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立钧先生:新机遇 大未来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通”三年记 | 深度观点

张立钧先生:新机遇 大未来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通”三年记 | 深度观点

其他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2022年7月开学典礼嘉宾分享


各位同学,各位嘉宾,下午好!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讲一讲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并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两年前,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在所毕业的纽约大学商学院和同学们做分享时,提到了关于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卡时代”(VUCA)的思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不管是VUCA中的V(volatile)U(uncertain)C (complex)还是A (ambiguous),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越是需要勇气和骨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一位同学都需要通过学习,拥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当今世界已不同于几年前,那时大家仍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观,但现在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我一直强调,包括我和我的团队,现在不能局限在单一来源的新闻,一定要多方面地去看,从不同角度思考,然后形成独立的见解。


今天的主题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给大家做介绍。我出生在长三角地区,在美国纽约和旧金山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十几年前,我来到北京,负责在京津冀地区建立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团队。三年前来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看好整个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目前的工作主要聚焦在这个区域。


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第一是大湾区整体情况和经济机遇。第二是大湾区金融业三年来的发展情况。第三是对大湾区未来金融业的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情况介绍——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是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下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有专门的章节,涉及建设都市圈、城市群以及多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环境保护、城市软硬件建设、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相协调分工。


从国家战略来讲,大湾区建设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发力点之一。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经济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仍然不平衡。


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南北部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


第二,产业结构不平衡。过去几十年,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在一些“硬科技”领域和基础研发方面,特别是“卡脖子”的技术,如芯片、高端制造、精密制造、医疗科技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第三,资源分布和供给不平衡。包括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资源,包括学习、教育、医疗、养老等,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水、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主要是在西北、西南地区较为丰富。当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匹配时,生产要素无法达到最优化,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区域间的资源错配。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提出建设城市圈、都市圈,目标是通过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的小城镇发展,通过城市群的建设,使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再过度竞争,而能够资源共享,再通过区域协调推进整体经济发展。



目前,国家已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被称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湖北、武汉、南昌等城市为带动的经济圈等。


此外,还有 “三区两域一岛”,“三区”是指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域”是指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岛”是指海南岛作为自贸港的深化发展和改革开放。


从GDP、城镇化率、人口总量及按发展潜力进行的城市排名等各指标来看,以上重点区域基本代表了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一国两制”新实践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制度开放还是金融市场开放,以及创新活力等方面,大湾区将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对比国际上其他几个著名的湾区,如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及纽约大都会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总数上(8600多万)超过了三个湾区的总和,面积近似于东京湾区与纽约大都会湾区的总和。但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仍相对落后,从第三产业的占比、城镇率和人均GDP的指标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综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三个较大优势和特色。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香港、澳门作为面向国际的窗口,连接整个东南亚及全球市场,其市场规模和人口红利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湾区。


第二,具备想象空间。这里主要指政策方面,既有自上而下的整体政策红利,又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体制。再加上创新,未来就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产业结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其他三个湾区相似的金融、科创产业布局。香港和纽约、伦敦并称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所以有“纽伦港”这样的叫法。深圳在科技方面被称为国际创意之都。包含广州、佛山、东莞在内的珠三角是制造业的中心,澳门和横琴结合形成了文化会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金融、科创、产业、文旅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又有香港、深圳、广州三座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城市,近距离的物理连接加上强强联合,在世界其他地区很难看到。



从201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又推出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金融方面有跨境理财通、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规划,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政策的出台。今年6月份,国家发布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些政策都会对未来大湾区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三年考——双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2021年,大湾区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5%,约占大湾区GDP的12%。人民币是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结算量超过21万亿元。


国际金融中心方面,香港排名全球第三,深圳仅次于东京排名全球第十,广州则仅次于悉尼排名全球第24位。这三座城市均位列全球金融中心前25名。



近年来,大湾区围绕金融业,在互联互通、软硬件建设方面发展较为突出。可以概括为“软联通”与“硬联通”。


在监管合作、人才流通、创新能力等“软联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首先实现了三大交易所——港交所、深交所及广期所之间的合作,并通过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广州南沙粤港澳合作区实现了进一步的融通合作,使金融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的合作沟通,专业人才资质互认和人才流通,以及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优惠、青年创业补贴、人才港、香港青年就业计划等都从不同方面发挥了“软联通”的作用。


此外,还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如深港通、债券通等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既可以改善投资者结构,又可以引导市场估值重构,还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债券通可以看到,其影响加快了中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接轨,是资本出海的重要渠道,并助力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多样化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跨境理财、保险等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互联互通。



在“硬联通”方面,比如在大湾区进行试点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是底层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可以在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跨境交易,未来可以促进大数据和数据资产管理基础上的便捷移动支付。此外,深圳也已经开展了全国首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围绕大数据平台和数据资产整体建设,大湾区制定了5G基站及数据中心总体规划,包括九个数据中心。广东省出台的2022年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大湾区开展大数据中心试点,以及在深圳推进数字资产交易所建设。此外,“东数西算”以及国家八个算力枢纽节点之一等项目也都已在大湾区启动。



