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社交平台泄露内幕信息?私生活引发负面舆情?公募基金频频踩雷"朋友圈",业界建言重视声誉管理

社交平台泄露内幕信息?私生活引发负面舆情?公募基金频频踩雷"朋友圈",业界建言重视声誉管理

公众号新闻




近期,基金公司员工因社交平台言论引发声誉风险的问题再度引发行业关注。





有基金公司副总被质疑“在朋友圈泄露内幕消息”,有基金公司因组织“掼蛋比赛”引发争议,也有基金销售因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导致基金公司陷入负面漩涡……基金公司因员工公开发声或相关事件带来的舆论风波不断。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筒”。随着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朋友圈”备受关注,尤其是基金公司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重要人物公开发表的言论或事件对投资者行为或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面对此起彼伏的舆论风波,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做好声誉风险管理,尽可能避免负面舆情对公司、对持有人带来损失,对公募基金行业来说仍是需要持续重视的课题。


社交平台舆论风波频现


近日,上海某基金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发布的“朋友圈”内容引发了行业关注。该朋友圈显示,公司旗下某产品获得多家专业机构认可且重仓配置,公司向多家大中型险资诚意推荐该产品。


该言论引发了行业对其是否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试图吸引更多机构入场”的讨论。对此,该基金公司发布声明,经查,公司及相关人员泄露内幕信息的内容不属实,公司一切运作正常。


一家基金公司的合规人士对此评价,上述言论总体问题不大,很难说泄露了“内幕信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基金公司,要注意员工在社交平台使用方面的合规问题,倘若上述言论涉及到具体机构名称或更为明细的机构重仓数据,或涉嫌信披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基金从业人员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宣传公司产品的内容不在少数,在此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不当言论和声誉风险。


例如,2021年四季度,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在朋友圈点名旗下某知名基金经理管理总规模突破400亿元,当时还未披露四季报,不少业内人士议论其涉嫌信披违规。随着2021年四季报披露,上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确突破了400亿元。

同年,华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员工在“朋友圈”以“海报+文字”的形式公开宣传旗下产品不足半年的“优秀业绩”。对此,有基金公司合规方面的人士表示,合同生效不足6个月的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能公开宣传,这一行为或涉嫌违规。


“公与私”界限日趋模糊


如果说有些舆论风险发生在工作领域,属于“公事”,也有基金公司员工因在社交平台分享私生活,导致公司陷入负面漩涡。自媒体时代,“公与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例如,今年7月,深圳某基金公司旗下一位销售人员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因违背公序良俗被传遍网络,也因暴露太多个人信息而被网友挖到她当时所属的基金公司,由此将公司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再比如,一家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公司有位同事曾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分享生活的视频,这本来是私生活,但视频中的一些镜头却涉及到了公司基金经理的渠道路演片段,涉及到非公开内容。

“在我们监控到后,合规部门和该同事进行了沟通,对视频修改后再重新发布。工作隐私也是隐私,我们建议员工尽量在社交平台减少隐私信息的暴露,避免在公开平台上发布过多个人信息,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保护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个人隐私。” 上述品牌部人士表示。


海泰律师事务所乐美迪律师表示,公与私的界限是流动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纯粹的“私人领域”已越发收缩。以朋友圈为例,虽然朋友圈动态仅发布者的好友可见,但仍存在被好友以复制、截图等方式传播的可能,从而产生类似发布于微博等公域社交媒体的效果,从司法案例看,不少法院认为朋友圈言论也可能构成侵权。


