,每天写作。


大衣柜中有个缝隙。当时莫言书写《酒国》,余华则忙着创作《在细雨中呼喊》。笔尖沙沙响动,甚至连彼此喘气的声音也清晰可闻。写累了,两人往椅背上一靠,有时眼神会在柜子缝隙中交会。眼神一相交,思路都断了。莫言翻出一张挂历,硬是分割出了两个空间,“就怕我看他的时候,他也在看我。”


节目中,余华借这段回忆继续怼莫言:“他就是不爱去教室写,每次写到激动的时候,他的腿会抖,地板就会发出声音,弄得崔京生(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时的室友)写不下去了,崔京生本来以为自己也是个大作家的。”


余华在节目中回忆莫言写作时抖腿的习惯。(图/《我在岛屿读书2》)


在另一个场合,莫言曾经这么“贬损”余华:“他说话期期艾艾,双目常放精光,不会顺人情说好话,尤其不会崇拜‘名流’。据说他曾当过五年牙医,我不敢想象病人在这个狂生的铁钳下将遭受什么样的酷刑。”


言辞幽默是两人的共同风格。在那一届鲁院的毕业生登记表上。余华说自己天天打球,学会了下围棋;莫言反思自己:“缺点是夜里熬夜,上午睡懒觉,影响了听课,虽经老师批评有所改正,但还是经常睡到9点”。


他们不止一次怀念鲁院的岁月。经历过文学黄金年代的作家,余华、莫言、刘震云、迟子建等当代名作家,都曾在鲁院进行过系统性学习。某种程度上,鲁院是他们在文学之路上里程碑式的场域,是“中国作家的黄埔军校”。而这个场域诞生于中国文学最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一个告别精神短缺的大变革时代,一个中国全方位开始蓬勃发展的特殊时期。


物质贫乏,

但精神蓬勃的鲁院岁月


鲁院的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在其办学的7年间,文研所先后培养了作家270余名,其中不乏人们所熟知的马烽、流沙河等人。1984年,文研所更名为“鲁迅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史卷,也在鲁院的伴随之下缓缓展开。


北京鼓楼东大街中央文学研究所旧址。(图/中国作家网)


彼时的文学界有一股急切渴盼进步的反思精神。1988年6月,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申请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作家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文化创作水平等急需提高,否则,“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没有一支有相当素养的作家队伍,几乎是空谈”。很快这份报告得以批准。


鲁院高研班开始招生,迎来一群已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新人: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毕淑敏、王宏甲、刘毅然、海男等近40人。这些创作势头正劲的青年作家,大多数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


20世纪80年代物质尚且贫乏。余华回忆,当时的鲁院不像现在,配备有能洗澡的卫生间,男生只能去棉纺厂,因为总在锅炉房里洗,烧锅炉的师傅一气之下把门卸掉,弄得他们无处可去。


改造后的鲁迅文学院。(图/《我在岛屿读书2》)


他和莫言甚至共用过同一管牙膏。有一天早上,余华先醒,发现牙膏没了,就随手扔在门口的垃圾堆里。等到中午余华回宿舍,莫言一嗓子吼过来:“余华!我起来以后,找不到牙膏了!我知道你把它扔了,我就去捡回来,用小刀给它割开来,把里面的牙膏抠出来,才有得刷牙……”


莫言在节目中“吐槽”20世纪80年代鲁迅文学院的伙食。(图/《我在岛屿读书2》)


贫困并不影响他们蓬勃的学习和创作精神。他们是在鲁院这片占地面积不足20亩的土地上朝夕相处的生活朋友,也是彼此激发才能的创作伙伴。


莫言说,当年《收获》被余华他们垄断,靠着我的坚持,我终于在《收获》发表作品。事实上,莫言的作品比余华更早在《收获》发表。余华曾说:我就是看了莫言的《球状闪电》,暗暗发誓也要上《收获》。


而住进同一间屋子前,两人就已经有了某种“神交”。当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在《中国作家》上,余华看到后深受启发,“在这个世界上,在不同的地方,竟然有和你心灵相通的朋友们,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余华在节目中回忆最初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到莫言。(图/《我在岛屿读书2》)


可以说,鲁院高研班的成立,呼应了当时中国社会蓬勃的文学创造精神,也进一步激发了作家们的天赋和才华。


自那之后,余华和莫言的友谊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当余华在北京写《许三观卖血记》,他已经在山东高密写《丰乳肥臀》了。两人打电话瞎聊天,“因为我们都没人说话,无聊。”余华有时会听到电话那头大喘气的声音。原来,莫言在院子里跑步。“写作对体力的要求很高,还好我比他年轻5岁,可以不用跑步。”后来莫言得诺奖,余华在第一时间短信祝贺。


不只是余华和莫言,曾经在鲁院高研班待过的作家们都有过难忘的记忆:他们彼此交换珍贵的书籍,通宵谈论外国文学,激情讨论如何创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手法,影响至今。


网络时代,

我们不再需要文学了吗?


