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第9个月,我仍在跨海看电影的路上
电影的夏天
Summer for the Movies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是属于电影的。
从《芭比》刮起的粉红色飓风,到《封神》质子团带来的神话狂想,还有“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的《孤注一掷》;最后,在八月的末尾,诺兰导演的新作《奥本海默》,唤醒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讨论热潮。
很多人久违地走进电影院,享受到了几十块钱一张票带来的简单乐子。
但对于一些本就“疯狂”的电影爱好者来说,这个夏天,并不是一个异常或值得纪念的季节。他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实践着对于电影最忠诚的热爱,也在很多不为人知的时刻,看着大银幕,重获新生。那些人,在更加“费力且昂贵”地看着电影。
我们找到了三位比较特殊的影迷朋友,TA们都曾为看电影这件事,付出过常人不太能理解的代价。
对TA们来说,电影绝对不是二三十块钱一张票获得的乐子,而是一些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
一个月去香港两次
只为看电影
Lam喜欢把自己看电影的日程记录下来。她看了一眼计划清单,下一场要去香港看的电影是9月30号,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放映的《霸王别姬》。
从去年年底离开倒闭的前公司,到现在,Lam一直靠着N+1离职补偿和失业补助金生活;也是在这期间,她频繁地从深圳去往香港,为了看电影。
在21年之前,Lam还只是一个用看电影来打发时间的普通观众,但这两年,通过参加一些深圳线下的放映活动,她对商业片、文艺片、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电影有了更深入的接触,Lam发现电影对她产生了更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专门去香港看电影,是今年的2月初,Lam观看了长达八小时的《无间道》三部曲马拉松。从早上看到晚上,中段设置了映后访谈会,她在影院里见到了电影的导演刘伟强。
我一直觉得他是离我很远的人,但那次活动后,我觉得电影创作者也可以很接地气、很真诚。”
《无间道》映后谈
/受访者供图
看完《无间道》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但Lam内心的激动仍然无法散去。走出影院后,香港已经开始飘起小雨。Lam和几位影迷朋友,跑去了油麻地的庙街,一边吃大排档,一边聊电影,“整个就是一个乌托邦,特别美好。”她在香港多待了几天,除了《无间道》,她还看了香港本土上映的电影《正义回廊》等。
之后,她开始保持一个月至少去两次香港的看电影频率。4月份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她看了18部电影。因为抢票经验不足,规划的日程不够合理,那段时间,她几乎是每隔一天就要跑一次香港,把香港几个影院之间的路途摸了个门儿清。
Lam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观看电影《智齿》
/受访者供图
均价七八十块钱的电影票、从深圳跑去香港的路程费,事实上,去香港看电影要付出的成本挺大的。Lam笑着说,自己的失业补助金也快花完了。最近她在做兼职,给深圳一家影院的公众号写稿,但报酬也不多,更多在为爱发电。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足,总是不太能两全。
但看电影,总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Lam会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影片,虽然主人公松子的结局不是太好,但她欣赏松子拥抱每一段关系的态度,即便最后伤痕累累,但松子始终很勇敢。Lam有时候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在相似的处境下,电影主人公做出的选择,也会激励着Lam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前行。
电影带给Lam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在看电影前,Lam脑海中的世界地图大部分是灰色的,而在看了各地不同风格的电影后,她正慢慢将世界的每个角落涂上色彩。尽管她没有真实到达过那些陌生的地方,但好像电影已经为她埋下了种子。
后面会发生什么,我可以去期待。”
进入九月份,Lam将“找到一份正经工作”列入了计划清单。不同于之前对职业的梦幻想象,Lam不打算真的将电影爱好带进工作中。她现在觉得,那也是一种消耗。“理想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继续实现。”
最年轻IMAX影迷团团长
十八岁起为电影压榨钱包
四年前,《复仇者联盟4》在国内上映。当时还没满十八岁的小柴,第一次在影院,为一场电影主动拍手鼓掌,大声尖叫。
四年后,小柴仍然记得这场电影的一些细节。“它是零点场,票价好像是二百七十块钱,影院人数有四百多人;以及,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一张IMAX海报。”
现在,小柴成为了最年轻的IMAX影迷团团长。这两年多,他组织过大概60场电影的放映活动,也看过了更多的电影。但谈起印象最深刻的一场,他仍然选择了《复仇者联盟4》。
IMAX的场次和普通的不太一样,屏幕更大,也更有沉浸感。”
小柴说自己看完IMAX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终于等到自己成年后,他马上去报名,想要在郑州,这个迷影氛围并不强的城市,成立IMAX影迷团。
刚起步的时候,小柴谁也不认识。他先找到了当地一个影院经理聊合作,由此结识了更多的影迷朋友,再通过不断地举办观影活动,将影迷团“做大做强”。
小柴记得很清楚,“上任”第一场活动,正好碰上《指环王》三部曲在国内的二十周年重映。那时,有些影迷想要在一天之内,把三部电影全部看完。小柴为此专门包下了一个IMAX的影厅,从早到晚,不放其他电影,只放《指环王》,把三部曲连续放完了。
