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朋友的新冠感染经历
在DC的朋友M博士于9月4日(上周六)晨起时出现头痛(7/10分)。因为M博士有偏头痛,所以他口服一片止痛片然后开始“睡眠治疗”。
不过因为M博士一家约了朋友一家去DC参加中国文化节,所以上午外出活动,下午返回后继续卧床休息。
第二天,M博士出现打喷嚏和流鼻涕,头痛倒是明显改善(2/10分);
第三天,M流鼻涕加重、并出现咳嗽;想起K班开学两周的女儿3天之前就咳嗽,M赶紧用新冠快速检测试剂盒做了检查,显示阳性。马上联系家庭医生,电话诊疗后开了药并开始口服。
第四天和第五天仍有明显的疲劳(6/10分)。
太太经提醒后发现自己有疲劳感、稍有咳嗽;儿子一直没有任何症状;女儿应该是家里第一个感染的,只有咳嗽,持续了4天。
因为这个期间正好是美国的劳动节长假,所以期间接触的朋友比较多。M博士在确诊后开始全家在家隔离,并通知了最近3天接触过的朋友;也电话取消后面一周的见面预约。但朋友们普遍很不在乎;似乎这已经不再是值得通知的事情。
M这是第二次感染新冠,之前已经接种过4次新冠疫苗。M博士坦言:尽管知道肯定会与新冠再次不期而遇,但竟然第三天才意识到是感染了新冠,其实更是由于不在意了。同时,新冠症状也不再典型,作为一个病毒感染性疾病,竟然未引起发烧。一方面是因为之前的美好经历:在第一次感染时,M博士晨起发烧(近20年最严重的发烧)、中午服药,第二天就完全改善!其次是由于担心长新冠;第三,是由于Paxlovid除了引起口苦、对于M博士来说是非常安全的用药。M博士感染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美国市场、媒体及公众对于COVID-19态度的变化。
前几天和在华尔街做PE的同学聊了新冠BA.2.86及近期疫情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在依然有新突变株持续出现的情况下,COVID-19疫苗和药物的市场预期、短期和长期回报的问题及值得关注的技术。但我觉得即使不听华尔街VC, PE分析员进行分析、不看SeekingAlpha上的专栏文章,而只看一下Moderna, BioNTech, Novavax的股价,也能感受到投资人对COVID-19市场的预期,因为这几个biotech公司的大量股票的持股人都是hedge fund。
而The Atlantic podcast请了该杂志报道COVID-19疫情的两个科学记者Katie Wu和Sarah Zhang,从BA.2.86的出现到COVID-19疫情的反弹,再到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和公共政策应对展开了讨论。
上述这些内容都让人感受到,无论是投资人对于COVID-19的市场预期,还是媒体和公众对于COVID-19本身的反应,都是处于一种疲惫且不再关注的状态。而公众态度极大程度影响市场。但这也许是好事,因为COVID-19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它已经完全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共存;然而它作为一个传染病引起的史无前例的巨大人类社会反响却已经渐渐远去,人们的态度也恢复了平静(再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也无济于事)。
让新冠回归医学领域,让公众淡化它,并把它当作一个常见传染病对待,是我这三年一直在强调的,这也是现实世界中在客观发生的。尽管对新冠越来越淡然,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新冠对于人类的危害仍远高于流感。美国的成年人当中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约占50%,老年人接种比例更高;对于新冠,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重症/病死,对于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仍有必要。我们会继续保持关注,提供最新的新冠相关科学报告和数据。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数据及其发现,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助理:ChatGPTHanson临床科研团队,在美国的七位生物医学科学家主持并任独立理事。通过大数据分析,分享生物医学前沿、探索对临床科研的启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把握技术新进展、解析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交流SCI论文撰写、课题设计规范。(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获得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