“硬连通”还包括三个交易平台——港交所、深交所、广期所的优势互补。其中,深交所与港交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深港通的发展、产品开发、跨境监管等展开一系列合作。港交所去年入股广期所,并签署了备忘录,聚焦服务双碳目标,在产品研发、清算和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



三大重点合作区方面,第一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主要围绕广东省和澳门的深度合作。金融领域推出了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可率先开展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的刷卡兑换业务,发行了国内首只非上市城投类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等。粤澳横琴合作平台可以推进澳门发展多元化产业,探索中草药、文旅、会展等新兴产业,未来金融业将考虑如何更好的支持新产业发展。


第二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里有大湾区首家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率先向香港居民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应用,还有全国首个深港供应链的金融创新基地等。


第三是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区,包括全国首批四个跨境贸易投资的高水平开放试点,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以及首笔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境外租赁特种船舶交易业务等,该合作区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深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展望——大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第一,大湾区拥有政策红利及优势。“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使大湾区在发展经济和金融方面,可以突破现有体制。第二,可以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作用。发挥区域外向型经济优势,对接国际市场并在当前的形势下促进内循环。第三,自身条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等方面。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首先,政策制度创新融合要求高,还需要突破很多现存的行政壁垒、法律体系及制度的障碍,在实际衔接上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实现资金、人、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需要有更多突破。


第二,风险应变能力需要提升。由于大湾区开放程度较高,受国际外部风险因素影响也较大。比如,港币汇率和美元挂钩,香港的货币政策、利率和汇率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高度相关,受到美元波动的影响较大。未来需要在金融监管合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应对风险,提高应变能力。


最后,金融资源的配置要求更高。由于大湾区资本流动性强,创新活力较高,居民对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未来支持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从宏观和实践的方面考虑。



宏观层面,一是要重点关注大湾区内制度开放及融合,深化机制规则层面的“软连通”。第二,重点关注大湾区内监管协调。可以探讨成立中央级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工作组,展开对国际金融形势的预判及应对研究。第三,在大湾区生产要素流通机制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资产等要素流通,并推进数字金融创新。



实践层面,一是研究和发展数字资产,包括新型数字资产(NFT),如元宇宙或Web3.0的数字体系。未来数字资产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在大湾区也将是“先行先试”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是绿色金融和ESG。未来绿色发展的核心将围绕碳资产,通过市场化体制机制,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跨境金融。不管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医疗、养老、储蓄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更多的创新和互联互通。


在过去几年,普华永道每年都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的调研报告,对国内外银行、保险、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参与者及监管机构进行访谈。今年5月份,普华永道和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指南》,为海外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大湾区的投资环境提供了参考。普华永道作为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希望发挥连接海内外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产学研各界同仁一道,努力推进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谢谢!


(根据张立钧先生分享实录整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迈出终身学习第一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虚拟电厂:新机遇与新挑战美国华裔出两俊杰:最年轻亿万富翁和普度校长四十年来令人怀念的六位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再迎百亿母基金!|另类投资气象第284期“一纵一横一基石”:助力银行解锁大湾区千亿级中小企业市场申请进行时 | 香港大学大湾区(香港深圳)在职MBA项目专场宣讲会AI芯片年度盛会上线!30+重磅嘉宾、5大主题论坛……8月大湾区见重大利好!加拿大未来移民就靠他们,留学生校外打工不受限砸钱建大学有多狠?填志愿盯紧大湾区!大湾区青年图鉴:配角、厨神与孤岛上的女工程师中国内地与香港将启动“互换通” 扩大金融开放同时两地升级货币互换《金融博览》│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改革成就与展望潘天佑博士:创新领导力 - 跟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学“刷新” | 深度观点袁启亮:“逆”战下危机即转机(2)——冬眠战略 | 深度观点袁启亮:“逆”战下危机即转机(3)—— 雄起战略 | 深度观点关启正:从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寻找最佳投资策略 | 深度观点崔世君先生:VUCA时代人才发展的破与立 | 深度观点直播预告 | 任泽平 X 江南春:新国潮、新经济、新机遇中国男排的这一仗让世界惊掉了下巴香港金融管理局、彭博和香港青年联会联合开展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在美国136.不同理念保羅索倫提諾的「上帝之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母基金正式启动大湾区的巅峰生活,在云端之上19万亿!大湾区首家金控揭牌,股权版图超150亿面向世界!粤港澳大湾区放大招了,这一布局影响深远大湾区“地主”肇庆:新能源汽车突进RFID再迎新机遇,室内高精度定位未来可期!“2022大湾区论坛暨中国日报香港版创刊25周年庆祝仪式”在港举行国泰君安证券前海分公司开业 布局大湾区 实现跨境双向联动袁启亮:“逆”战下危机即转机(1)--- 冬防战略 | 深度观点伦敦1区金融城、科技城、大学城交汇处楼花出售:地铁13分钟到牛津街,12分钟到唐人街!杨文斌:投资的噪音与信号 | 深度观点陆晨:从 2022 年高考数学中的贝叶斯推理题谈起 | 深度观点报告 | KPMG: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投资创下418亿美元新高,并购交易功不可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