影迷的热情有些超乎小柴的想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除了IMAX官方带来的纪念海报,小柴和朋友还自掏腰包,做了一些额外的小礼物,比如明信片、书签等,发给到场的观众。
做这个影迷团,没收到一分钱。刚开始和另一个负责人,一起垫了不少钱进去,很多活动细算都是亏本的。”
小柴说并不是自己钱多得没处花,才好心“做慈善”,而是他太想把放映活动搞起来了,活动做成了,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如果我们不做,很多影迷就没有一天看完三部曲《指环王》的机会。后来很多场放映也是,如果我们不做,影迷们没地方去看那些电影,普通电影院可能不给排片。”
今年4月份,《泰坦尼克号》二十五周年的重映,正好遇上IMAX郑州影迷团的两周年。小柴花了两三千块钱,在影院专门布置了一个海报墙,拿来了自己和一些影迷收集的海报,供大家拍照打卡。
IMAX郑州影迷团的两周年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很有纪念意义,大家也玩得很开心。”
这两年在影迷团中获得的成长,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通过观影活动,小柴认识了各行各业的爱电影的朋友。其中有一位职业摄影师,本身是学电影出身,小柴的摄影技巧,就是跟着他学的。到现在,小柴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负责给每场活动拍照。
不是每个18岁的孩子,都有机会和跟社会打这么深的交道。”
小柴说,他现在正在上课备考,准备到美国攻读电影专业。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创作者,是他对未来的期待。
影迷团最近一场观影活动,小柴和朋友们看的是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小柴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多次到电影院去看的好片子。放映那天,正片内容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等到片尾的字幕条滚动完,大家又齐声鼓了一次掌。
在《奥本海默》放映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从成都跑去西宁
为了张颂文,也为逃离家
从成都的家,坐火车跑到青海西宁,去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这个念头在小莉脑海中盘旋了很久很久,最终真正下定决心去实现,却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7月28日,是First青年电影展的第六天,当天晚上小莉躺在床上,慌慌张张开始订火车票、酒店和看电影用的观影证。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她已经站在了去往西宁的列车上。
临时起意,只买到了站票,累得我想跳车回家。”
为了看电影,独自一人跑去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是人生第一次。陌生的车外风景与车上人群,让她不断地用手机和朋友确认,“我现在还好。”
前往西宁的列车
/受访者供图
阴云,是在到达西宁的酒店后彻底消失的。
一年一度的First青年电影展,今年继续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各路电影创作者和影迷,来到这座城市,一起看电影,结识新朋友,共同编织起一个小小的电影幻梦。小莉住的酒店,离影展放映的影院很近,只需要步行十分钟。拉着匆忙整理的行李箱,走向酒店的途中,她看到了街边悬挂的First影展海报和旗帜,身边经过的行人,好多都在脖子上挂着影展的牌子。
恍惚间,像走进了电影的乌托邦。”
路上见到的First影展旗帜
/受访者供图
梦的实感在接下来的两天逐渐加重,30日和31日,小莉观看了两部电影,其中一部叫做《但愿人长久》,讲身处成都的三代女性的故事。同样出身成都的她,在观影的过程中,掉了好几次眼泪。
除了观影,在这两天,她还参加了两个电影论坛,见到了她喜爱的演员张颂文。“我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第一次认识他,《隐秘的角落》了解他,《狂飙》喜欢上他。”
驱使小莉大老远跑来西宁的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想见见张颂文老师。而她最终如愿以偿,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发现在西宁经常能见到他之后,我变得特别贪婪。”
小莉写了一封信,幸运地交到了张颂文助理手上。那封信有点像一个树洞,小莉在借对演员的喜欢,剖析自己。
小莉来西宁的一个原因:见到张颂文
/受访者供图
从踏上29号早晨的火车,到31号晚上坐飞机离开西宁,小莉在First影展的时间紧凑又忙碌。比起费时间、费金钱的“瞎折腾”,她更愿意把这次经历,看作一趟寻找快乐的旅程,一次短暂离开现实世界的机会。
这里所有人都特别尊重电影,电影结束后,大家一起给电影鼓掌,你会觉得,大家真的把电影当回事。”
小莉承认,除了张颂文,那个晚上,推着她立刻订票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再不出家门散散心,她好像就要崩溃了。一个暑假和家人积攒的矛盾,让小莉迫切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面对来自妈妈“是不是疯了”的疑问,她的回答是,“非去不可”。
在西宁,你只用想着看电影,聊电影,这一切都显得十分纯粹、梦幻与无忧无虑。“回到家后,至少一周时间,我都没从那场梦中缓过来。”她喜欢那种感觉,那种让人暂时忘记现实痛苦的感觉。
小莉想,如果明年时间合适,她还会去西宁。
她想在影展开幕的第一天到达,等到闭幕的最后一天,再离开。
聊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吧。
撰文 安然
新媒体编辑 Sissi Hua
校对 新月
排版 Pomelo
先生推荐
刚刚,买房和租房的人都自曝了
兜里有五千万的男人
在相亲局里找什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