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未来历史2022-08-12 07:08 自泽连斯基总统7月初高调宣布实施反攻以来,俄乌双方又互相炮轰了一个月。这里的“炮”既包含火炮又包含嘴炮。今天乌军宣称用海马斯打击了俄方某某弹药库,明天俄军宣称空袭了乌方某某物流中心……双方像是在唱双簧一般,给外界营造的感觉似乎打得十分激烈。可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地面部队迟迟没有什么大动作。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战役结束后的一个多月里,莫斯科方面以休整部队为名停止进攻,巩固阵地。基辅则表现的异常慎重,大概只有拜登中东行那几天发了发狠,其他时候只是不停放话跟西方要钱要武器。近期,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乌克兰官员的话说:“我们预计今年不会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任何决定性的反攻。乌克兰军队甚至连发起反攻所需的30%的装备都没有。我们的基本计划是在明年,届时将积累到足够的武器装备。”此话一出,估计西方国家政客们喜忧参半。忧的是这么多钱和武器砸下去,却连30%都不够;喜的是军火商金主们又可以继续赚钱了,完美衔接了原用于阿富汗的产能。战争一旦从闪电战、运动战蜕化为持久战、治安战,其性质便在悄然发生变化。一系列军政利益群体开始萌生于其中,渐渐形成左右局面的强大力量。大家仔细观察三十年来美国人打的仗,要么像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那样快刀斩乱麻,要么就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这种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从性质上来看,前面两场仗美国目的比较清晰,军事因素占主导地位。后面两场仗则不同,当中牵扯了驻军物资供给、新政府筹备、战后重建等一系列政治与意识形态操作。这里面不管哪一项,都是巨大的蛋糕。一年的驻军物资供给得多少钱啊!仗打完了谁去新政府里当总理、当部长?几千亿美元的重建资金怎么花?……对比下来,乌克兰战争显然存在向后一种场景演变的趋势,渐渐成为利益群体和野心家们的一盘棋。根据当前形势做推演,按烈度从“低”到“高”排序,乌克兰的未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明斯克协议》模式2、《朝鲜停战协议》模式3、两山轮战模式4、戈兰高地模式5、一战模式先说第一种。《明斯克协议》是2015年2月由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法国四个国家签的一份协议,即法德出面来斡旋俄乌在乌东地区的冲突。当时出席签约仪式的四位领导人分别为普京、波罗申科、默克尔和奥朗德。如今物是人非,台面上人物只剩下了普京自己。在《普京为何坚信他会赢》一篇中,我们解释过普京坚持这场战争的一个重要认知点——他赌“好西方”会最终上台。普京认为乌克兰的战争及其所有后果(如高通胀和飙升的能源价格)将滋养“好西方”,帮助人们站起来反对传统的政治体制。因此普京不惜祭出大幅缩减天然气供给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和欧洲人比狠、比耐力。一旦欧洲民意发展逆转,使得右翼领导人重新得势,那么和稀泥的《明斯克协议 2.0》不是不可能再现。接下来是第二种——《朝鲜停战协议》模式。除停火撤军外,《明斯克协议》中还包含许多政治改革、法律修改、欧洲安全组织介入缓冲区等内容。《朝鲜停战协议》则没有那么复杂,这份协议签署时国家元首或外交部长并未出席,而是由一线军事将领来签的,是一份纯军事文件。它更像是今天中印边境谈判那种模式,由中国南疆军区司令员与印度14军军长达成一份简单的协议,用来约束各自边防部队。《朝鲜停战协议》属于“在最没有共识情况下达成的共识”。法理上来说,今天的朝鲜半岛仍处于战争状态,当下的和平只不过是一次漫长的停战。而且作为当事人,韩国并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实际执行了协定的所有要求。换言之,类似的模式如果套到乌克兰头上,完全可以由北约、美国或欧盟出面与俄罗斯签一份协议。泽连斯基表示强烈抗议,继续放“收回所有被侵占领土”的狠话,但迫于压力默默执行。当初李承晚不就是这样的吗?不过签乌克兰版停战协议需要一个前提——莫斯科通过军事手段使西方国家认识到不可能在战场上获胜。关于这一点,目前俄军似乎并未做到,至少还差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第三种模式是两山轮战。按照烈度的排序,两山轮战显然要比《明斯克协议》和《朝鲜停战协议》强度高。简而言之,俄乌双方围绕赫尔松或乌东地区展开局部性的阵地交锋作战,逐渐收缩战争规模。正如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冲突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一样,俄乌双方也可以不签什么停战协议,继续打,围绕着某几个点打。在此基础上,双方渐渐形成默契——你不去炸我的克里米亚大桥,我也不再空袭你的城市。慢慢的,双方战术目标从攻占某座城市缩小为攻占某座村庄,到最后干脆像金门炮战一样“单打双不打”。此时乌克兰国内完全可以启动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那前线对峙的局面怎么解决呢?不用解决。莫斯科和基辅达成一种默契,将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到明天,留到大形势大气候变化之时。因为未来的事情谁都难以预料,维持现状、以拖待变从来都是一种可选的方案。比如八十年代的中国和越南,随着黎笋去世和苏东剧变发生,双方重新抱团取暖。假以时日如果欧盟解散、欧洲立场走向分裂,俄罗斯与乌克兰相逢一笑泯恩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总之,坚守待变,说不定就会有奇迹。这话既对泽连斯基适用,也对普京适用。第四种模式是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一块以色列控制的叙利亚领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战略地位十分关键。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占领算起,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这五十多年间,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建立起居民点和行政区,事实性将其变成自身领土的一部分。西方国家虽然口头上称维护联合国决议,但现实处理中均默认了以色列的管辖权。唯一一个直接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的国家是美国,由特朗普于2019年宣布。为表感谢,以色列还将戈兰高地上的一个居民点命名为“Trump”。面对领土被侵占的局面,叙利亚方面当然不干;因此过几年双方便会冲突一次,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某种程度上看,当下俄罗斯做的事情跟以色列很类似——克里米亚已经公投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正在计划中。一旦俄罗斯从法理意义上彻底吞并乌克兰领土,那么俄乌达成停战协议的可能性就已经微乎其微。不过莫斯科完全可以学以色列那样毫不在乎,无非是过段时间干一仗呗。以色列是战斗民族,俄国人同样是战斗民族;只要不摸枪,用不了多久便会手痒。最后一种模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狠下心,打到一方崩溃为止。战争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无论对政权、政权领导人还是普通人。在战情室里策划军事行动的时候,总会有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感觉,想象着一本万利,见好就收,秦皇汉武,马踏匈奴……可历史上真能做到如此的却很少很少。是谓“战争因你所需而来,却不因你所欲而止”。具体到乌克兰,当下正在发生的大规模消耗战不仅仅是前线军事的较量,同时也是大后方掌控力与双方国民忍耐力的较量。乌克兰人愿意为了这场仗承受多高的代价?俄罗斯人又愿意为这场仗承受多高的代价?前线战场有军事临界点,后方国内有民意临界点,需要交战双方的领导层去综合权衡。因为决定战场走向与模式选择的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有民意问题。人心如流水。正如僵持战中崩溃的一方容易溃泄千里,民意同样如此。一旦触发临界点,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