因《我在岛屿读书2》的录制,三十多年后,同窗的作家们在广东东澳岛重现了鲁院岁月,也让屏幕前的观众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再次感受到当年的文学精神。


参与节目的两位年轻作家焦典和叶子,也都受到不浅的触动。


年轻作家焦典是莫言的学生。参加完节目后,她更加理解了那个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的文学就是闪闪发光,一呼百应。因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抑和封闭,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颗种子开始疯狂生长。”


在轻松的氛围中,她从莫言、余华和苏童等人身上体悟到“文学创作的路标精神”。“自己不再那么孤独,得到了一定的安慰。”


焦典和导师莫言并肩前行。(图/《我在岛屿读书2》)


叶子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也是知名作家叶兆言的女儿。听嘉宾们再次聊起鲁院的文学往事,叶子感慨:“那是一个没有群聊、没有朋友圈的年代;是一个你给刊物投稿还要寄平信的年代;是一个要借书看、要等书看的年代。”


而当时的年轻人却对文学如此饥渴。正如节目中另一位嘉宾作家阿来回忆:20世纪80年代,县城里的新华书店要卖什么书了,头一天会贴出一个告示:明天要卖《古文观止》。对比之下,他身边的年轻人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家都在刷着短视频,文学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叶子(左一)和文坛大家们共话书中人生。(图/《我在岛屿读书2》)


今天的人们,难道真的不再需要文学了吗?参加完节目后,叶子有了新的思考:“在压力如此大的当下,我们总要有一个空间,让我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精神需求。这个比较理想化的节目就是一个解压的策略,它和阅读连在一起,松弛、愉悦,没有什么负担。”


《我在岛屿读书2》的播出效果正好契合了她的这个预设:截至8月中旬,第二季节目相关视频在今日头条站内总播放量超1亿,豆瓣评分9.1。据第三方监测平台CSM数据,《我在岛屿读书2》上线以来,1-9期节目在全国35城平均收视率1.107%,每周四晚间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


《我在岛屿读书2》海报


当代人越是疲累,越是需要文学艺术作为心灵的栖息之地。因为文学是思索自我和社会关系的介质,也为迷惘奔波的我们提供了思考意义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人总是孤独却渴望摆脱孤独的,文学可以让我们日益疏离的心灵产生真挚的交流。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鲁院,曾经为那一批孤独又渴望交流的青年作家们提供了应许之地。


当海风吹过所有人的那一刻,焦典想起了黑塞的《悉达多》。“在最后的时刻,得到的顿悟,并不是‘无’,不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恰恰相反,是‘有’,在一个瞬间里,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


借文学这座心灵之岛,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某一瞬相互联结,最终相通。


“文学始终是边缘的事,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这个事实。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文学可以长久存在。”叶子也再次收获信心。


作者:钟文


校对:杨潮

排版:鹿子芮

封面:《我在岛屿读书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花卉摄影,简单的美令林语堂、陈寅恪都向往的“黄金时代”,到底长什么样?跨境数字贸易进入“黄金时代”,出海商家抱紧SHEIN抢滩需求不断增长,甲骨文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AWS 业务显著增长,亚马逊将迎来“黄金时代”?古代罗马城里富人区与穷人区是啥样全世界公认的“黄金谷物”,立秋之后抓紧吃!换个做法营养好,清甜软糯不会腻留学生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美国名校官宣扩招!冲突、央行加持,黄金“避险时代”开启?瓦屋十年未改的AI心:大模型黄金时代属于百度中国赴美留学黄金时代走向终结?美东房主纷纷卖房,房源骤减77%!短租黄金时代结束!只有中国有资格拍它,别人偷不走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黄金时代走向终结?之前没发现的“黄金搭档”!健脾养胃消化好,伏天吃它好处多跳槽涨薪黄金时代将结束!美国雇主们开始大幅降薪梦见外婆立秋之后最该吃,它比玉米更家常!健脾养人的“黄金瓜”,软软糯糯甜滋滋花加进入停业整顿阶段:公司入不敷出 鲜花垂直电商黄金时代结束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已至 | 致敬穿越者·迎接产业新未来林俊杰演唱会抢票要先做题!有“黄牛”急招985大学生背题库!内场前排已被“炒”至上万元…为啥“黄牛”总能抢到票?复旦教授梁永安:在单身的黄金时代,你为什么还会相信爱情?抑郁症的印象和开解大模型与生成式AI黄金时代,每一个应用都会被刷新重写 | 榕汇走进微软阅读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跨境数字贸易进入“黄金时代”,出海商家抱紧SHEIN 抢滩中国女篮“黄金一代”的背后,藏着青训的巨大隐忧盗贼知晓内幕!皮尔逊机场两千万的“黄金大劫案”最新进展来了!被夸上天了的“黄金主食”!水煮、烧烤,不如这么吃,软糯甜香更上瘾美国新镀金时代的“离经叛道”上田义彦 x 许知远:我的黄金时代应该还没有来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来临,这个千亿美元的产业如何从高中入门?中国科幻走向黄金时代,他们都是“掘金人”它们怀念的“黄金时代”,到底是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