因此,他建议基金从业人员在社交平台的公开言论需要注意三大风险:一是不宜在个人社交平台随意发布涉及基金产品的内容。基金经理等人员如以私人社交账号发布有关内容,由于并不代表持牌机构,可能存在主体不合规的风险;二是不发布有损所在公司形象和名誉的言论。基金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负有不损害公司利益的义务;三是注意对他人的名誉、肖像、隐私、个人信息的侵权风险。比如不得公开发表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言论,不传播、泄露他人的住址、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金鹰基金认为,在自媒体发达的当下,人人都是发声筒,但在分享生活的同时也要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尤其是发布内容涉及所在公司情况、市场观点等内容时,应意识到个人言行可能会给公司及投资者带来影响,需要谨慎对待。公司相关制度明确要求,员工在使用社交平台、自媒体等网络媒介时,不得有泄露行业及公司工作秘密或其他未公开信息、制造和传播违反社会公序良俗或不实的信息、发布有损行业声誉和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不当言论等行为。


基金“朋友圈”发声有规范


谈及此类舆情风险事件该不该管,乐美迪认为,员工在社交平台的言论通常并非职务行为,属于个人言论自由的范畴,事先审核和查删等方式过度限制了言论自由,并不可取。但是,如果员工言论确有违反法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尤其是发表的基金产品、投资理财相关内容违规,或其言论侵害公司名誉的,公司可要求员工主动删除。至于监测,如果只是公司管理人员自行查看并无不可,但如使用技术手段监测,可能存在数据侵权风险。


另一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员表示,这不仅是基金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大部分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应予以一定限度的限制,但应适度,尽量不要影响到员工的正常生活。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基金公司对于员工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公开发声均有一定的规定,但具体细则和限制尺度不尽相同。


“我们公司其实没有明确规定,只是一些口头上的、约定俗成的事情不能发,一是非公开信息,比如调仓操作、最新规模等;二是敏感信息,比如工资相关等;三是违背公序良俗的私生活等。”沪上某基金公司表示。


也有基金公司对在微信、微博等各类公开“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和事项进行了明文规定。


金鹰基金表示,根据公司制度规定,公司员工如发布与公司产品、人员、投资观点、行业等相关的内容,均需要符合相关法规规定以及从业人员对外言论和宣传推介等基本要求,避免员工自行发布相关内容对公众产生误导,同时需经合规等部门审核并完成正式审批流程后,方可在朋友圈等平台发布。


另一家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公司制度,员工就公司管理和受托资产运作发表意见时,必须经过公司授权或内部审核,并且严禁点评个股、预测个股走势和定价。”


整体来看,接受采访的大部分公募基金表示,政治导向、违反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涉及产品运作等对市场影响较大的公开言论与事件都会有所限制,但整体并不是很严格,毕竟朋友圈属于个人言论自由的领域。


“我们公司没有那么严格,主要以事后监控为主。”沪上另一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他举例,比如某些基金经理有微博账号,公司合规会对这些微博账号的发布做监控,基金经理自身也会比较注重,所以还没有出过什么问题。除了这些社交平台的话,所有公开渠道的发声也都需要过合规,比如基金经理参加直播、论坛的PPT及演讲稿等内容。


除内容外,基金公司针对不同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定也有所差异化。另一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V性质的员工,公司会要求他们在社交平台的公开言论都需要过合规,但对普通员工不会做过多的限制,只是会在一些特殊时期要求大家注意下言论,尊重员工的言论自由。


声誉风险管理越来越受重视


今年以来,在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并不如意的背景下,基金公司人员朋友圈噤若寒蝉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基金公司因员工公开言论或相关事件带来的舆论风波仍不断,可谓防不胜防,如何做好声誉风险管理仍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课题。


在自媒体信息时代,个人的声音往往易被放大解读,从而产生声誉风险,而声誉风险继而引发的舆情可能对基金公司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一方面基金行业应该有所作为,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各基金管理机构继续深化、细化防范声誉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也应该避免对负面舆情过度解读,以免对整个行业造成更多的破坏,从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事实上,监管层关于声誉风险管理已有相关的规定。2022年6月,中基协印发《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对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和行业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这同时也表明基金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愈加被重视。


在采访中,部分基金公司分享了自身的经验。


上述某沪上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有一套声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风险定类、处理方式、汇报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且定期会做更新。按照去年协会规定,公司还设有两三个新闻发言人,主要是督察长、副总经理等高管担任,但新闻发言人一般只有在公司有重大风险时才会出面发声。

