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敏性休克抢救,这3点至少需要知道!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很多医生都遇到过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过敏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注射途径给药,发病急、病程短、危险性较大,强调就地及时抢救,所以很考验医生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现总结了过敏性休克抢救的方法,干货满满,快来学习巩固。
过敏性休克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首先是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其次,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1.皮肤黏膜表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呼吸道阻塞: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甚至窒息。
3.循环衰竭: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甚至心跳停止。
4.意识: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进一步发展到意识不全或完全丧失。
5.其他: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抢救原则“争分夺秒”
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急骤,在治疗前来不及进行实验室检查,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设备也并不完善,因此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来帮助诊断,争分夺秒地为患者赢得生机。
医生们一旦发现过敏性休克,除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外,以下几点一定要熟练掌握。
1.迅速脱离过敏原: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同时保留静脉通道。
2.休克体位:立即将休克患者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凹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的体位。
3.高流量吸氧:一般为4~5 L/min,及时清楚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肾上腺素(重点):对于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药物。
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应先肌内注射给药,剂量以0.3~0.5 mg为宜,注射部位大腿中部外侧较上臂有更好的吸收速度,血药浓度更高,发挥作用更快。
对于重症患者,肌内注射之后再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稀释10倍后取3~5 ml(0.3~0.5 mg)以1 ml/min速率缓慢静脉注射,这样不易延误抢救时机。
肾上腺素切忌不稀释就静脉注射。
5.积极的液体复苏:如果有低血压存在,且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可给予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起始可能需要快速输入1 L或2 L甚至4 L液体。
如果需要使用人工胶体扩容,林格氏液较为安全。
6.抗组胺:缓慢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抗组胺制剂(如25~50 mg的苯海拉明)。
7.阻滞剂:应用H2阻滞剂如西咪替丁(300 mg口服,肌注或静注)。
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如果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可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沙丁胺醇对由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特别有效。
注意,一些发生濒死哮喘的过敏反应患者,应该接受重复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而不是肾上腺素。
8.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的早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过敏的显效作用时间是4~6 h。
9.阿托品:当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时,可应用阿托品治疗。
10.高血糖素:有些患者对肾上腺素无反应,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此为一短效药物,每5 min给予肌肉或静脉注射1~2 mg。恶心、呕吐和高血糖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11.致敏原拮抗剂:除一般治疗外,病因治疗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一大重点,寻找致敏原是抢救的重中之重。充分了解致敏原后,可以通过了解致敏原作用机理,选择适当拮抗剂,抵消致敏原作用,以缓解过敏反应。
预后观察不可忽视
对治疗的反应需要观察,并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反复地评估。有些患者(超过20%)症状可以在1~8 h内复发(双相反应),期间可有无症状期。
反应严重或者有其他问题存在,可以延长观察的时间。
通常接受抗原后出现本症的症状越迟者,预后越好。某些高度过敏而发生"闪电样"过敏性休克者,预后常较差。
冠心病背景者在发生本症时由于血浆的浓缩和血压的下降,常易伴发心肌梗死。
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者恢复后亦易残留脑缺氧后的各种并发症。由于本症绝大多数为特异性IgE中介的变态反应。
每次由相应的过敏原引起的lgE产量依次增多,再次接触时发生剧烈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医生们应将禁忌药物登记在病历卡首页或者电子病历首页,提醒患者永远不再接受类似致敏原。
[2] 何静,李重先.盐酸肾上腺素给药途径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4):74-75.
[3] 李明华.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紧急处置[J].中国医刊,2008(04):17-19.
[4] 楼滨城.过敏性休克的急救[J].医药导报,2011,30(01):1-4.
本平台提供以下相关服务,直接点击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