华南某公募相关人士建议,首先,可从顶层设计入手,将一切可能会引发声誉风险的事件列出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在言论、行为及工作上的风险意识;其次,做好风险识别和检测工作,定期进行声誉风险事件自检和员工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第三,定期开展员工声誉风险及行为规范学习。


乐美迪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一是事前开展合规培训,加强员工的合法合规意识;二是事中及时关注员工言论和舆情,及时采取措施;三是事后如发生声誉危机,第一时间正面声明,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

责编:李雪峰

校对:苏焕文


百万用户都在看
A股利好!证监会连开三场座谈会!五部门发文,事关元宇宙…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新股+点评)
余额宝突发,涉及6700亿!
突传重大利空!欧洲紧张,欧元连跌8周!美元创9年最长连涨纪录,"货币战"悄然打响
刷屏!公安部发声:取得重大战果!缅甸发文,涉及中国公民!姚振华又出事,宝能还能扛多久?
券业重磅!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出炉,14家获AA级!评价重点一次看
后院起火!美国和墨西哥干起来了,还牵扯到总统大选?拜登之子本月将被起诉,特朗普最新动向曝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笑谈邂逅(20)走遍天下也相遇的胡发云抄错卷!证券公司高管利用内幕信息炒股,挪用数亿被抓时仍亏钱公募基金面临三大趋势、五大机遇!公募巨头掌门人最新发声自研BenbenGPT垂直社交大模型,智能社交平台「BenBen」获千万级种子轮融资|36氪首发有钱都不赚?这类基金频频限购!所为何因?花卉摄影,自信的成长术后复查港股美股"出师不利",A股节后如何开局?公募"深秋"预判…什么情况?公募频现增资,有公司5年4次"输血",何时才能"造血"?北京金融法院 | 对“内幕信息”外延的界定应以法律概念的规范目的为中心进行实质性判断国际学校频踩雷,转学还是脱产Alevel?流拍!又一公募基金股权无人问津,"降费"后如何看待估值?公募基金降费持续推进:降费并非结果与答案,业绩好才是硬道理逼近30万亿!公募基金7月份数据出炉,"C位"能否坐稳?2万亿只是开始?公募"被动战役"打响,三大拦路虎来了明星基金经理挂帅,量化也来凑"热闹"!公募加快布局"固收+"基金大事件|公募基金佣金改革来了!前7月基金业绩放榜!更有多家公募高管变动......3A游戏大厂做网游为何频频踩雷?知名制作人:转型可没那么简单基金"心头大事"泄露!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都来了,公募还在苦恼?原因是…发展多年仍陷困境,股权慈善信托如何破冰?业界建言量化被指A股"砸盘元凶"、"助涨杀跌"?真相是什么?公募基金发声!公募鏖战ETF,基金发行"冰火两重天"!何时实现"每四人就有一人买ETF"?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歌星之死: 第三节开立银行卡被拒?业界警示:小心"睡卡"变"罪卡"!公募基金"赚钱榜"揭晓!大型公募净利下滑,中小公募表现分化"1天看800次""追涨杀跌"…NO!投资宝典曝光,三招"炒"遍天下前公募一哥王亚伟"被带走调查"?朋友圈间接"回应"基金"中考"揭晓!多位百亿基金经理"惜墨如金","百字作文"含金量如何?“体检龙头”美年健康获公募基金强势增持 位列医药股公募增持前十大公募巨头官宣!"落子"新进展,基金公司动作频频,释放什么信号?游纽芬兰散记:渔村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基金频现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有何"小心思"?湖北省原副省长曹广晶泄露的是哪家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预售"秒光"、门票"炒高"、热度"爆表"…起底"演唱会经济"资本局!老牌公募换帅!"同龄"公募多为千亿巨头,这家为何"掉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